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建国十周年建成的 “首都十大建筑”之一, 人民大会堂首先给人的印象, 就是大型集会召开的地方。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 这个从设计、建筑到装潢, 耗时不到一年的庞然大物, 却是除故宫外的另一座艺术品宝库。 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宴会厅、国家接待厅、金色大厅、各省代表厅等,都注重用大幅绘画作品进行装饰。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大会堂共收藏了1000多件作品,囊括了齐白石、傅抱石、关山月、潘天寿等著名画家的作品。 齐白石《子孙万代》 潘天寿《映日荷花别样红》 刘海粟《黄山狮子林》 人民大会堂珍藏的绘画作品 出镜率最高的画:侯德昌《幽燕金秋图》 《幽燕金秋图》 1994年,中央决定对人民大会堂进行大修,东大厅包括在内。经过慎重考虑,有关部门选中了以画风雄强著称的著名书画家侯德昌主笔,携弟子耿安辉等创作。《幽燕金秋图》大致描绘的是由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一带的秋景。 主笔:侯德昌 河南辉县市孟庄镇南田庄人,1934年1月30日生。著名书画家,毕业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任教。 这幅巨幅国画气势磅礴,笔墨酣畅淋漓;山石奇绝跌宕;青松巍然林立;浑厚雄强、生动清新,一派大家气象,18年来一直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幽燕金秋图》几乎每晚都会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是央视出镜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画作品。 该作品长16米,宽3米,也是迄今为止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作品,堪称是一幅鸿篇巨制。 《幽燕金秋图》局部 《幽燕金秋图》获得了巨大成功,人民大会堂又多次邀请侯德昌作画,迄今已有6幅作品挂在其中。 《松涛深处听泉声》 除《幽燕金秋图》、《松涛深处听泉声》外,还有挂在常委厅的山水画《松瀑图》、东大厅的巨幅隶书《到韶山》、澳门厅的书法《九九归字图》和山水画《黄山卧龙松》。 毛泽 东唯一题字的画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 1959年6月,应湖南人民出版社之邀,傅抱石在湖南长沙、韶山一带参观写生,7月上旬,他突然接到江苏省国画院要他速归的电报:“抱石同志,中央来电,请你火速进京。” 关山月与傅抱石共同创作《江山如此多娇》 于是他中断了写生,匆匆赶到南京家里,才知道周恩来总理和陈毅等人点将,要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一幅巨制迎接建国10周年,合作者是岭南派的关山月。而画幅之大在中国绘画史上也不多见,宽9米、高5.5米。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送审稿本)1959年 1959年9月中旬,周总理来到人民大会堂现场作最后的审定。总理仔细地从各个角度观察了大画,在赞扬的前提下提出了意见:画幅挂在人民大会堂还是略显小了些,此外太阳也要加倍放大,并要用最好的朱砂上色,才能永葆光辉。 两位画家在听取了总理的意见后,立即动手修改,将画幅扩大到宽9米、高6.5米,画中的太阳也加大了一倍。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直到9月下旬,才算基本完成了这幅巨作。 《江山如此多娇》局部 9月27日,从外地回京的毛主席为画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字。这是毛泽 东一生唯一为绘画作的题字。 “大画家”与“小铁匠”的合作王石岑、储炎庆 铁画《迎客松》 巧合的是,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内,也有一棵“迎客松”,却是一幅铁画。这幅铁画是一次大画家和小铁匠的结合,由安徽省著名新安派画家王石岑与民间铁画艺人储炎庆共同完成。 王石岑(左)储炎庆(右) 当时,王石岑脚穿纱袜,站在拼凑起来的竖2.5米、横4.5米的巨幅宣纸上面,奋笔纵横,几易其稿。当画稿终于完成时,储炎庆带着他的八大艺徒和几十个工人,将制作车间搬到合肥模型厂,按照画稿潜心进行锻制。 铁画《迎客松》的枝干到主干的组接奇巧无比,重重叠叠。枝干上一圈一圈的鳞皮,有凸有凹,有明有暗,正是各种形状的锤痕所显示出来的效果。而它的每一节小树枝,由60到80枚松针为一组锻接而成。 当年,没有电焊机,全部是通过手工,一根一根锻打出来,然后加工成松花、松枝,耗费的工时不计其数,真可谓千锤百炼。