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20-08-11 16:55 |
很长时间没跟大家聊新片了,最近刚好看到一部来自俄罗斯的现实主义佳作。 其关注的社会焦点我们再熟悉不过,但看完却让人不寒而栗——《碰瓷者》。 顾名思义,影片讲的就是关于“碰瓷”的故事。 男主患有极其罕见的先天性无痛症,一般来说这种病症的人寿命很短,因此男主在出生后,就被母亲抛弃了。 幸而被孤儿院的女医生发现,把他捡了回来。 就这样,男主在孤儿院长大。 由于感觉不到疼痛,他成了同伴中的异类。他们经常会玩一个捆绑游戏,以此来测试男主对疼痛的“抵抗力”。 可想而知,在这里的生活,男主并不感到快乐。 一天,母亲突然出现想把他接走。 尽管没有得到院长的许可,但男主还是偷偷跟母亲溜走了。 刚开始,母子俩相处得非常融洽。 男主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房间,母亲还做蛋糕给他过生日。 平时在家里,母子俩也是大大咧咧、毫不拘泥于小节。 不过,这段快乐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男主就“不幸”出了车祸。 这其实是一次碰瓷—— 因为感知不到疼痛,只要做好防护、找准角度,跳起来用背撞击车窗,男主就可以靠伪装受害者来捞钱。 但他是被母亲逼迫的。 因为他的母亲是专做碰瓷生意的“皮条客”,背后有个强大的团队和成熟的碰瓷模式。 他们专挑那种开豪车到夜店消费的中年男人和富 婆,趁他们喝醉离开时,在没有路灯和监控的地方下手。 一旦碰瓷成功,交警会立马出现,对“肇事”车主进行立案登记。 然后直接开车拉着男主到医院,在买通好的医生那里,开具伤情认定证明。 接着,交警会带男主去见团伙里的律师和法官—— 两名律师是一对情侣,一个担任男主的原告律师,一个担任“肇事者”的辩护律师; 而女法官则是男主母亲的闺蜜,她会提前和男主对好口供,签好各种手续文件。 紧接着,一纸传票把“肇事者”告上法庭。 一场蓄谋已久的庭审大戏,便如期上演了—— 交警和医生是现成的证人,情侣档律师一个慷慨陈词,一个没有异议,二人眉来眼去地唱双簧。 流程到位后,法官一锤定音。 最后就是车主赔偿、瓜分赃款、酒吧狂欢……堪称一条龙式的碰瓷产业链。 但他们并不是每次碰瓷都能成功。 有一次,他们盯上了一条大鱼,男主按照计划飞身撞车,结果却扑了个空。 交警瞬间翻脸,指责男主没有完成任务。 也是在这时,男主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赚钱工钱。 他用命换来的钱,自己也只能得到个零头,一旦“犯错”引人不满,还会被克扣“工钱”。 随着碰瓷次数越来越多,男主即便感觉不到疼痛,身体也慢慢吃不消了。 久而久之,身心俱疲的男主萌生了退意。 一天在法庭上,男主故意说错话,差点把生意搞砸,结果又引来了交警的痛骂和殴打。 终于有一天,男主眼看着目标车辆从身旁驶过而无动于衷—— 他下定决心,不再做碰瓷者了! 从一个弃婴,到被母亲找回来当作赚钱工具,男主的命运是极为悲惨的。 当初他那么期待离开孤儿院,正是因为缺乏母爱和家庭的温暖。 虽然和母亲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从母子间扭曲的关系也能看出来,母亲对男主没有一丝真正的感情。 她对男主的亲昵与爱意,显现出来的,也只是赤裸裸的控制欲。 这种没有界限感的亲密,很容易将一个内心脆弱、渴求母爱的男孩给迷惑住。 在法官的晋升酒会上,当母亲性感热舞、引来大批男人驻足时,她又唯独“选中”男主共舞,还说男主拥有超能力,是自己的超级英雄……
不如说是“钞”能力 母亲的“宠幸”与赞美,无疑让男主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和被爱的需求。 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的错觉。 男主第一次失手后,母亲就露出了冷酷刻薄的真实嘴脸。 后来男主叛逆心渐起,在法庭上说错话后,母亲更是对他无情辱骂、拳脚相加。 不难想象,母亲当初去孤儿院把男主接走,目的就不单纯。 从一开始,她就只是把儿子当成了不知疼痛的赚钱外挂。 而就“碰瓷”部分的剧情来看,影片直接抨击的,是俄罗斯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 能把碰瓷当成生意,做成有警察、医生、法官全程参与的产业链,官僚的腐败程度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这些官僚还不是收受贿赂的从犯,而是利用职权互相勾结、主动实施犯罪的罪犯本犯。
