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20-10-07 23:52 |
不久前刚给大家介绍了导演陈为军的新片《城市梦》,也提到了他不少过往作品,比如著名的《生门》、《出路》、《好死不如赖活着》等等。 不过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部非常特别,镜头对准的不是缺乏社会关注的底层民众,而是一群8、9岁的小学生——《请为我投票》。 陈为军曾说过,纪录片的生命在于真实,即使那些镜头下的真实看起来令人难以接受。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总在关注一些看起来很“敏感”的问题。 比如《生门》,纪录的是女性生育的艰难现实;《好死不如赖活着》,展现了艾滋病患者在社会中的困难处境。 而今天要说的这部《请为我投票》,也不例外。 这部影片曾入围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名单,不过由于题材“敏感”而无缘国内院线。 至于究竟怎么个敏感法,看看影片的另一个名字——《为什么要民主》,小伙伴们估计就心领神会了。 因为影片讲述的,正是一场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民主实验”。 故事发生在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 一天,班主任为了让学生理解“民主”的含义,决定在班上开展一次投票选举班长的活动。 具体来说,就是由老师提名三位班长候选人,依次通过才艺表演、辩论和演讲三个环节来进行自我展示和拉票,然后全班同学不记名投票,选出最后的班长人选。 在竞选过程中,每个候选人还可以选择两名同学作为助手,组建自己的“竞选团队”。 总而言之,整套班长选举的流程,看起来确实给人一种戏仿成人竞选的即视感。 《华盛顿邮报》更是直接评价本片为“关于一群8岁孩子的令人如坐针毡的政治戏剧”。 那么,这群起初并不理解“民主”这个词字面意思的熊孩子,究竟要如何完成这场选举呢? 咱们先从三位班长候选人讲起。 第一名候选人罗雷,已经连续当过两年班长。在他担任班长期间,班级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所以说罗雷的优势之一,就是他有威信。 不过,罗雷性格强势,管理方式严厉,还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经常和不听话的同学产生肢体摩擦。 这也让一部分被他“教训”过的人,并不期待他继续当班长。 尽管如此,罗雷对于自己能否连任,还是显得相当自信。 当他的家长得知这次班长靠投票、问他需不需要爸妈提供支持时,他一口拒绝,并表示“当班长就是要靠实力,就是要让同学们自己想”——听起来似乎是真get到了选举的内涵。 第二位候选人成成,是经常被罗雷“管教”的熊孩子之一。 对于取代罗雷成为班长,成成也显得志在必得。 与罗雷相比,成成虽然不具备管理班级的经验,但他人小鬼大,经常使出一些歪招。 先是煽动起哄。 在第一轮才艺表演时,他就和小助手商量好,鼓动底下的同学在别人表演时喝倒彩。 结果他不仅成功弄哭了在台上表演的对手,还一举两得地在辩论时找到了攻击对方的把柄。 然后挑拨离间,在另外两个对手之间“拉仇恨”,让他们互相攻击。 还会拉帮结派,用“许官”的方式游说大家选择自己。 在这么几轮不正规操作后,成成很快获得了和罗雷旗鼓相当的支持率。 而第三名候选人,是个乖巧可爱的女孩许晓菲。 相比成成的求胜欲和罗雷的自信,晓菲出场就自带“陪跑”光环。 她性格软萌,不太具有攻击性,而且连当班长的欲望都不那么强烈。 在一开始听说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自我展示、和别人辩论、还要给自己拉票时,性格内向的她内心是拒绝的: 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她才投入到竞选中,把这当作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不过,晓菲的竞选思维特别逆向,就是她不去证明自己有多适合做班长,而是去证明另外两人有多不适合做班长。 于是,每到课间她就和小助手一起去同学间搜集对手的缺点。 到了辩论环节,再针对缺点进行攻击,活活把“辩论会”变成“控诉会”。 成成和罗雷在发现她的策略后,也开始顺着她的思路应变。 但他们很快发现,晓菲多才多艺、人见人爱,要拼“谁的缺点少”他们都不是对手。 所以在经过才艺展示和第一轮辩论后,三人都有了一定的支持者。 成成因为在台上会煽动情绪,在台下又有一百种方式给自己拉票,支持率暂时领先。 看到自己被反超后,罗雷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拒绝家长的帮助,靠着老爸的支持,邀请全班同学去坐了一次轻轨。 就这样,同学们额外get了一次“秋游”机会。 罗雷还在老妈的建议下,趁机以此给自己拉票。 凭借此举,罗雷逆转颓势,还把成成的两个助手拉到了自己的阵营。 不仅如此,在尝到这次甜头后,他还直接把老爸老妈纳入“智囊团”。 每当发现自己被成成怼得还不了嘴,就回家请教老爸要如何应对。 不过罗雷也不是唯一开家长外挂的。 成成之所以这么能言善辩、开口就能戳中对手的痛处,是因为有个媒体人老妈在背后帮他撰写“演讲稿”。
成成妈妈帮忙想出对付罗雷的说辞 而晓菲之前那个和人比谁缺点少的点子,其实也是妈妈帮她出的主意。 讲到这里,相信你们也看出来了,这部纪录片不仅是通过孩子的行为探讨民主议题,也从一场班长选举中,反思了我们的家庭教育。 这些家长在每个孩子的竞选过程中,其实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很多人说,从小孩的自发行为中,最容易看到人性的阴暗,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掩藏。 而片中,三个小孩围绕着班长争夺而展现出的拉帮结派、挑拨离间、互相戳短、许官贿选等行为,更是让人看了满心忧患。 但在我看来,孩子始终是无辜的,他们更像是家长手中的工具。 他们会直白地表达心中的欲望、也会不择手段地去争取,这与其说是“恶”,不如说是人的本能。 真正重要的是,在他们做出错误甚至危险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警告与阻拦。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欲望的面前学会分辨对与错、能做与不能做。 然而片中的家长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不仅没有人阻拦,反而纷纷使用成年人熟谙的套路,去进行功利性的教化。 有人看完影片后,说小小年纪就满腹心机的成成,是天生的“阴谋家”。 但成成的一句无心之语却透露了玄机——他说“妈妈告诉我,要是投票时你心一软投了别人,但别人不投你,你不就吃亏了吗?” 要知道在一开始,罗雷对于竞选的态度和认识,也是三观极正的。 但他的想法在家长看来却很“幼稚”,“缺乏技巧”。 而当家长提出让他请同学们坐轻轨,以成年人的“技巧”帮他获得了支持后,他立马就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从此听从家长的主意。 在竞选的最后一个环节,成成按照妈妈写好的稿子,完成了一篇社论般的演讲,但他还是和晓菲一起输掉了比赛。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罗雷按照爸爸的意思,在演讲结束后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份礼物。 在利益的诱惑下,同学们纷纷把票投给了前任班长。而这样的结果又会给孩子们造成怎样的误解呢? 更讽刺的是,回看这场为普及“民主是什么”而展开的选举,你会发现从表面上看,民主投票的四项原则——普及、平等、直接和不记名,全都受到了尊重; 然而整个竞选过程却在家长们的过度参与下,并未体现出民主精神的内涵。 在投票结束后,孩子们面对“民主是什么”的问题,依然一无所知。 家长看重孩子的成功,这种心情其实并不难理解。 就像导演在面对网友们对家长的指责时,也曾回复过一句“如果说家长有错,那也实属无奈,毕竟没人敢拿孩子的教育做赌注”。 然而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强者”,而首先是要让他们成为人格健全、明辨是非、与人为善的个体,对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