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20-06-11 20:13 |
今天给大家聊一部新出的台湾电影——《大饿》。 女主角姜映娟是个单身女青年,在妈妈开的幼儿园担任厨师。 她厨艺精湛,对幼儿园的孩子们照顾有加。但她的心灵手巧,统统都被200多斤的体格所遮挡。 影片开场就展现了肥胖女主的扎心日常—— 她去超市给幼儿园采购食品,结果大包小包的架势,直接引来减肥中心的推销人员; 她忙活一上午给孩子们做好了午饭,等来的却是“大恐龙”的外号; 下班坐公交回家,遇上行动不便的老人上车,她本想让座,却被群嘲“你还是坐下吧”; 生日家宴上被妈妈放了鸽子,一个人去楼下吃烧烤泄愤,又莫名遭到邻居小孩的辱骂。 最让女主扎心的是,妈妈偏偏还是个身材纤细的健身狂。 她每天不是被妈妈挤兑吃太多,就是被邻居大妈好心劝说“学学你妈”…… 对于以上这些,女主早已习以为常,大部分时间都以“关你屁事”的心态应对。 但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她决心要改变自己。 这天女主下班回家,在楼道里碰见了对门的大爷,寒暄没几句,对方居然趁四下没人,动手猥亵她。 挣扎之间,女主失手把大爷推下了楼梯。 后来,对门的大妈得知此事,就破口大骂女主欺负老人,猥亵什么的都是借口,“死胖子”怎么可能会被猥亵。 就在女主倍感委屈时,一个快递小哥站了出来,作证大爷当时就是在耍流氓,这才为女主解了围。 实际上,快递小哥出手相助,不光是因为他正义感爆棚。 他以前也是个肥胖症患者,因为身材从小被欺负到大,后来身体越来越吃不消,于是痛下决心减肥,这才瘦了下来。 他为了安慰女主,还带着她一块去送货,趁机兜风散心。 一路上,两人因为小时候的扎心遭遇惺惺相惜,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正是因为快递小哥,女主第一次产生了想要改变自己的决心。 她清理掉家中的垃圾食品,主动去上减肥课,打算变成更好的自己。 开始运动以后,女主像是变了个人,对工作也更加上心,一连几天研究幼儿园的新菜谱,还叫来快递小哥和一个学生帮她试菜。 这样的剧情走向,基本能预见后面会是满屏的励志画风——运动给女主带来的正能量,帮助她成功摘掉“胖子”头衔,事业爱情双丰收…… 但实际上,《大饿》并非一碗套路鸡汤。 在同类题材中,它最大的优势就是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肥胖症患者的心路历程。 因为肥胖,她经常被排除在“正常女生”之外,久而久之便默认自己“不算女生”。 她之所以厨艺精湛,其实是迫于无奈。 因为每次出门吃饭都会被人无故嫌弃,于是尽量在家做饭吃,慢慢把自己培养成了大厨。 对于幼儿园的厨师工作,她特别上心,手写的菜谱整理了满满一本。 但就因为胖,总被妈妈挤兑“没有上进心”。 说白了,因为胖,女主平白承担了各种歧视。 即便她已经在减肥路上拼尽全力,吃饭刻意减少饭量,但不降反增的体重还是让减肥教练认定她在偷懒、偷吃。 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女主开始加大训练强度,每天练得体力不支,饭索性不吃,就靠难喝的养生饮料续命。 这种不健康的减肥方式,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她开始变得烦躁、易怒,工作时甚至朝小孩子发脾气。 而之后发生的两件事,彻底击垮了女主仅剩的减肥斗志。 第一件事,是女主偶然间发现,快递小哥能瘦下来,靠的根本不是运动,而是催吐。 他表面上的正能量,其实都是一次次不堪的呕吐换来的。 另一件事,是女主发现她花心思准备的新菜单上,自己的照片被妈妈换成了卡通人物。 这个行为在她看来,就是妈妈在嫌弃自己太胖太丢人。 两件事的打击,混着减肥的心理负担,彻底击垮了女主。 绝望之中,她去减肥中心做了缩胃手术…… 让人没想到的是,术后她产生了一个小概率的副作用——味觉失常。 这对于一个厨师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最终,女主愤怒地来到减肥中心门前,开始肆意打砸报复。 这段情节使用了一个特别的表现手法。 在减肥之初,女主内心萌生出一个“更美好的自己”,它苗条纤细、健康美丽。 每当女主的减肥意志动摇时,这个“更美好的自己”就会冒出来,予以鼓励。 而在打砸减肥中心时,女主也跟“更美好的自己”展开了一番搏斗,揭开了她内心深处最根本的恐惧——自卑。 