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台儿庄:为了让你买买买,这里的人拼了[45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台儿庄:为了让你买买买,这里的人拼了[45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沙漠之虎 2020-10-04 10:29

哈尔滨的大街上,
一家菜馆刚张罗着挂上了四个幌子。
菜馆里的伙计忙的像个转圈的陀螺,
坐满了人的菜馆十分热闹,
招呼声、谈笑声交织,
一派喜气洋洋。
这是朱开山山东菜馆开张的第一天。

朱开山看着饭馆开张顺利,
正喜笑颜开地招呼宾客时,
饭馆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潘五爷带人砸场子来了。

开门做生意,来的都是客人,
既然来到菜馆,
那得点个菜吧。
潘五爷的人来点菜,
先不问菜单有什么,
倒问起了饭店门口招幌的讲究。
店里的伙计如实答:
“挂一个幌子,那就是卖单一种吃食。
挂两个幌子,那就是凉菜热菜都有。
要是敢挂四个幌子,
那就是客人点什么菜,
店家就得能做出来!”
等的就是这句话!
潘五爷随即点菜,
要个爆炒活鸡。
话音刚落,
朱开山与他儿子面面相觑。
没听过这道菜,做不出来。
那还敢挂四个幌子?
摘了吧。
潘五爷就是来挑事的,
菜馆里的伙计不服,
还想争辩一番,
但朱开山要和气生财,
只能老老实实摘下幌子。

哎,慢着!
潘五爷还说了,幌子摘他一个就好。
你以为潘五爷突然善心大发?
那倒不是!
北方话里“三幌”听着就像“撒谎”,
搁这儿是谐音梗,
这实际是在嘲讽朱开山。

这个下马威可够狠的。
在招幌上挑事儿,
说白了就是不给面子。
在电视剧《闯关东》里,
一出在饭店里的斗争,
不仅看出了饭馆立足要靠真本事,
更是道出了招幌的重要性。

《闯关东》剧照。
招幌是什么?
在今天就是招牌。
招牌除了装饰门面吸引顾客,
也代表着一家店的名声。
都说中国人好面子,
那是因为脸确实重要。
于店铺而言,
招牌,就是店铺的脸面。

京都“八大楼”之一,百年老字号泰丰楼。
“挂羊头,卖狗肉”,
出自北宋末期禅师释惟白的《续传灯录》,
说店家挂着羊头,卖的却是狗肉,
这句话后来就被用来讽刺商家不诚信。
为了吸引顾客,
店家想尽办法在招幌上做文章。
但是一旦被曝出不诚信经营,
招牌的功用便适得其反。
我们常说的“砸了招牌”、
“不过是个幌子”等俗语皆是从招幌引申而来。
古代的招幌不止讲究,
创意也不少。
说贫穷会限制想象力的?
这句话在商业经营上可要反着来。
要在招幌上花心思,才能揽到客挣到钱。
招幌有多少创意,
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商业有多繁华。
今天在山东小城,台儿庄的招幌博物馆里,
我们还能见识到古时招幌的全部样式。
招幌为什么都集中到台儿庄来呢?
台儿庄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
整条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
又处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
古代交通不便的时候,
南北的买卖都随运河找到这里来了。

京杭大运河。
明万历三十二年,
京杭大运河中台儿庄河段沟通。
自通行起,
台儿庄更成了南北货物往来的中转地。
每年通过台儿庄漕运的粮食达400多万石,
过往漕船及商船7700余艘。

此图为《潞河督运图卷》局部,清代江萱所画。
商人逐利而来,
台儿庄便成为商业竞争的格斗场。
武器是什么?招式有多少?
都挂在店门口了。
各种买卖的店铺,
门口挂的物件都不同,
不过都是招幌。
招幌可以是实物,是模型,
是灯笼,也可以是旗帜。

酒幌子,也叫酒旗。
卖东西,
如果把自家最得意的货物挂起来,
那是最好不过的。
但如果是卖大米,
总不能把米粒一粒一粒串起来挂。
把盛粮食的斗悬挂起来,
买家一看便知这是卖粮的铺子。

药店的招幌一般是直接把中药包起来挂着,
若店里的招牌是治跌打的药膏,
那要怎么宣传出去呢?
这个店家也有办法。
用木板或纸板裁剪画成药膏的样子,
中间是完整的药膏模型,
再用一块裁开的药膏模型上下夹着,
嗯,这个“膏药”做的很是逼真。
但是单挂着不好看,
在底部坠着木雕双鱼,
既好看也寓意着痊愈,不错!
可见药铺的老板也是十分用心了。


模型板子上画一只眼睛,即表示店里有卖治眼疾的药。
铺子前挂着一杆烟管,
这是卖烟袋的店铺。

把葫芦挂起来贴上字,
这是打酱油的店铺。

门口挂一串倒挂的银碗,
再加一个大大的沉重的“當”字,
这便是当铺。


卖油纸伞的铺子,
则用竹和布编出伞状形象的招幌。

除了形式多样,
招幌的颜色也包含很多信息。
餐馆前挂的幌子一般有三种颜色,
清真回民馆子的幌子为蓝色,
佛教素食的幌子为黄色,
汉民餐馆的幌子为红色。


为了招揽顾客,
商家在做招幌上应该没少掉头发。
不同买卖的店铺,
几乎都有相对应的各式幌子。


图/《老北京的招幌》,作者范纬
晚上做生意时自家的招牌也要够醒目,
于是店家又要开始想着怎么用灯饰做招牌,
酒楼、饭店、茶馆等,
在店门口挂上灯笼,
灯笼要题上字号,
新的招幌形式就产生了。

