查看完整版本: [-- 用技术拉近“数字差距”,为员工赋能,决胜数字化新常态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用技术拉近“数字差距”,为员工赋能,决胜数字化新常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1-02-25 20:45
         01

人工智能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认为,技术和人工智能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员工却不以为然。89%的业务领导预计到2035年,人工智能数字工作场所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只有55%的员工持相同看法。

大多数企业管理层认为,到2035年,技术和人工智能将使员工的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一倍,但只有39%的员工同意这一观点。人们对AI恐慌的主要原因是害怕AI取代自己的工作。但事实上,AI并不会单纯取代劳动力,而是通过技术来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



AI可以接替重复性高的一些劳动力工作,从而让人类在其它领域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就像在互联网时代,电子邮箱和应用程序这些互联网产品一样。

AI技术不仅可以为人们的工作提供更明智的建议,还可以代替人类去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场所执行任务。因此,企业应该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技术对员工未来工作的积极作用。

02

临时员工可以取代无期限员工

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未来的工作形态,引领这一趋势的当属在线工作平台的崛起,从出租车APP “滴滴”到威客代表“猪八戒”再到大学生兼职平台“e兼职”, 中国的“零工经济”发展速度不容小觑。



传统朝九晚五的工作正逐渐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工作的独立性更加受到关注。有专家认为,现在的经济状况允许人们通过兼职方式来生存,比如在创业平台兼职、开小型公司做临时业务、承接外包工作等。尽管目前从事“零工经济”的人与全职工作人数相比还比较少,但这种能够确保工作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就业形式越来越普遍,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在零工经济是否会影响全职就业理念方面,企业和员工的看法大相径庭。大多数(81%)企业管理层认为,到2035年,自由职业者不会影响到传统的全职就业方式,合同工、按需工作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即有期限聘用人员)不会超过五分之一。而几乎三分之二的员工(64%)认为,到2035年,大多数高价值的专业员工将是自由职业者。

管理者应倾听员工担心被取代的焦虑,并积极制定能够安抚员工的策略。

03

员工们希望通过技术实现自我提升

企业管理层更相信人机协同将成为未来工作场所的常态。超过三分之二的业务领导认为,到2035年,可穿戴技术将得到应用,皮肤下植入芯片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员工这么想。

然而员工比领导更愿意接受这项技术。超过一半的员工(57%)有意愿进行芯片植入,但前提条件是他们确信芯片是安全的,并能提高自己的绩效,而业务领导的这一比例为31%。

只要了解了自己的职位及其风险,员工就会坦然面对未来。而管理层应让员工确信,科技将激发出人类才有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因此,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普及对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引导员工去接纳这种变革,毫无恐惧地拥抱新技术,去证明机器的普及并不会使人类陷入失业。在这个过程中,很大程度需要依靠企业培训和内部的重新调整来解决,同时采用创新的数字化技术优化工作环境,提升工作体验。

04

人工智能将催生出新职位

大多数管理层(70%)认为,到2035年,将为人类设置人工智能培训师、高级数据科学家和隐私管理人员等新职位,企业将设置类似人工智能管理部和网络犯罪应急部等职能部门。但只有少数员工(33%)同意这一观点。尽管员工们相信他们当前的职位会发生演变,或者出现新职位,但他们担心被取代。



注重员工培训并提高员工技能,通过在员工数据用途和使用限制等方面保持透明来解决数字隐私问题,就可以主动解决数字差距问题。

05

领导团队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员工更相信领导团队将部分或完全被技术所取代。三分之一的员工预测,2035年,领导团队将被技术所取代,而大多数业务领导(74%)预测,只有部分最高管理层会被替代。



通过展示同理心和愿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特质),让员工们看到他们的作用,这一点仍然非常重要。但管理者也不应该沾沾自喜;人与技术的协同必然会把某些执行功能“分担”给人工智能。

06

用技术为员工赋能

从Work 2035报告的调查结果看出,管理者和员工对未来工作的设想存在严重分歧。企业希望能高效利用好技术,而员工则担心人工智能是他们的直接竞争对手。



企业应描绘一幅充满希望的愿景,让员工们知道,技术是能够给工作增添价值的。他们应采用可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来重新设计工作场所,还必须满足员工大幅提高技能和自我提升等需求。


查看完整版本: [-- 用技术拉近“数字差距”,为员工赋能,决胜数字化新常态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