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枸杞价值不如草莓?这部BBC纪录片,拆穿“抗癌食品”的真面目[12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枸杞价值不如草莓?这部BBC纪录片,拆穿“抗癌食品”的真面目[12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wcg112233 2020-10-28 08:56
不知从何时起,“抗癌食品”已经成为了现代不少人的养生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小康医生也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健康饮食的达人,蔬菜果汁也没少喝,做菜也会考虑水煮代替爆炒,而且还会每天吃多种维生素。
更别说,我还为了一些所谓的流行“健康食品”来一掷千金。
(其实.....也没有千金那么夸张,毕竟钱包兜不住啊!)
然而,最近小康医生看了一个英国BBC纪录片才知道,自己干的这些事不仅跟健康没有关系,甚至还有害。
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做-----「The Truth About Healthy Eating」 健康饮食的真相。
你以为的健康食品,实则然并卵
纪录片主要讲述主持人在全英国采访相关专家,通过一些实验手段来证实:这些价格高高在上的健康食品,是否真的养生?
尤其是那些来自异域,或许什么稀有产区,又或者什么限量农场,它们所生产的产品,只有一个字----贵!
就好比国人经常拿来泡水喝的枸杞,对于英国人而言可是一个超级食品!
由于经常被商家宣传枸杞具有抗癌功效,吸引不少英国消费者。
然而,是否真的能抗癌吗?
对此节目组找来一组志愿者进行试验,通过草莓进行对比,来测量这些志愿者在一整天内的维生素C含量。
结果数据显示:枸杞虽贵,但它所含的维生素C要比草莓低得多啊!!
(感谢你们为中国枸杞产业贡献GDP!)
而另一个在中国也挺火爆的健康食品--奇亚籽,之所以卖的贵,也是商家所说它含有丰富的欧米茄3脂肪酸。
奇亚籽的确含有这种物质,但所有种子都是欧米茄3脂肪酸的良好来源,比如南瓜子、芝麻、葵花籽等,最关键这些见过要比奇亚籽低得多。
抗癌食品,实际上真的不存在
首先,癌症发生的原因还不完全明确。
癌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体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失调,原癌基因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维持细胞正常组织和器官,抑癌基因是一直细胞分裂分化,两者使身体处于一个平衡状态。
也许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环境变化、饮食习惯不好、熬夜喝酒等各种坏习惯打破了两者平衡,导致细胞癌变。
既然癌症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又怎样通过食品来预防呢?
其次,含有抑癌成分并不代表能够抗癌。有很多商家在宣传各种保健品时,喜欢号称自己的产品含有抑癌成分,可是这种抑癌成分根本都没有专业检测结构去验证,又何来含有抑癌成分之说呢?
所以,千万不要被商家的谎言蒙蔽了双眼。
最后就是人体反应和一般的实验并不一样。
有些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会宣称自己的产品经过实验,通过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表明自己的产品有抑癌的功效。
那些在动物身上的实验,在人身上就一定有效吗?这是要拿消费者做人体临床实验吗?
远离致癌原因,才是根本
一般癌症通常分为2类,一是外部因素,另一个是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有哪些?
第一,化学致癌因素
目前引起肿瘤的主要原因,而且潜伏期很长,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
这样致癌物广泛存在于食物、农药、医药用品中,比如大家很熟悉的黄曲霉素就是公认的致癌物,这种致癌物大多存在于花生、玉米等粮食作物中。
第二,物理致癌因素
包括灼热、创伤、紫外线、放射线等。值得注意的是,辐射可以来源于环境污染,也可以来源于医疗辐射,比如多次接受X射线检查就有可能增大患肿瘤的几率。
第三,生物致癌因素
有相关研究证明病毒会增加患肿瘤的可能性,比如血吸虫病会诱发大肠癌、肝癌等,在一些癌症患者的血清中也有发现相应的病毒抗体。
内部因素又有哪些?
内部因素包括免疫功能损伤、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影响。
饮食营养失调
均衡、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饮食对于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近代医学有研究证明不恰当的饮食习惯是有可能致癌的,比如爱吃烫食的人更容易患食道癌。
不良的生活习惯
嗜好烟酒、偏食、不科学的烹饪方式等等行为都有可能致癌,吸烟会导致肺癌、喉癌已经是公认的,长期处于大油烟的烹饪环境中也是导致患上肺癌的重要原因。
另外有些癌症也带有基因条件,通过生育从而将癌症延续到下一代,另外精神心理等原因也会加剧癌细胞的滋生。
真正抗癌食品,在于均衡饮食
癌症本身并不是单一的致癌元素所引起,更多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一个结果。
因此,要想抗癌,就需要保持健康,而要想健康,就需要饮食均衡!
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其实可以这样:


查看完整版本: [-- 枸杞价值不如草莓?这部BBC纪录片,拆穿“抗癌食品”的真面目[12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