我审我自己 这些代表着正义、公道与救赎的人,自觉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碰瓷诈骗闭环,社会扭曲至此,实在是可悲的讽刺。 更恐怖的是,影片多处细节都有暗示:男主并不是第一个被他们利用的受害者。 这种不顾人命碰瓷讹钱的产业链,有没有弄出过事故呢?答案不言而喻。 利用别人的身体去碰瓷,本就是视人命如草芥的恶行。 而当男主决意离开后,交警还大言不惭地表示“大不了再找别人,反正这种垃圾满街都是”,足见人性的贪婪败坏,在利益面前有多丑恶。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俄罗斯的腐败问题是全球驰名,但谁也没想到竟然能腐败黑恶到这种境地。 片中知法犯法的法官,还升职加薪得到了表彰,真应了那句“杀人放火金腰带”的讽世俗语。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带有深刻批判态度的现实主义佳作。 全片只有短短90分钟,但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完全是以“碰瓷”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扯开了俄罗斯社会的遮羞布。 各种各样的社会弊病,在片中一览无余。 比如,弃婴事件并非少数个例,片尾又一个婴孩被遗弃,暗示着新一轮的循环开始。 这反映的正是俄罗斯长久以来“生而不养”、遗孤众多的恶劣现象,背后映射的是经济萎靡、贫富严重分化的社会病症。 网上随手一搜,映入眼帘的数字就触目惊心,俄罗斯每年有十数万的儿童成为孤儿,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被收养。 这其中,被遗弃的女孩跟男孩相比起来,命运也是大相径庭。 对此,片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在发现男主之后,女医生跟众人讨论说,希望是个男婴,因为这样才会留下来。 言下之意,如果是女婴的话,命运便不得而知了。
细思极恐 反过来看,身世悲惨的男主能够留下来,也已经是不幸中的幸运。 在影片最后,无处可去的男主,再度回到孤儿院,被院长热心接纳。 应该说,影片对孤儿院这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福利机构,是带有敬意的。 但与此同时,它又态度鲜明地对孤儿院的不当之处,进行了含蓄的批判。 拿男主来说,他对自己碰瓷讹诈的犯罪行为本身,没有法律和道德概念。他之所以离开,是因为身体上的伤害,以及对母亲的绝望。 这也说明孤儿院并没有,或者说没能力对收养的孤儿进行有效的教育,为他们长大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这一方面完全限制死了这些孩子的命运,另一方面也给自己增加了负担,许多孤儿在长大后,仍然无法自食其力、融入社会。 他们也许天性纯真,拥有各种不同的天赋,但没有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人生的各种可能性都被无奈地断送了。 在男主的幻想中,他曾无数次看到自己被同伴们的绳索挤压得身体爆炸。 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情节,正暗示了这位身体上无法感受疼痛的可怜儿,并非灵魂也感受不到疼痛。 或许他的内心早已千疮百孔,只是无处可诉罢了。 从这个层面上说,男主离开母亲回到孤儿院,到底是逃出生天,还是回到了另一个牢笼里,也并不好说。 但在我看来,影片结局的妙处,正在于其发人深省、力道千钧,却又模棱两可的多意性表达—— 作为对现实的映照,虽然片中的故事并未发生在我们身边,但那种苦苦挣扎的无力感,却很容易让人为之共鸣; 虽然它暗黑而悲凉,但欲言又止的开放结局,又让人不至于陷入绝望。即便对于像男主这样再次跌入谷底的人来说,明天也会是新的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