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n |
2020-12-16 11:44 |
文/陈佳俊 编辑/西西弗斯 接近年末,又有两部新的悬疑剧开播。 一部《潜梦追凶》,另一部是《迷雾追踪》。前者的题材和风格让我联想到了《河神》,后者则比较现实,类型也是更加贴近生活的刑侦剧。 或许是《迷雾追踪》的讨论度稍微高点,因此口碑的争议上更大一些。 这部剧真的有这么差吗? 有一定的亮点和不足,可要说它很烂,大可不必。 至少,从我一口气追完了目前更新的八集来看,这部剧还是值得写一写的。 《迷雾追踪》
先说说这部剧让我觉得最惊喜的点,即女主林雨虹这个角色的塑造(蒋勤勤 饰演)。 在剧中,她一心忙于工作,完全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性格强势,雷厉风行,是个行事相当干练的刑警队长。 关于这个角色,剧中有两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 一处是刚开场,她正和律师商量着离婚之后的抚养权问题,结果电话突然响起,一旁的丈夫习惯性地嘲讽道:“你的现场又来找你了。” 另外一处,则是刚开始查案被停职休息,当她面对新调过来的赵伟(周游 饰演)时,一点也没有退让:“既然由我查这个案子,那就得按我的方式来。”
说回剧情。 整部《迷雾追踪》要从一起网约车绑架案说起。 在医院值夜班,凌晨三点下班的护士李佳佳,在坐上回家的网约车,发出了一条求救短信之后,突然失联。 警方通过网约车平台很快获得了司机的身份信息,包括他的姓名、车牌号、电话号码以及家庭住址。 根据定位追查汽车的位置,赶到司机的家里用手机沟通。
但这一切的努力,依然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几天之后,李佳佳的尸体在郊外被发现,头部遭受了惨不忍睹的重击。 不见踪影的司机是凶手吗? 这个看上去已经确认的答案,随着赵长松出人意料的“自杀”再次陷入僵局。 随着警察进一步的调查,越来越多的疑问开始浮出水面。 比如司机赵长松的动机。 他在清楚自己的信息全部公开,而且还是有家庭妻女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作案? 更诡异的是,案发当晚,他作为网约车司机一单都没接,直到凌晨三点才接受了李佳佳的订单。 在死者的尸体被发现之后,警方也迅速判断出,凶手既不为财,也不为色。
比如李佳佳丈夫的谎言。 当警方意识到凶手早有预谋之后,通过医院的监控发现,过去的几天,始终有人在跟踪受害人。 通过排查,此人的身份很快确认。 然而奇怪的是,李佳佳的丈夫一开始声称自己不认识他,但后来发现并非如此。 他为什么要撒谎? 难道就是他买通这个人杀害了自己的妻子?
从一起网约车意外,到蓄意谋杀,最后牵扯出多起命案。 换句话说,越是看到后面,你会发现李佳佳的死更像是拨开层层迷雾的一把钥匙。 而杀人的凶手,不仅另有其人,其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首先,这个故事的结构,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它有点类似《沉默的真相》,都是通过一起看似普通的命案,引起大众和警察的注意力,继而不断挖掘早已被遗忘的真相。 在《沉默的真相》当中,有一张照片,被江阳等人当作关键的证据,一步步引导着警方寻找线索。 而在这部《迷雾追踪》里,同样有一张至关重要的合照。
李佳佳并不是这张照片上唯一的受害者,过去的几年,已经有多名和李佳佳合照的女性遭遇不幸。 这其中,有人自杀、有人失踪、也有人在酒店被谋杀,怎么看都不是巧合。 值得一提的是,剧情的推进非常简洁,节奏也很紧凑。 从不少吐槽的评论可以看出,很多观众只看了前两集,觉得案件很普通,逻辑也有不少漏洞,于是选择了弃剧。 不过大多数的质疑,随着剧情的深入,一点点被打破。
而且整部剧的悬念保持得也不错,每当你觉得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又会出现新的意外和线索。 比如刚刚摆脱嫌疑的司机赵长松,看似变成了受害人,但查到了后面才发现,他也是那张照片上的关键拼图。 还有林雨虹的丈夫,通过杀人凶手放出的信息和威胁,查到他和本案的关键线索,也就是十几年前举办的一个选秀节目脱不开关系。 包括一开始的受害人李佳佳,通过第八集的回忆可知,她也未必是什么完全无辜的受害者。当年的一起自杀命案,很有可能就是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了,这部剧也有很多不能忽视的瑕疵。 你可以注意到,剧组的创作人员,极力想要塑造出一种贴近现实的写实基调。 就拿警方调查的方式来说,没有太多神探类型的推理,依靠的基本都是确凿的证据以及证人及时的口供。从一个线索转移到另外一个线索,按部就班,一环套着一环。
但比较可惜的是,剧集在很多地方为了突出这种写实感,经常用力过猛。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整部剧的色调,过于昏暗。 为了契合主题营造一种迷雾围绕的神秘感,可以理解。 可当出现那么多“剧组是不是舍不得开灯”的吐槽时,说明这种专门设计的美学风格,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家的观看体验。 从最终效果来看,有些得不偿失。
