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荞麦疯长》这部电影诠释了什么叫“半吊子文艺”[8P] --]

武当休闲山庄 -> 娱乐影评 -> 《荞麦疯长》这部电影诠释了什么叫“半吊子文艺”[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smen 2020-08-27 10:49
七夕档上映的《荞麦疯长》,卡司阵容并不算差。
马思纯、钟楚曦、黄景瑜主演,陈正道监制,徐展雄自编自导,管虎担任艺术总监和总策划。

但和七夕档另一部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相比,《荞麦疯长》七夕当天票房成绩就相形见绌了。
前者当日票房高达2.7亿,后者当日票房仅有3700多万。
虽然七夕档爱情电影大都只红一天,但《荞麦疯长》连红一天都没有,归根结底在于电影的定位出现了偏差。
情侣们想看的是言情片,《荞麦疯长》却是一部半吊子文艺片。
也许从这个不知所云的文绉绉的电影名就看出了端倪。观众以为电影会以“荞麦”这个意象指涉什么,但其实也没有。
仅仅是因为马思纯饰演的角色叫云荞,钟楚曦饰演的角色叫李麦,黄景瑜饰演的角色叫吴风(疯),三个主角的名字串起来就叫《荞麦疯长》。
是不是让人联想到《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人间至味是清欢》等烂片或烂剧了?
半吊子文艺的主人公
《荞麦疯长》讲述上世纪90年代三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们为了理想,拼命想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往大城市里闯,却被现实伤害得血淋淋。
坦白讲,这样的故事并非没有普遍性。在城市化过程中,无数年轻人为了理想和更好的生活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漂泊,比如现实中无数的“北漂”“沪漂”。
但《荞麦疯长》却让人看得尴尬。它在宣传时反复强调说,电影是要致敬“异乡人”。
但异乡人看了电影可能觉得不是被“致敬”了,而是被“冒犯”了。
因为电影中的三个主人公,实在是太作了。
与其说她们是被现实打败,不如说她们是被自己的作打败。
三个主人公都有文艺青年的色彩,一个爱唱歌,一个爱跳舞,一个会吹小号。她们的才华在小镇、小城里,显得“格格不入”。
马思纯饰演的云荞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典型的“伪文艺青年”的样子。
懂那么点艺术,有那么点才华,就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了。

在她眼里,身边的其他人都是凡夫俗子,她打心底里瞧不起母亲和姐姐,虽然是姐姐在辛苦养家。
她觉得与这些庸众一起生活简直是不可忍受的,她希望早日摆脱她们,去大城市寻找本该属于她的高贵冷艳的生活。
所以在家里,她无所事事,什么都看不惯,性格叛逆又娇气。

她命运的跌落也都是靠意外推动:她被姐夫强.奸,男友车祸身亡。
云荞遭遇的意外虽然让人同情,但这个角色实在难以让人喜欢起来:她懂的太少,却欲求太多,俗不可耐,却自恃清高。
钟楚曦饰演的李麦,是一个真正的文艺青年。
她爱跳舞,她有着杰出的舞蹈才华,跳舞时的她美得不可方物。

但在遭遇命运的意外时,李麦的理想还是跳舞,哪怕去不成新加坡舞团,她也能在小城市的酒吧里发光发热。
如果没有与王阳明饰演的浪荡子宏明有狗血的爱情戏,李麦是一个好角色。
她会让我们联想到《立春》中,在监狱里仍翩翩起舞的胡老师。王彩玲去看他时,他兴高采烈的告诉她,“监狱发的布鞋,可以立脚尖呢。”

也会让人联想到堪称文艺女青年指南的《弗兰西丝·哈》。弗兰西丝·哈努力朝着舞者的梦想努力,却一事无成,兜无分文,与外在世界格格不入。最终,她决定把舞蹈当热爱,而非唯一。她成为了舞团办公室成员,接电话,打交道,带学生练舞。
最后一幕很动人,在空旷无人的舞台上,她的学生们还没来,她脱掉了高跟鞋,光着脚独自在舞台中央上跳起舞来。

