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恋童癖到底该不该死?这部新片说明白了[16P] --]

武当休闲山庄 -> 娱乐影评 -> 恋童癖到底该不该死?这部新片说明白了[16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20-04-10 21:47
随着“N号房”案件不断发酵,越来越多人将目光聚焦到了儿童性犯罪的议题。
最近国内也有位博主,号召粉丝一起举报了被称为“国内版N号房”的芽苗论坛、次元公馆等多家儿童色情网站。
调查发现,这些网站上充斥着未成年不雅影像,不仅需要注册并充值才能下载和观看,有的网站还鼓励、诱导用户传播色情内容,比如只要用户将网站链接分享给25人,即可成为永久会员。
更可怕的是,它们的注册用户仍在不断增长,有的网站每三四分钟增加一位新会员,有的网站会员总数已达到860万之多。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对网站的运营者欲除之而后快,更对恋童癖这个群体感到无法理解。
恰好,最近刚出了一部关于恋童癖的德国电影。
影片不仅角度大胆,而且对恋童犯罪的探讨也非常深入——《头痛欲裂》。
片中的男主马库斯,是一位29岁的建筑设计师,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单调生活。
除了定期健身打拳和偶尔看“小 电影”,他几乎没什么爱好,男票女票都没有。
每当有妹纸主动发出约会邀请时,他也会找各种理由婉拒。
但看起来佛系的马库斯,其实并不是性冷淡,只不过他必须压制自己的欲望。
因为他是一个隐秘的恋童癖。
只要看到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马库斯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甚至萌发出可怕的念头。
一开始,他靠网上的男童照片来满足并释放自己的生理欲望;
后来又忍不住拿起相机,对着学校操场、公共游泳池、电视节目里的男孩,像收集战利品一样,拍摄有色情意味的照片。
最后连去姐姐家探望小侄子时,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兽欲上身,在自我唾弃中备受折磨。
可以说,这种恋童倾向时刻操纵着马库斯的生活,让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恋爱社交,内心在犯罪边缘作死试探。
更要命的是,马库斯所住公寓的对门,最近突然搬来了一对母子——
母亲杰西卡是单身妈妈,几年前与酒鬼丈夫离婚,搬出来独自抚养孩子;
儿子亚瑟虽然只有8岁大,但却聪明伶俐,让男主一见倾心。
于是,男主又是好心帮忙,又是自告奋勇陪亚瑟玩游戏,不经意间就营造出了稳重可靠的暖男形象,两家人渐渐越走越近。
面对杰西卡的示好,男主尽管明知自己喜欢的是亚瑟,仍然抱着不主动、不拒绝的渣男态度,与她滚上了床单。
如此一来,他便可以“登堂入室”,顺理成章地与亚瑟独处。
两人又是相约骑车、游泳、踢足球,又是读着故事书相伴入睡。这种如父如子般的亲密关系,也让男主所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大。
他曾多次梦见与亚瑟发生关系,还几度忍不住想要伸手抚摸猥亵,好在及时被内心良知制止。
直到有天,杰西卡发现家里的牛奶用完了,便去马库斯的家里取用。
结果她意外闯入暗房,看见了马库斯拍摄的男孩照片,这才察觉到他的癖好,顿时被吓得汗毛倒立。
而闻讯赶来的马库斯,自是无言面对杰西卡的责问。
他既无法解释自己的渣男行径,也没法否认对亚瑟的觊觎,只能声泪俱下地向她坦白一切。
事后,在痛苦与羞愧之下,马库斯冲进厨房用菜刀割腕自杀。
其实,说到恋童癖题材的影片,咱们之前也聊到过不少——
比如法国导演欧容的新片《感谢上帝》,就改编自震惊无数人的“普雷纳神父狎童案”;
比如“囧瑟夫”主演的《神秘肌肤》,讲的是两个单亲家庭男孩,年幼时被禽兽教练性侵,继而被影响了一生;
还有《水果硬糖》,其以暴制暴的爽片情节背后,也是一个暗黑萝莉惩治恋童癖摄影师的故事。
上面提到的这些电影,虽然画风大不相同,但切入角度却不乏相似之处。
