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20-06-23 15:24 |
一个是既能赚钱、也能挨骂的鬼才导演,一个是离世多年仍被怀念的最好哥哥。王晶与张国荣之间,为何鲜有合作? “眼界。” 当谈到选角标准时,王晶大发感慨: “这个有二点:一是气质,比如舒淇、郑伊健那种,你一看就知道他们将来肯定成腕儿;二是狠劲,就比如张家辉那种人,对待工作极其认真。” 讲到这,他突然停顿了一下,眼神略有哀伤,“当导演这么多年,唯一让我看走眼的就只有张国荣。” 主持人不解,忙问原因。 “因为他的X取向,在当时的香港是很大的问题。哪怕是《英雄本色》那么好的片,周润发出来大家就鼓掌,他一出来大家就嘘,我当时就在想,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红呢?” 可事实上,张国荣后来不但红了,还走进人们的心中,成了一个“至死不休”的人。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今时不同往日,曾经的香港娱乐圈固步自封,没有这么开放,对待取向的态度自然有所不同。 王晶担忧张国荣不红,张国荣却担心王晶不够“艺术”。 “导演都把精力用在算计着票房来拍戏上,这样子搞的电影一点也不漂亮。” “漂亮”,成为了张国荣选戏的首要标准。 不管是《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还是《胭脂扣》里的“陈振邦”,他都习惯于将角色融入骨髓,并一寸一寸地,把欢喜和忧伤渲染出来,“度”都给观众听。 这样的境界,又怎是一介商业片导演可以领略的? 但当时王晶并未放弃邀请张国荣来演戏的打算。 1996年,他根据电影《骗中骗》改编了一部剧本,打算请张国荣和郑伊健共同出演。 为怕被驳面子,便让与张国荣较好的文隽去请他,结果还是被拒绝。 “我虽然和张国荣一起拍过戏,但是张国荣始终没有演过我导演的影片,其实我找张国荣谈过一起拍戏这事,但没有成功这件事,让我终身遗憾。” 张国荣虽辞世良久,可王晶还是放不下心中的石头。 岂止是他遗憾,我们所有悼念哥哥、怀念曾经的人,都为之感到无奈。 张国荣的魅力、对电影的痴情以及品质的至上,都是当下电影人所欠缺的。 而他,带给我们的“美”之遐思,也足够弥留余生。 可这样的“美”,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从1977年出道到1986年大红大紫,在这长达10余年的蛰伏里,张国荣受了太多委屈。 有一次他站在舞台上表演,兴致正高时,将帽子顺势扔向观众席。 没想到观众并不领情,竟随即将帽子扔回,那会的他,心该有多痛? 拍《杨过与小龙女》时,因为名气不高,在片场常被人欺负,武师指着他的脑袋大骂“笨蛋”,为一场武戏,更是撞得头破血流。 这些他都没说。 直到1984年,《Monica》让他一曲成名。站在颁奖典礼上,张国荣很是平静,“有的人取得成就,需要很短的时间,而我今天的所得,都是我努力得来的。” 拍《霸王别姬》时,为了练好普通话,他耗时6个月,还拜师张曼玲、史燕生,硬要把自己唱成专业水平。 张曼玲后来回忆道,“有一天我去片场,看到他在那里练习压腿。史燕生发现他的脸很红,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发着将近40度的高烧,可是他仍然坚持在练。” 这部戏后来夺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大奖,“程蝶衣”也成了无数人难以忘却的梦。 不少人觉得张国荣能有今天,都是“老天爷赏饭吃”,殊不知,要想端起这碗饭,简直比登天还难。 他曾说,“我觉得我很像程蝶衣,也是狂热地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是一上台就全情投入,物我两忘。” 1989年,张国荣宣布息影。彼时,他没有太多感伤,回顾曾经,更多了几分正视: “我想告诉每一个人:坚持努力奋斗吧!不敢保证上苍对你一定公平,但起码你已经努力过,对得起自己,也就不枉此生。得与失,反而并没有那么重要。” 是啊,那些看起来重要的东西,也许并没那么重要。 就像张国荣,他爱上了一个“特殊”的人,可这并不妨碍我们爱上一个伟大的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