在连接主枝干的时候,工人将刚刚从炉里烧红的枝干趁热合成在一起,持续的时间只有几秒钟,需要多人配合,步调一致。 最终一幅由 200 公斤熟铁,用最原始、最耗时、最耗工的锻钢技术锻造而成的巨作终于完成。《迎客松》制作完成后,被送到了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不久,周恩来总理到安徽厅观赏,大为赞赏:“这幅铁画做得太好了!铁打的迎客松,象征我们祖国的万古长青,再说我们中国人好客,迎客松的寓意很好。它既有政治气派,又有艺术魅力,是美与力的最佳结合。” 周恩来等人在大型铁画《迎客松》前留影 就这样,周恩来一眼看中了这幅《迎客松》,并指示工作人员将其重新安置于接待厅,让它作为中国人民友好、好客的象征,广迎五洲宾客,广结四海朋友。 储炎庆与他的女儿储金霞 后来,这幅铁画由于年代久远,有一些断裂和变形。大会堂管理处特意请来储炎庆的女儿、也是他的传人储金霞,巧手修复这幅“迎客松”,重现了昔日光彩。 第一幅悬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油画 陈可之《三峡晨曲》 1997年,人民大会堂开辟重庆厅,以画三峡题材出名的陈可之被选中为重庆厅作画。其创作颇有些记录现实、怀古抚今的味道。陈可之用了一个多月创作《三峡晨曲》,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由于不能折叠,重庆后来找了一辆加长的车,才把这幅长5.7米,宽1.5米的《三峡晨曲》不卷不折地运到了北京,它成为了第一幅悬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油画。 八张画拼接而成的巨幅国画 崔如琢《荷风盛世》 《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嘉宾于人民大会堂悬挂崔如琢作品《荷风盛世》前合影 2011年6月,自幼习书画,曾拜李苦禅门下的崔如琢接到人民大会堂的邀请,要他为二楼回廊北侧的墙壁创作一幅国画。 崔如琢 画什么是个问题,背面傅抱石和关山月的作品是一幅山水,按照中国画的题材,花鸟当然是首选。于是崔如琢提出画荷,他说,“荷”,象征“和”,有“和谐”之意。荷叶的风,谐音“逢”,意味“和谐逢盛世”。 完成整体创作,崔如琢用了8天。最终,这张巨幅国画被命名为《荷风盛世》。2012年初,在盛大的仪式后,《荷风盛世》被正式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二楼回廊北侧的墙壁上。由八张画拼接而成,画心长18米、宽2.8米,装裱完成之后,长20米,宽度到达3米多,画面总面积比其背面墙壁上的《江山如此多娇》要大三分之一。 首幅描绘北京风光的画作 邱汉桥《金秋无际》 2006年,邱汉桥创作的以香山红叶为题材的巨幅山水画《金秋无际》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成为首幅人民大会堂收藏的描绘北京风光的画作。 当代“中国松王”之作 刘晖《迎客松》 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首绝当推奇松。刘晖乃黄山人,生于斯,长于斯,从小放牧村前屋后的松林间,所以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他画的松堪称一绝,人民大会堂正门巨幅国画《迎客松》就是其代表作。 刘晖 当代中国画大师黄胄赞:“从古代到现代,还没有一个画家像刘晖这样对松树作了这样深的研究。”为了寻觅那些常人难见的奇松,履艰历险,足迹遍及黄山的角角落落,还曾一不小心从悬崖跌落下去过。 1984年,方毅副总理访日,将刘晖作品作为国礼赠给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伫立在这幅画面前,云涛中的古松仿佛让人感觉到强烈的生命呼唤。在人民大会堂宽阔的大厅中,仿佛看到顶天立地的巨人,不得不让人进行深刻的哲理思考。 人民大会堂珍藏的其他绘画作品 ▼黄廷海《江山永固水长流》 黄廷海先生是从南京走向全国的山水画大家,他独创的新江南山水画和深厚的学术理论著作,使他成为新金陵画派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之一,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位杰出画家。 黄廷海创作《江山永固水长流》 2012年党的十八大时,黄廷海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山水画《江山永固水长流》,这是继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以后,江苏山水画家奉献给人民大会堂的又一幅经典之作。 ▼刘国辰《硕果累累》 河南66岁的退休工人刘国辰创作的国画作品《果实累累》于2007年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唐嵒《报春图》 《报春图》 来自江苏的画家唐嵒的国画作品《报春图》于2009年5月也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素材来源于他喜爱的梅花,而民间则因他多画梅,给他起了“东方一枝梅”的雅号。 ▼陈清泉《气壮山河》 2011年的春天刚刚来临,中国书画院山水画艺委会主任、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画家陈清泉先生的巨幅国画《气壮山河》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作者王成喜(1940—),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生于河南省尉氏县。画作为1988年为人民大会堂所作,画面长8.5米×高3.2米。用红梅表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生机勃勃的景象,讴歌各族人民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王天胜《鹤翔昌瑞》 作者王天胜,1946年12月生,祖籍山东省文登。2009年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工笔画《鹤翔昌瑞》。 ▼卢志学《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 作者卢志学,1941年生于吉林省扶余县,祖籍山东。《山高水长》长6米,宽3.5米,创作历时近4个月,既显现了关东山水的浑厚大气,又纵情呕歌了祖国山河的雄阔壮美。 ▼苏百钧《孔雀凤凰花木图》 作者苏百钧,1951年8月生于广东广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2009年,受邀为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绘制5.45米×3.02米的巨制《孔雀凤凰花木图》。 ▼于志学《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 作者于志学,1935年生于黑龙江肇东市,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作品质朴、粗犷、沉雄,力显关东山水的阳刚之美,作于2009年。 ▼陈奕纯《国色天香》 《国色天香》 作者陈奕纯,1964年2月生于广东,现任中国书画院院长,中央中国画院院长。这一画幅巨大的作品,把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 ▼伍启中《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 伍启中,广东新会人,现为广东画院副院长。其画作《小鸟天堂》长3.1米,宽2.1米,于2005年1月26日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周秀廷《松鸽颂》 《松鹤颂》 《松鸽颂》屏风,1960年周秀廷所作。周秀廷,1928.9-2007.9,福建莆田人,著名画家。 刘斯奋《万岳朝宗》 汤力《花动一山春色》 徐仁龙《万里长城》 张石园《元江清秋》 谢瑞阶《大河上下·浩浩长春》 马晋《孔雀松树》 王个簃《葡萄紫薇》 惠钧《一路菜花不断开》 徐聪佑《梅花寿带鸟》 许钦松《南粤春晓》 伍启中《小鸟天堂》 刘宇一《伟业千秋》 陆贤能《三晋揽胜》 王天一《雄鹰》 人民大会堂珍藏的书法作品 除国画外,书法也是人民大会堂悬挂最多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悬挂在金色大厅的《中华颂》,其作者是启功的弟子——张志和。 书法与铁术的完美统一 张志和、储金霞《中华颂》 张志和与启功 这幅长达18米、高3.72米的巨幅铁艺书法作品《中华颂》,由国家行政学院张志和教授用榜书大字书写,国家行政学院魏礼群院长审定后,再安徽芜湖铁艺大师储金霞女士携弟子将其锻造成铁艺书法,是书法艺术与锻铁艺术的 完美统一。这幅巨作镶嵌于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中央金色大厅内,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中华颂》此幅书法巨作长18米、高3.72米,每字径尺,书艺焕彩、顽铁生辉,规模空前,堪称绝品。 除此之外,还有东大厅的巨幅隶书《到韶山》以及澳门厅的书法《九九归字图》等等。 《赤壁怀古》 作者苗培红,山东邹平县人,1949年生,北京卫戍区干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张瑞龄《岳阳楼记》作者张瑞龄,1936年出生于河北唐山市,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多次作为珍品赠送外国元首和政要。 人民大会堂内部的“软装潢”, 无论是大师书画、珍贵文物, 还是精美的工艺品, 都有着深刻而美好的寓意, 都代表了国家之“最”, 是中国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