长安城里的上元灯会。
做买卖,
在打广告这件事情上,
可不能输在起跑线。
明清时期商业繁荣,
招幌也在旧样式上发展出更多的创意,
有店必有幌那是做生意的标配。

古代招幌的形式争奇斗艳,
却也过于繁杂,
比较便于保留,又标志明显的,
便是匾、额、牌、联、壁等文字招幌了。
如今的招牌便是文字招幌的后代。

不过不管招幌的样式形式怎样演变,
它对商家的重要性可是不变的。
作为京城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
六必居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在开办之初就红红火火的店铺,
靠的就是它的招牌。
古代人没办法像今天一样,
无孔不入地植入广告。
简简单单的一块牌匾,
要怎么发挥它最大的广告价值呢?
还是要有流量!
像明星带货这种行为,
古人早已用得炉火纯青。
一块普普通通的牌匾,
请名人签个名,题个字,
那价值可就不一样了。
六必居这一名字的由来说法很多,
但牌匾上的题字,
出自明朝首辅大臣严嵩之手无疑。
传说严嵩题字的牌匾挂上去之后,
六必居身价倍增,
小小店铺门庭若市。

清代义和团火烧卖洋货的店铺时,
六必居也遭殃及,
掌柜看到烧毁的店铺心痛不已,
当得知店里的伙计张夺标,
冒着生命危险把牌匾从火海中抢救出来,
顿时喜极而泣。
因为,牌匾在,店铺就在!

义和团烧店。图/BTV-3
文革时期,
六必居的牌匾也差点被当成四旧破坏掉,
牌匾上还有当时斧子留下的砍痕,
幸而被抢救下来得以保存至今。
一块牌匾,流传百年,
招牌对于商家的意义,
也不过如此了。

文革后的六必居。
随着陆上交通的发展,
运河的商业文化渐渐没落,
台儿庄地理位置的优势慢慢地流逝。
台儿庄运河,虽号称“活着的运河”,
但已经不是商业的重心所在了。
招幌的旧样式很多也不用了,
满街舍不得的招幌,只能放在博物馆里了。

招幌的形式一直流传到近代,
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美国派克汽车公司首次把霓虹灯用来做广告,
中国的招幌也开始转型了。
最早使用霓虹灯当招牌的地方是上海。

1927年上海霓虹灯市招,图为中央大旅社。
街头大面积使用的横幅广告,
也是旗帜招幌演变而来。


民国时期上海的招牌广告。
随着技术的发展,
现代又开始用LED媒体做广告屏了。
大大小小的,五彩缤纷的广告牌,
开始在城市的街头寻找落脚点。

有些城市至今还能看到招幌文化的残影。
被称为购物的天堂的香港,
拥挤的街头,
各式各样的霓虹灯、广告牌错落有致,
不会让人觉得压迫,反倒很复古。

日本人很重视店招的设计,
店招的风格代表着店铺的气质,
年轻的店铺充满创意,

日本“蟹道乐”的招牌,螃蟹的四只脚会动。

卖章鱼烧的店挂着一只大章鱼。
旧旧的老店守着传承。


日本居酒屋传统招牌。
台湾的小街道,
那新旧不一,审美不一的招牌,
给小城增添了很多烟火气。

近年来,
为了创建文明城市,
很多城市街道店面的招牌,
都被换成同一种风格的了。

昆明被统一的店招。

四川眉山被统一的店招。
统一招牌后的街道,
色调一致,十分整齐,
但总会让人觉得失落。
号称中国魔都、东方巴黎的上海,
在100年前就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商业街,
但这么时尚的上海,
也没有逃过“店招统一”的魔爪。
今年3月份网友在常德路拍了一张照片,
因为照片中这些黑底白字的招牌,
这一路段被戏称为“殡葬一条街”,
那些店招被统一的街道,
不禁让人感到可惜。

招牌除了是店家的装饰品,
也是城市的装饰品。
被一刀切统一后的招牌,
实在是对城市审美的一种打击。
城市化已经磨灭了很多地方的特色,
再加上没有特点的店铺,
过于笼统的街道,
慢慢地就会被遗忘了。
招牌除了是店家招揽客人的导路牌,
也是城市里生活的人们的导路牌。
它像是我们记忆宫殿里设下的路标。
对于当代路痴来说,
导航救不了迷失的你,
招牌或许可以抢救一下你。
家楼下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店,
那发光的的招牌像是在为你指路。

烧烤店哪家好吃要认准招牌,
破破的牌子前还有好多人挤着排队。

大大的简陋的文具店招牌,
暗示你学校附近这里卖的零食品种最全。

几条上下班常走的老路,
几家爱去的小店,
这些招牌的样子,
也是我们对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招幌也好,霓虹灯也好,又或是LED大屏,
广告是民间创意的表现形式,
小小的牌子、海报,
实现了很多人天马行空的幻想。
这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不甘于被放在陈列室里,
因为它还能有更大的舞台。
希望不要只能在博物馆里,
才能看到这些最有烟火气的民间创意。

smen 2020-10-05 12:43
跟个台儿庄有啥关系


查看完整版本: [-- 台儿庄:为了让你买买买,这里的人拼了[45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