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n |
2020-07-21 20:20 |
最近听了一首歌,名字叫《县城》,来自一支华北三线城市的一个普通小乐队。 然而,这首普通的歌却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体会。 “千层山,万重浪,比不过县城的一碗汤。 多加辣,不放糖,没事别看老板娘。” 《县城》 每句话、每句歌词,都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让我怀念起了在县城生活的那段时日。 这首歌让我怀念山东沂水的那碗糁,也让我回想起了河南虞城的那碗胡辣汤,还有菏泽鄄城的驴肉火烧。 然而在知乎上,这首歌却被“大V”们喷的体无完肤。
《县城》华北浪革 — 22部国产文艺片混剪 视频来源B站,作者:泛粥大爷,已获取转载授权 01 “基础审美差、歌词稀烂、唱法做作、只想着捞金”。 并且把所有喜欢这首歌的人,都定义为“所谓的独立乐迷”。 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
引用自知乎回答 他们只是一支县城出身的小乐队,或许他们没有专业的知识,或许他们没有价格高昂的乐器,或许他们没有大牌的优秀的制作人,甚至他们连录音室都是花便宜价格租的。 但他们只是把自己对于县城的生活和理解写进歌里,有何不可呢? 知乎上一个高赞回答说到了我的心里: “作为一个小镇青年,考不上211和985,一辈子在老家找个安稳的营生的人来说, 我也听不明白太专业的东西,但我觉得挺带劲的。”
是啊,听歌嘛,自己觉得好听不就行了吗? 但是总有人在一旁用各种专业的角度评判,评判他们的歌词、评判他们的作曲编曲、评判他们的制作、评判他们的制作、评判他们的唱功... 仿佛一夜间,所有人全都成为了音乐学院教授、摇滚乐从业二十年乐手。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一个评判条件——情感。 能引发人共鸣的艺术作品,对于那部分人来说就是一个好的艺术作品。 肖邦高雅、歌剧高雅、交响乐高雅,但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了吗? 他们有着最专业的编排和最高超的技术,但是依旧不能取得很多人的共鸣,难道他们就不是好的艺术作品了吗? 要知道,梵高也是去世之后才受到世人追捧,在此之前,没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是旷世之作。
很显然,不论是一首歌、一幅画、一首诗、一本书,总会有人喜欢。 只要有人喜欢,那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个好的作品。 然而,总是有人喜欢站在高处,用俯视的目光批判一切,仿佛自己是那个最明白的人,仿佛那一刻自己就是世界第一的艺术家,用他们自认为“专业”的审美去评判着每一件作品。 这些所谓的专业的“乐评人”,拿着昂贵的手机,坐在屋里吹着空调,每天一杯三十几块的星巴克下午茶,噼里啪啦的敲着键盘评论着他们都没感受过的县城人的生活。 然后所有他们认为“垃圾”的歌只要有人喜欢,就会被扣上一顶顶“伪文青”的大帽子。 我不喜欢这样,而且县城也真的不是他们描绘的那样。 02 北上广深大概只占全国面积的0.33%,加上新一线城市,也只是占了全国面积的3%。 在剩下的97%的土地上,有着约300个地级市、3000个县城、40000个乡镇和66万个村庄。 全国约84%的人在这里消费,生长。 然而,这些人大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别人说什么他们就得是什么,他们的言论总是会被那些网红、明星、营销号和“大V”们淹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一段时间杨坤痛骂《惊雷》,所有平台、所有视频的下面,清一色都是骂这首歌的。 但是,这首歌真的那么不堪吗? 我看不一定。
首先,我不喜欢这首歌。 在我看来,它不好听,没有旋律、节奏单一、歌词肤浅、唱功稀烂,更是没有一点高深、可琢磨的深意在里面。 但是对于喜欢这首歌的那部分人来说,这就是一首好歌。 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戴上耳机、吹着空调、喝着咖啡,一字一句去品一首歌的好坏。 他们喜欢简单直接的“动次打次”、上来就是节奏感很强的歌,这样的歌更能给他们快感。 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对一首歌进行钻研,也没有那个闲心去找好听的歌进行对比。 这种能带给他们最简单的“快感”的歌,对他们来说就是好歌。 更何况,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高”的审美水平,他们的世界里,可能这就是很好听的歌了。 然而,审美这种强烈受主观影响的东西,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用郭德纲的话说:喝咖啡的不见得比吃大蒜的高雅。
可惜,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在“大势”面前,他们说什么都会被反驳,一旦公开表示对《惊雷》的喜爱,或者说一点什么支持《惊雷》的话,就会被别人群起攻之: “你是水军吧?”“你什么审美啊?” 就连表达自己对一首歌的喜爱都会被人质疑,甚至上升到审美缺失的程度。 和“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同,就会遭到质疑。 03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大多数并没有如此绚烂多彩的人生。 在三线城市和满布中国的县城里,充满了一辈子走不出,或者走出却不得不返乡的年轻人。 他们不会因为短视频一夜涨粉百万;不会因为拼命工作就有机会步步高升;不会像小说或者电视剧里一样,因为好心助人就得到了贵人赏识。 他们看着抖音看着B站看着社交网站,期待着自己某天也能成为自己羡慕的对象,尽管他们知道那一切基本不可能。 这才是多数年轻人的模样,为了未来,拼死奋斗。
许多年轻人心里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真的看不到、也不知道我们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了。 他们不知道一个人仅仅是为了简单的“活着”两个字会做到什么地步;他们不知道一个人为了“生活”这两个字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绝大部分的人来说,网络上那些花花绿绿的生活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部分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迷茫,都在想怎么才能安家立业、置办新房。 惨一些的年轻人还在为了“活着”这两个字打拼。 多数的年轻人都认清了自己,拒绝了挤进大城市后要背负的一切和同样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回到了县城。 北上广是吸引人的,那里有着最先进的教育资源、娱乐资源、经济资源等等。 没有人不想在大城市混出一个名堂,然后定居在那个光彩迷离的大城市中。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能力,看着微薄的工资、高昂的房价和因为拼命工作一天不如一天的身体,他们选择了回到家乡。 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哪,不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罢了。 北上广容不下身体,小县城放不下灵魂。 多数人,却不得不回到县城,放下灵魂。
很多人包括我都很喜欢北上广,但是我知道自己并不属于那里,那里也不是自己的家。 就像《县城》里面唱的: “没有县城,万万不能。” 我喜欢大城市的色彩斑斓,但是,我更眷恋县城的那一碗胡辣汤。 我怀念那浓重的烟火气,熟悉的街坊邻居还有闭着眼睛都能走对的街道。 我怀念楼下小卖部的老板,还有一到夜晚就吵吵闹闹的大排档。 大城市的生活固然快乐,但县城的生活,一样出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