白天的室内 其次是角色的塑造。 同样是为了追求写实,试图展现角色身上的一些缺陷,只不过在具体的内容上,尺度拿捏得不够准确。 比如刚开场的离婚协商。为了突出林雨虹这个角色对工作的上心,赶到律师这里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办案现场留下的血迹。 她接下来的目的是争取儿子的抚养权,丈夫质问她为什么这么自私,林雨虹的回答是自己是孩子的母亲。 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正确的拍法是什么? 林雨虹刚进来的时候脸上有血,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当她观察到儿子也在旁边的时候,至少应该下意识地想要擦掉脸上的血迹,以免吓到孩子。 这样既能突出她一心扑在工作上,也能表现出那份没时间照顾孩子的愧疚和关心。 说白了,她可能是一个出色的警察队长,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还有提前打电话联系凶手,导致警方暴露行动。 打电话本身,我觉得是有逻辑支撑的。 因为林雨虹的父亲曾经在抓捕犯人的行动中牺牲,作为女儿过于紧张,试图用个人英雄主义解决问题。 但问题就出在,电话拨通之后,林雨虹和犯罪嫌疑人的交谈非常业余,完全不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刑警队长。 不仅没有确认对方的身份,甚至试图用家人的“威胁”来阻止犯罪。 从各个角度来看,这通电话都没有起到谈判的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 (如果不是蓄意谋杀的话) 成为了犯罪的催化剂。
类似的剧情,还有不少。 都是细节上的功夫不够。 比如当警察赶到赵长松藏身地点,发现对方命不久矣的时候,年轻的赵伟喊着赶紧叫救护车,而门口的林雨虹却平静地丢下一句“来不及了,不用了。” 想要突出这个角色的理性和专业,这是好事,但可以更细腻一些,至少不应该让观众产生厌恶和不舒服的情绪。
最后,再聊一聊悬疑剧成为网剧热点这件事。 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国产剧的市场一向是什么火,拍什么。 刑侦剧作为一个剧种,很多年前,火过一阵子,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深度和尺度兼具的经典几乎销声匿迹。 直到最近这几年,随着《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几部热剧的出圈,悬疑探案剧再次复苏。
《沉默的真相》剧照截图 原本,这应该是一件好事,拍悬疑剧多少是要动脑子的,出烂剧的概率,总比古偶玛丽苏低得多。 但随着越来越多相关题材剧集的播出,很多细心的观众也逐渐意识到,模仿开始出现。 比如探案的背景动不动就扎堆民国。 比如片头总是喜欢用一些对称性的图案突出审美和格调。 拍摄的手法也更强调高级感,色调经常故意调暗,哪怕白天也是雾气蒙蒙。 更多的问题,则出现在剧本上,乍一看是精品,仔细看却经不起琢磨。
这部《迷雾追踪》,还有前段时间的《非常目击》,都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包括王千源和鹿晗主演的那部《在劫难逃》,开头几集相当精彩,结果因为剧本的失控,遗憾收尾。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作品,我还是挺心疼的, 因为你能够感受到,它们并不想随便糊弄观众。 不管是演员的选择,还是其他方面,都挺用心的,目标也是完全奔着拍一部热剧或者爆款。 只可惜,除了几部得到认可的精品,大多数的作品,都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东西,基本就是按照热剧的模板风格制作。 时间长了,观众自然会审美疲劳。 扎堆拍剧,绝不是见贤思齐,多半是投机取巧,投机取巧也绝不是为了打造经典,赚快钱恐怕才是更直接的目的,而为了赚快钱而拍剧,出真正精品的概率,微乎其微。 最坏的结果是,拍的多了烂的也就多了,以后观众看到“国产悬疑”这四个字,就产生PTSD了,对这个题材不再感兴趣,也不敢报太高期望,久而久之,就又没人拍了。 这当然不是良性循环。
之前吐槽《雷霆战将》,我说这种剧之所以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抗日剧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而现在很多的悬疑剧,看上去卖相不错,结果看到后面,纷纷变成口碑在及格线徘徊的争议作品。 说它好吧,剧本有太多地方需要打磨。 可你骂它没法看,又有一些亮点。 总之,我不希望,如今好不容易火起来的悬疑剧,重蹈当年抗日剧和偶像剧的覆辙。 更不愿意,有一天见识到所谓的“国产悬疑神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