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1-01-22 11:48 |
提起湿气大家应该都不再陌生了,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由于现代人的作息时间不规律,不冰箱等现代产品的出现打破传统的应季特点,湿气缠身成了很多人尤为苦恼的事情。
在导致人体生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的就是湿邪。其他的都好说,例如寒、热,寒则温之,热则寒之;风则驱之,燥则润之,暑则清之。而湿邪不同,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依然存在,且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当湿气遇到寒气就成了寒湿,湿气遇到热气则成了湿热,湿气遇到风则成为风湿,而湿气在皮下,就形成了肥胖。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
怎么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呢?
1.看大便
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多用几张才行。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的黏腻性让大便停留在肠内,久而久之,粪毒入血,百病蜂起。
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食,现在反以肉食为主了,荤素搭配极不合理,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体内有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问题。
2.早起精神状态
如果你每天早上7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缠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裹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自己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3.看舌头
中医里讲: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它能敏感地反映出人体寒热。如果体内寒热均匀,那么,我们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而润泽的,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过于白,滑而湿润,那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发黄带腻,那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头赤红无苔,那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了。
4.看手指月牙
正常的月牙占整个指甲盖的1/5左右,如果远远不及1/5,那说明我们体内有寒,如果远远超过1/5,那说明我们体内有热。正常的月牙应该是奶白色的,越白越健康。每个指甲的根部都有可能出现月牙,但是,它们的含义却不一样。一般来说,健康之人的拇指和中指应该出现月牙。拇指通于肺,中指通于心,这两个指头上的月牙正常,就说明我们的身体寒热比较适中,不会有什么大的健康问题;小指上一般没有月牙,如果出现月牙,说明肾中有热。当然,也有人说:“我10个手指头都没有月牙。”这还得区别看待,如果是从小没有,这说明你是寒性体质;如果是以前有现在没有,那说明你体内寒气较重,平时需要多做祛湿的工作了。
3招排出湿气,轻松“泄泻”
1.多吃薏苡仁红豆粥
多吃薏仁和红豆薏仁与红豆都是没有什么味道的药材,两者搭配煮水,或是熬粥,都能有效去除体内湿气,尤其是经常水肿的人,更应该多吃点。此外,还可以选用茯苓、淮山、党参、陈皮加瘦肉或者猪骨等,一同用来煲汤,或者煲成粥、煮水喝,同样可以起到利尿、除湿的功效。不过,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尿频的人不宜多用。
2.少吃盐,多健脾
“重口味”容易吸引湿气,因为盐太重会加重脾胃负担。所以,平时饮食要少吃多盐食物,多吃一些流质和五谷类食物。
3.巧妙利用姜
姜不仅是调味品,还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经常喝点儿热腾腾的姜汤可以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带全身发汗后,症状会有所缓解。“冬吃萝卜,夏吃姜”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另外,平常要注意保暖,切勿贪凉。
4.穴位贴敷
通过穴位,外界的药物、能量、信息能够最迅速快捷地流通到身体各处。贴敷时要对准穴位经络,以经络的传导疏通,向体内输入药力、热能与信息,从而激发起人体自身的各种反应机制,来调节体内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平衡,使之达到养生保健、防疗疾的作用。
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此后渐渐流传于民间,经现代科技改良制成药包贴敷足底涌泉穴叫酵素足贴,此配方比其他的祛湿方法效果都要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