这才是真文艺:有才华,有真正的热爱,哪怕遭遇世俗的失败,也对自己热爱的事物有至死不渝的坚持。
李麦有这个气质。但自从她遇到宏明后,她就变成一个只剩“恋爱脑”的女人。
明知道他是骗子,还把自己所有的身家都给了他。
何况,这已经是李麦第二次遇人不淑了。
如此,李麦之后为了理想的“惨”,不是让观众共情,而是让观众憋屈:李麦你怎么就不能擦亮眼?
黄景瑜饰演的吴风这一条线,讲述的则是一个残酷青春的故事。
吴风会吹小号,是文青,内心深处也有理想。

但他本质与云荞是一类人。差别在于,半吊子文艺的云荞作天作地、看谁都不爽,吴风则有点像是被现实被打蔫后的“丧系青年”,游手好闲,跟着黑社会的兄弟到处混。
而吴风下场的惨给观众的观感与李麦相似:有同情,没共情。

归根结底,电影这三个文艺青年并不顺遂的青春,除了遇到渣男以及不可抗力外,主要是他们自个“作”的。
他们太自以为是,太自恃清高,太想抄捷径。
一受挫,巨大的幻觉就会置换成巨大的空虚,自怜自伤自怨自艾,一脸愁云惨淡。于是她们既清高,又抑郁不得志;既自负,又自闭。
看完电影,如果不是片尾VCR环节的素人采访说是致敬异乡人,你会以为这就是一部讲述半吊子文艺青年如何在青春里“作”的青春片。
半吊子文艺的影片风格
电影里的人物半吊子文艺,《荞麦疯长》这部电影的风格也是半吊子文艺。
公正地说,《荞麦疯长》在光影层面并不差。
毕竟有陈正道和管虎保驾护航,美术、摄影等都可圈可点,对90年代小城镇氛围的营造也算别致。
编剧兼导演徐展雄是电影《功夫瑜伽》的编剧之一,也是口碑不错的网剧《心理罪》的编剧。
徐展雄本身还是一个翻译家,翻译出版过《黑色电影》、《重访希区柯克》、《眩晕》等电影学著作。

《荞麦疯长》其实是一个“迷影”转型当导演的案例。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导演想法很多,他的调子起得特别高。
《荞麦疯长》三段故事,采用了环形叙事,彼此独立,最后又发生关联。
盖·里奇的神作《两杆大烟枪》就是这样的叙事结构。
导演有野心是好事,问题是,你要有足够的才华来托住你的野心。
在电影中,导演的才华就体现在人物的塑造、逻辑的铺陈、叙事的把控等方面。
可惜,《荞麦疯长》在这些方面,都是半吊子水准。人物空洞,逻辑欠奉,叙事松散。
想法太多,驾驭能力不够的另一个弊端是:电影类型的杂糅,风格的杂糅。
小镇青年的残酷青春有时感觉有点顾长卫,歌舞段落又有好莱坞歌舞片的华丽,光影运用多少又有王家卫的影子……

但杂糅到一起就有点让人无所适从。啥都有一点,结果啥都是蜻蜓点水。
导演曾说,《荞麦疯长》的基调并不是那种接地气的纯现实主义题材的青春片,他其实是想拍一部带有梦幻色彩的离地三尺的青春片。
乍一看,导演挺有追求,但无力创造新的审美范式、又脱离观众审美需求的创作,最后只是自我感动了。
你说《荞麦疯长》是商业片吧,它又离地三尺,你说它是文艺片吧,它又不够纯粹。
主创者显然是对影片杂糅的风格不自信。
所以电影结尾的彩蛋,有几分钟的VCR素人采访,素人出镜讲述自己在异乡打拼的辛苦。

现在片尾的VCR素人采访都快成了某一些烂片的标配了:故事不够,只能VCR采访来凑;故事无力表达主题,只能通过素人采访来烘托。
看了两个小时电影,对异乡人的感触还不如这个VCR素人采访深刻。
当然也有许多观众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觉“文不对题”,电影跟异乡人有啥关系?
总而言之,从电影中的角色到《荞麦疯长》的类型与风格本身,都诠释了什么叫“半吊子文艺”。
电影唯一值得票价的地方是,把钟楚曦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钟楚曦在舞蹈表演上保持了较高的完成度,李麦泠冽的气质、坚毅的眼神,她对舞蹈的投入与热爱可以灼热观众。这才是真文艺的闪光时刻。

你看这部电影了吗?评价如何?


查看完整版本: [-- 《荞麦疯长》这部电影诠释了什么叫“半吊子文艺”[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