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AI、物联网和5G先进技术的背后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AI、物联网和5G先进技术的背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1-02-23 20:43
           没有不付出代价的胜利。然而,我们经常忘记这一点,并要求立即获得胜利。在全球社会寻求新冠肺炎疫苗和企业快速复苏之际,这是一个特别真实的故事。

因此,在本文中,我将带您了解最热门的技术趋势,并向您展示其“大获成功”的背景。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了解那些成为头条新闻的进步,并记住每一个成功都需要时间。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当前和未来几年的热门话题。当你打开一个新闻门户网站时,你不可能不遇到突破性的人工智能新闻。人工智能似乎无处不在,但在现实中,人工智能只是最近才开始变得无处不在。

正如我已经在我关于这个主题的文章中提到的那样,我们离未来学家的预测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支持人工智能的操作存在于不到40%的企业中,通常会自动执行简单的日常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它的影响被夸大了。

我们花了70多年时间才推出基于人类逻辑的人工智能算法,这意味着它们在“判断”方面不是独立的,它们执行复杂的计算,而不是最简单的类人推理。

“虽然在理论上复制人类大脑的功能是可能的,但目前还不可行,”纳文·乔希(NaveenJoshi)在他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文章中表示。我们是否还需要70年才能看到一个真正类似人类的人工智能还有待讨论。然而,可以百分百确定的是,这不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问题,不管这听起来多么令人沮丧。

物联网

近年来,物联网(IoT)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可能的,因为组件的大小和价格都有了显著的降低。例如,晶体管技术的小型化和超高效的硅集成电路让我们可以不再使用房间大小的电脑,而是享受比Lor三层结构的笔记本电脑更轻的高效笔记本电脑。价格标签呢?早在1971年,一台电脑的价格是750美元(通货膨胀调整后的价格是4659美元)。今天,你可以花50美元买一台台式电脑,它的性能将大大超过它的前身!

那么,回到物联网部分。体积小,价格小——它们明天会征服世界吗?还没有。自从大卫·尼科尔斯(DavidNichols)运行了他那台支持aprane的可口可乐自动售货机以来,物联网花了40多年才走到今天的地步。这个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仍然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其中包括能源消耗和互联互通问题。

尽管物联网设备使用了一系列保证低能耗的特定协议,但对于许多行业参与者来说,这仍然是一项成本高昂的创新。比如说,一个仓库需要多少个物联网传感器?它们应该被放置在各处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因为很少有传感器不能给出完整的图像。供应链管理,防止损坏和腐败,库存跟踪——这里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单一的行业和数千个不间断地消耗能源的传感器。很多行业还没有被列入物联网友好型行业(农业、伐木等)——因为传感器覆盖范围巨大,导致巨大的能源消耗。

连通性问题也很难解决,特别是在大型远程企业,如采矿营地。此外,采矿设备大多位于地下,传感器和集线器之间存在多种障碍,这也降低了信号质量。

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伟大的结果(物联网组件的大小和价格),但这需要一些时间(确切地说,大约40年)。当然,解决能源消耗和互联互通问题不需要那么多,但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两个问题仍将留在议程上。

5G连接

无线运营商可能会为争夺第一个5G提供商的头衔而恶战;然而,事实是,真正的5G网络离我们还很远。更糟糕的是,那些已经提供5G的运营商实际上用愿望代替了现实——这些只是4GLTE的延伸。于是,为了跑赢竞争对手,就用真正的5G套餐来包装卖出“假5G”。这种肮脏的市场游戏无法冷却围绕5G的炒作,这种炒作在2018年最初飙升后,于2019年末浮出水面。

这是迅速获胜的代价,而不是区别。事实是,5G的建设至少还需要十年的时间,需要大量的努力和资金才能完成。

总结一下

当人工智能机器人完成我们的日常工作,为我们的创造力留下更多空间,5G推出自主汽车,实现远程医疗,并最终将物联网带到每个家庭和企业时,将会有一个真正的繁荣。不幸的是,这不会在明天发生,甚至在未来几年也不会。很多人会觉得我的话很奇怪,因为这是人类的天性——期待速战速决,却被相反的东西挫败。然而,鉴于Covid-19大流行,学会耐心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的一项伟大技能。尽管Covid-19疫苗发展迅速,但仍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测试来解决长期的安全问题。

好的一面是,这种颠覆性的创新动力和营销战将刺激正在进行的技术进步。正因为如此,我们都可以享受到令人兴奋的技术进步,就像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机器人随着“你爱我吗”跳舞一样,几乎在任何时间都可以。

smen 2021-02-24 12:48
人存在的价值越来越低


查看完整版本: [-- AI、物联网和5G先进技术的背后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