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
穿越2000年的秦国指纹!无数人心头的长安梦!被《国家宝藏》夸爆的古都,为何火了几千年![65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穿越2000年的秦国指纹!无数人心头的长安梦!被《国家宝藏》夸爆的古都,为何火了几千年![65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天人地
2020-12-29 07:05
“一个万世不朽的国,一个雍容浪漫的时代,一座鹤发童颜的城,一种难以割舍的陕味,这里是西安。
”
01
一个国,
梦回大秦
阔别两年,央视高分综艺《国家宝藏》第三季终于开播!
从享誉世界的9座历史文化遗产,到文物的前世今生,仿佛将时光和历史层层剥离,抖落出埋藏尘土之中的千年记忆。
而陕西,作为华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本季《国家宝藏》中将独占两席,分别是
西安碑林博物馆
与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一件件沉睡千年的古物,一个个揭开历史的迷底,
一时间,我们仿佛穿越到两千年之前,望见了那个时代最强盛的国—— 秦国 。
彼时的它,叫咸阳,六王毕,四海一。
站在这里,你仿佛看见,一场万世不朽的梦。
一个个淋着土的武士,神情庄重,目光坚定,
他们或跪或立、或持戈、或握弓,涌动着一种
不可言说的神秘力量
。
走进兵马俑坑,你常常会忘了自己身处的是何年代。
“每年12月中旬,光线流转,当太阳低角度射进俑坑,那一刻,所有的兵马俑都活了,他们像一支沉默的军队,在落日的余晖之下,那是大秦帝国的影子......”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而铜俑之上,你还能看见2000年前的指纹,
不知是哪个工匠,曾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它们不再是铅灰色、不再是冷冰冰,而是有温度,有血肉的,
像一件件用尘土包裹的礼物,跨越千年而来。
秦俑上2000年前的指纹
现如今,许多人都在秦俑中找到了几乎一样的面庞,
就连丁真和他的小马“珍珠”都撞脸兵马俑,
历史依旧延续,基因没有断代,我们依然流着先人的血脉。
丁真撞脸兵马俑
放眼看去,连中国地图之上,
陕西的轮廓,也俨然一个跪射武士俑的模样。
秦,留下的,不止是千秋万代的功绩,
更是 一个民族延续千年的传奇与浪漫 。
02
一个时代,梦回大唐
时光流转,几百年之后,仍然是这片土地,出现了另一个盛世——大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无数的文人慕名而来,金钱与权利,艺术与宗教,世间一切美好之物,都在这里开花,大放异彩。
诗人卢照邻曾这样描绘——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彼时的它,叫长安,就像一场穷尽奢华的梦。
它灯火璨然,城墙高筑,华贵得令人沉迷恍惚,
它商贾云集,酒肆林立,十里长街让人惘然迷失;
它开放包容,胡风盛行,万国使节纷沓而至;
“长安,就是这个辉煌时代,最大的热点。”
直至如今,“长安”这个名字,依旧是万千人心头的白月光。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城。
它是古城墙之上的皎皎明月,是 长安跳动的脉搏 。
当你一遍遍触摸着粗粝的砖墙,时光褪色,似乎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跳。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城,
它是日暮黄昏下的大雁塔,是唐朝的摩天大楼。
像一个耄耋老翁,仰望着天空,伴着一年又一年雁过,筑着一代又一代的精神家园。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城,
它是华灯初上的大唐西市,是 长安旧梦的温柔乡 。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一入夜,这里换了模样, 行走于隐市之中,奇货琳琅、翠袖红裙,长安之繁尽现眼前。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城,
它是琼楼金阕的大唐芙蓉园,是 盛唐的浮云泡影 。
站在这里,你仿佛能遥望那时的长安,曲水流觞,艳影霓裳, 文人墨客登高作诗,帝王将相赏宴同乐,好一幅盛唐游宴图。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城,
它是流光溢彩的不夜城,是梦回大唐的时空隧道。
人潮涌动,处处是花灯,沿着大唐不夜城一直走,时光仿佛穿梭,停驻在那个万种风流的长安。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城。
它是“风一更,雪一更”的西安,是穿越千年的故城。
一朝长安雪,半梦醉人间。一落雪,西安就成了长安,纷纷扬扬、浩浩荡荡,似一场穿越千年的浪漫。
忆长安,忆长安。
长安从来都不只是一座城,而是一个时代最浪漫的回想。
它像一场梦,梦里有九重宫阙,有市井烟火,有万种风流,有君王,有商贾,有游侠,有胡姬。
不论过了几个千年,长安梦依然鲜活。
03
一座城,梦回老西安
继续穿越,又是1000多年。
长安变成了西安,变成了一座 “鹤发童颜”的城 。
城墙下,护城河边,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老城根,南门外,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故事。
这是一座生活着的城,每个角落都是西安人熟悉的味道,老西安的味道。
有人用歌记住这座城,
“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西安大厦高楼是连的一座一座......”
有人用文字记住这座城,比如路遥、比如贾平凹:
“我赞美和咒骂过它,期望和失望过它,但我可能今生将不得离开西安,成为西安的一部分,如城墙上的一块砖,街道上的一块路牌...我爱我的西安。”
西安,就是这样的一座城,
无论你曾怎样抱怨过它飙升的房价、拥堵的交通,
但当别人问起西安,你还是想告诉它:
西安是个好地方!