事实上,大多数恋童癖题材的电影,都是要么从受害者视角推演事件,要么藉由第三者的叙述揭露真相,并且到最后让罪犯受到制裁,来传递出作品背后的批判态度。
而今天聊到的这部《头痛欲裂》,却铤而走险地选择了以恋童癖为主角展开叙事。
通过男主纠结痛苦、寻医求诊、做出抉择的一连串过程,将恋童倾向与犯罪行为的区别,讲得更加清晰直白。
片中的心理治疗师曾这样解释:恋童是一种针对青春期或未发育儿童的性倾向,这种性倾向大多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无法通过后天治疗或个体选择发生改变。
换言之,它一旦存在,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
但与异性恋、同性恋或其他性倾向不同的是,恋童者对未成年人产生欲望。
而未成年人尚处在人格形成时期,缺乏足够的知识、经验与判断能力,两者之间注定是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恋童者一旦采取行为即是犯罪,是不能以“性倾向”来为自己开脱的。
而像片中男主这样,在对儿童产生性欲的同时,又被自身的道德良知所牵制,深陷于内疚、焦虑、羞耻、孤独等感受之中的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恋童障碍”。
患者必须自觉与欲望抗争,对他们来说,可恨与可怜只是在一念之间。
正如片名“头痛欲裂”所暗示的,影片一方面揭示了男主的生存困境,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他对于恋童倾向的内在矛盾与自我批判。
影片在聚焦马库斯时,多次选用空旷简洁的单人镜头,营造出一种空虚、冰冷的疏离感。
正是在这种孤立无援的处境下,他既渴望拥有正常人的家庭温暖,又无法割舍爱与欲的诱惑交织,直到恋童倾向被彻底揭穿。
在第一次自杀未遂出院后,马库斯一度决定洗心革面,销毁了所有的男童照片。
但当他发现,自己无法得到理解与救赎,更无法摆脱如影随形的罪恶欲望时,最终再次走向了轻生。
片中多次引用了“孤狼”的意象,来象征男主不为人知的罪恶欲望,又隐喻他将自我放逐于社会群体之外。
随着恋童欲望愈发难以控制,男主与孤狼的对峙感也愈发强烈,直到他最后用自杀来结束罪恶,那匹狼才彻底从画面中离去。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并没有借由男主悲剧式的命运为恋童者开脱。
片中的心理治疗师对男主说过这样一番话——
作为恋童倾向者,你必须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和所有犯罪行为区分。
比如当你看到孩子时,要立刻转身避开;当你是孤身一人时,要远离体育场、游泳池、学校等孩子玩耍的地方。
不要让孩子受到伤害,这就是你最重要的责任。
整体而言,这部影片虽然不像《水果硬糖》,通过以暴制暴给予观众惩恶扬善的快感,也不像《感谢上帝》那样借由受害者的悲剧发出警示,但它却以德国人标志性的严谨客观态度,让观众看到了恋童犯罪的不可饶恕。
值得一提的是,对未成年人来说,比起真正的性行为,隐性的性骚扰和性侵犯在生活中往往更加普遍。
比如,昨天网友们才在微博上爆出的“南宁地铁站口文案”,就堪称大庭广众之下公开骚扰未成年人。
这样一条出街的广告文案,从设计到审核中间得经过多少人,居然就没人觉得有问题……
好在,经过网友们群情激奋的转发,对应部门迅速核实并处理问题,已经连夜撤下了这块令人不适的广告牌。
可见,我们即便只是普通人,但当大多数人都能对此唤起警惕、遇事敢于发声、对恋童犯罪零容忍的时候,阴霾的角落自然也就会少一些。
而让未成年人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长大,正是我们每个成年人的责任。

三清小道 2020-04-11 09:22
这种变态就该死

至尊狼王 2020-04-11 12:55
全都拉出去砍了就是了

smen 2020-04-11 16:44
这只是一种病而已 需要治疗

suohan888 2020-04-12 17:16
性侵未成年的应该实施化学阉割


查看完整版本: [-- 恋童癖到底该不该死?这部新片说明白了[16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