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21-01-31 09:23 |
事实上,这几年来,“智慧”成为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抓手。比如新开通的上海地铁15号线,乘客不仅在车头能看景、车厢内能充电,还能在站台显示屏下方看到即将到站列车每节车厢的拥挤度,既便于乘客避开人多的车厢,也有利于地铁运行中均衡客流。这只是智能站台在现实中的应用成果之一。
记者获悉,上海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前天发布了首批10个“AI+轨道交通”智慧场景。
展示AI在智慧轨道交通领域应用的未来蓝图
据悉,研究中心是以卡斯柯为依托主体,联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的科研实体,围绕以“全自动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智慧地铁”关键技术和应用展开前沿技术研究。
作为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签约的上海市36个人工智能重大产业项目之一,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 “AI+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并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与轨道交通行业的创新融合。
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专家、卡斯柯技术总监汪小勇介绍,此次是研究中心首次发布“AI+轨道交通”智慧场景,包括智能运控(智能巡道、智能避障、智能边界防护、智能水患防护),智能车站(智能安检、智能站厅、智能站台、智能清客)和智能化验证与培训(智能培训中心、智能实验平台)三大类型10个智慧轨道交通场景,展示了AI在智慧轨道交通领域应用的未来蓝图。
“智慧地铁”将更多关注客流顺畅和出行服务便捷
“比如,在智能站台场景下,可通过大数据监测车厢和站台的客流,进行拥挤度分析与预警,规划并引导客流,控制列车的满载率和站台的客流密度。”汪小勇表示,“一旦遇到火灾之类的应急情况,车站的通风、广播、闸机等一系列设备能产生联动,方便以最快速度疏散乘客。”此外,智能安检则可通过AI智能筛查、危险物品和违禁品识别、人物比对等手段,对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和安全隐患问题作出精准识别。
为保证全自动无人驾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中心还设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实验室,对无人驾驶系统各专业之间的接口、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对无人驾驶运营场景进行研究和验证,保障了工程质量。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智慧地铁”将更多地关注客流的顺畅和出行服务的便捷,在为乘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服务的同时,提高政府管理和行业运营效率,从而真正做到“为乘客服务”,从根本上提升大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