从秦时的风尘,到隋唐的山河,再到明筑的城墙,
这座城有平凡生活的一地鸡毛,有市井生活的一角,
有尘土也有烟火,有血也有肉。
关于这座城的故事,你似乎说也说不完。
他们说这里“浑身是土”,
其实这里“遍地都是宝”。
“二十年的中国看深圳,一百年的中国看上海,一千年的中国看北京,五千年的中国要看西安。”
十三朝古都,八百里秦川,这里是真正的“国家宝藏”,
毕竟一铲子下去都是祖宗。
他们说这里是“音乐之城”
其实这里还是“戏曲之源”、“摇滚重镇”。
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剧院——易俗社,
它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
“再没有哪个地方的音乐像秦腔一样,豪放、苍凉、呐喊。”
秦腔,或许就是那个时代的摇滚。
还有另一群人,他们背着吉他,用摇滚,唱出这座城的魂。
郑钧、张楚、许巍、王建房、黑撒、玄乐队、雷子哥...
多少人听着他们的歌,想念着家里的羊肉泡,想念着老城根下的那群伙计。
他们说这里是古都,
其实这里也是诗都,是馍都,是故都。
长安?西安?解也解不开的渊源与情结。
这里有良词佳句,连李白也不愿离去,
这里有羊肉飘香,人人都爱的市井味道,
“你嗨你的草莓节,我醉我的长安梦”,这是人们心中最柔软的故都。
他们说这里满街都是“佟湘玉”,张口就是“额滴神”,
其实这儿的方言就是“忒色”。
见面就是 “吃咧么” ,约会就去 “咥泡馍” ,好吃就说 “撩咋咧”, 没问题就是 “么麻哒” ,
走在这里,你会听见满大街都是秦始皇的乡音。
他们说这里是网红城市,
其实这里就是西安,一座生活着的城。
在城墙上俯瞰西安,在博物馆里仰视西安,而在街坊巷口里才是地地道道的西安。
早上一碗胡辣汤,辣子要美;中午去掰两个馍,吃碗羊肉泡;晚上老城根下涮个火锅,几个伙计一起谝闲传。
闲来没事去个兴善寺西街,淘淘旧书、看看古玩,听算命先生吹吹牛皮。
你要不嫌远,再去曲江边上散散步,这是少有游客来的地方,马路宽敞,夜色迷人,一入夜华灯初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这才叫舒坦。
西安,一座令人魂萦梦绕的城。
如今再走在这座城,你的耳边会回响:于子孙千秋万代,每一家的窗台上,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
你的眼前会浮现,大唐盛世的举家灯火,老西安的人情味道,
你会爱上这座穿越千年,生活着的城。
04
一种味道,梦回老陕
几千年光景,从咸阳到长安,再到西安,
从秦国到大唐,再到后世的千千万万代,
这座城市的基因,就藏在层层尘土之下,藏在凝固的时光之中。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记忆深处的味道——老陕的味道。
热播电视剧《装台》中的本土美食
秦人守根,不管走了多远依然眷恋着故乡,
这或许也离不开这片土地的美食基因。
“一根葱,一碗面,一勺辣子半勺油,呲溜呲溜,养活了我们几千年”
在这里,面,就是王道。
@王建房
有人说:“老陕的肚子是面做的,三天不吃面就浑身不舒畅。”
这里就是一个根正苗红的“面食王国。
油泼扯面、臊子面、biangbiang面、蘸水面、菠菜面、裤带面、浆水面、 荞面饸饹...是说也说不完,吃也吃不完。
(开瓶冰峰,揪点大蒜,那叫一个舒坦)
同样是“面”字辈的,还有这西安的馍,
任谁来一趟西安也要咥一碗泡馍再走!
馍要自己掰,不大不小,配上辣子酱和糖蒜,
料足味醇,肉烂汤浓,吃上一口暖胃又暖心,
还有葫芦头、水盆羊肉、肉丸胡辣汤......天气冷的时候总想来上一碗。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连吃三碗的水盆羊肉
当地人最爱的葫芦头泡馍
再有梆梆肉、葫芦鸡、粉蒸肉、腊汁肉夹馍、凉皮、洋芋擦擦、炒凉粉、八宝辣子、锅盔牙子、还有甑糕.......
这里的美食实在太多了,说也说不完(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无论是清真还是非清真,这里都是你的美食天堂。
这里是多少人牵挂了一辈子的味道。
05
一座宝藏,国家宝藏
华夏是一本书,有些城,是不可或缺的章节,
它们是史书上的一笔一墨,是后代触摸的一砖一瓦。
一座城,就是无尽的宝藏。
这一次的城市探索,我们从西安讲起。
穿越秦国千年的浪漫,穿越大唐辉煌的长安梦,穿越城墙下这座生活着的城,你会发现,这座“鹤发童颜”的城依旧在改变。
它不沉溺于往日的辉煌富丽,不甘被贴上“网红”的标签,
它将带着曾拥有的一切,继续向前走,几千年、几万年地走。
它有尘土有烟火,有传奇也有平凡的故事,
你会读懂这座“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
每一座城市,都是国家宝藏,
它都有自己的魂魄,有自己的风骨,有自己的烟火味道,
它们埋藏着穿越千年的城市基因。
smen
2020-12-29 13:25
大秦的叫法 实在卑贱
查看完整版本: [--
穿越2000年的秦国指纹!无数人心头的长安梦!被《国家宝藏》夸爆的古都,为何火了几千年![65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
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