不过,也正因为直面了这份恐惧,女主才清醒过来—— 这个“更完美的自己”,不过是外界对“美”的粗暴定义,我减肥应该是因为我想减肥,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单一审美。 在飙出一句“我去你*的更美好的自己”后,她最终赢得了这场内心之战。 从整体看,《大饿》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减肥片”,它没有贩卖廉价正能量,反而处处透着肥胖症患者的小确丧,比起外表的变化,故事更注重人物内心的挖掘。 女主角蔡嘉茵也因为在片中出色的表演,一举拿下了台北电影节最佳新演员奖。 角色能得到认可,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蔡嘉茵本人的经历,就与女主有相似之处。 高中时,她曾是帅气的篮球队员,比现在瘦大概50公斤。大学时她主修舞台技术、音响技术这种幕后专业,偶然间接触到表演,立刻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表演这条路上,蔡嘉茵就和电影里的女主一样承受了不少偏见,常听人说“你这样的戏路会很窄”。 而《大饿》的剧本最让她深有感触的,就是女主遭遇性骚扰的那场戏。 她一方面气愤,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搬出“受害者有罪论”,明明性骚扰和受害者的高矮胖瘦没有因果关系; 另一方面,她也感到无奈,因为电影里的情节就是生活的缩影——对女主进行外貌歧视最起劲的人,反而是女同胞。 在生活中,想必每个人都曾听到,甚至遭遇过身材羞辱。 长得高是“傻大个儿”,长得矮是“矮冬瓜”,长得瘦是“瘦猴”,长得胖的话,被起的外号更难听。 然而,全球几十亿人口,哪里来那么多刚好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人? 如果因为“不正常”就要被歧视和嘲笑,那“正常”的标准是什么?又为什么要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人? 正是因为对这些问题深有感触,蔡嘉茵在获奖后百感交集地讲到:“我是个特别的演员,希望我的存在,可以让创作者有更多想像,更多元的选择。” 这也正是《大饿》想要传达的主题。 一方面提醒人们,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狭隘的眼光只会让你作茧自缚; 另一方面,也鼓励那些因为“不同”而自卑的人,最好的自己,不应由别人来定义。 但《大饿》在国内某平台上线时,却被删减了近十分钟的内容。 从预告片来看,删掉的情节是电影里的一段支线故事,焦点人物是幼儿园里一个叫小宇的男孩,女主偶然间发现他有个异装癖的小秘密。 不过女主没有立刻曝光他的秘密,反而鼓励小宇在才艺展示中勇敢做自己。 剪掉小宇这条线,虽然对理解影片剧情没有影响,但女主、快递小哥和小宇这三个人,其实暗藏了导演的设计——他们都是脱离社会常理的“异类”。 快递小哥是接纳自己的失败者,最终用催吐的方式,强迫自己变回“正常人”; 女主在改变中不断挣扎,总是被外界的声音左右,但最终决定自己掌控人生; 而小宇则是一个刚刚萌芽的未知数,他发现了自己的不同,正在因这份不同手足无措。 三个人加在一起,代表的正是生活中各类被歧视的边缘群体。 影片结尾,女主送给小宇一条裙子,并和快递小哥一块,默默送他随父母搬走。 这正是在鼓励那些遭遇歧视的人们,要抱团取暖、相互勉励。 从这个角度来说,删掉这10分钟的戏,无疑破坏了影片的主题,也损害了导演的创作初衷。 更何况,世界卫生组织在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中,已经将异装症(Transvestism)去病化。他们的不同,并非是疾病。
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已搜索不到异装症条目 虽然删减不完全是平台的锅,但《大饿》遭到的阉割,却仍然暴露出了某些不可描述的问题。 关于这个就不给大家细聊了,你们都懂。只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的生活能跟电影里呼唤的一样,开放而包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