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20-12-11 09:57 |
12月9日在“第三代人工智能产业论坛”上,学界和业界内多位专家就人工智能的安全、可控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在本次论坛中,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张钹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即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在应用行业里发展出新的产业,比如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等。他指出,目前这方面的发展正遭遇瓶颈,“当前在全球排名前40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几乎遍布所有领域,包括交通、金融、医疗和社区服务等等。但一个估值100亿的企业,销售量却不到一亿,占不到估值的10%,也就是说它没赚钱。”
张钹直言,这些企业未能实现盈利,问题主要出于算法(模型)和数据的不安全性。他首先解释了数据的不安全性所带来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大量数据,但由于产业发展初期的无序竞争,忽略了其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的问题,“现在才开始整治,这些企业就不好受了。”
而人工智能算法的不安全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算法的推广能力很差,这就意味着如果将算法运用到与训练场景区别很大的场景中,就会存在安全问题。二是噪声攻击带来的威胁,在过去,噪声攻击只能降低信息处理的质量,但现在可以改变算法的行为,“过去的噪声攻击可能会让它看不清一匹马,但现在的攻击可以让它将一匹马看成是一块石头。”
张钹坦言这些问题是导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的关键要素:企业要做大必须扩大算法应用的场景,要做强则必须保证算法的安全性和鲁棒性。
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呢?张钹就此介绍了“第三代人工智能”,即建立鲁棒的、可解释的人工智能理论,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安全、可信、可靠和可扩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从而促进应用的创新。
“基本的思路就是一句话,把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加起来,” 张钹说,计算机的优势在于处理数据的能力,如果能够把人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机器,就可能做出来比人还强的机器。但现在处理知识的办法不多,问题很多,所以就要利用好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这四个要素。
最后,张钹针对产业和学界的分工与合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说,企业必须把知识处理能力加到系统里,才有可能克服现存的问题,并扩展应用场景。但他不建议企业去做长远的研究,“长远的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应该让研究所和学校去做,所以需要强调产校合作,(研究所和学校)可以研究一些新的办法,(企业)可以研究一些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把两个结合起来,可以把这个工作做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