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小范围的上映,剑指奥斯卡的黑帮电影《爱尔兰人》终于来了。 影片上周在网飞上线后,迅速收获炸裂好评。 目前烂番茄新鲜度96%,IMDb 8.6,Metascore 94分,豆瓣攀升到9.1……单从这几个评分数据来看,说它是今年的年度最佳也不为过。 它不仅是马丁·斯科塞斯历时9年的又一部黑帮力作,也是两代“教父”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继2008年《火线特攻》后的再次合体。 其实,《爱尔兰人》还有个特别的别名,叫《听说你刷房子了》。 这是原著的书名,也是一句黑帮黑话,因为杀手杀人会血溅墙壁,所以被隐晦地称为“油漆工”。 影片的原著是一部纪实文学,讲的是外号“爱尔兰人”的杀手弗兰克·希兰的真实经历。 他是个二战老兵,曾在意大利服役,战后回到美国成为了一名卡车司机。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黑手党头目罗素,后者成为他的犯罪导师。 因为头脑灵活、办事麻利,弗兰克很快成为罗素最信任的杀手。 在书中,弗兰克承认自己是悬案“吉米·霍法失踪案”的真凶,在罗素的指使下杀害了前美国卡车司机工会领袖吉米·霍法。
吉米·霍法 电影《爱尔兰人》的故事,便围绕这起案件展开。 影片虽然时长惊人(210分钟),但分为三条清晰的时间线。 开场时,年老的弗兰克(罗伯特·德尼罗饰)开始回忆,自己从卡车司机逐步成为“油漆工”的往昔岁月。 而在他的回忆中,时间线又一分为二,一边讲述早些年,他如何与罗素(乔·佩西饰)相识,并逐渐参与到黑手党与工会之间的利益往来。 另一边则跳转到1975年,那时他已经成为罗素的得力助手,并受罗素指派,秘密杀害了吉米·霍法(阿尔·帕西诺饰)。 之后,这两条故事线在吉米遇害事件中交汇并继续——由于黑手党内部出现了叛徒,弗兰克和罗素等人被判入狱。 度过漫长的刑期后,黑手党当年的风光早已不在,同党纷纷离世,弗兰克也已垂垂老矣,影片在他的晚年生活中收场。 在这部电影中,随着主角弗兰克的叙述,带出了大量美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比如,黑手党创始人之一在理发店被杀,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之后又遇刺身亡,导致美国政府被群嘲的猪湾事件等等。 正是随着这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影片将主角弗兰克、罗素、吉米之间的合作与矛盾娓娓道来。 当弗兰克还是普通卡车司机时,罗素已经是个只手遮天的教父式人物,各行各业都听从他的指挥,谁想杀个人都要先经过他的同意。 1957年,教父阿纳斯塔西亚在理发店被小弟杀害,也是罗素出面摆平,避免了帮派间大开杀戒。 在罗素的提携下,上过战场的弗兰克在黑帮如鱼得水,他从一开始的打手,变成了之后的“油漆工”,深得罗素的赏识。 也正是通过罗素的关系,弗兰克认识了吉米·霍法。 当时吉米的工会受到大集团和政府的挤兑,在罗素的推荐下,他请弗兰克摆平了麻烦。 之后,弗兰克一度成为吉米的左膀右臂,甚至在吉米的帮助下成为地方工会主席,双方的家人也私交甚好。 然而,约翰·肯尼迪上任后,黑手党和工会先后遭受肯尼迪家族的针对,黑手党丢掉了在古巴的产业,而吉米则被指控与黑手党不法交易,被判入狱。 等到吉米出狱后,支持者已经少得可怜,但他依旧想要夺回工会领袖的位子,在电视上口无遮拦地爆猛料,引来了杀身之祸。 1975年,在前往底特律参加婚礼的途中,罗素指派弗兰克设计杀害了吉米,并将尸体秘密处理。 可以说,影片把黑手党有组织犯罪的具体运作、与工会的合作与冲突,以及与政治权利潜移默化的联系都一一展现了出来。 虽然原著中的弗兰克在自述时有可能夸大了事实,但导演还是在影片中给出了不少带有阴谋论色彩的推测。 此外,如果你看过马丁·斯科塞斯的前作《赌城风云》和《好家伙》,就会在《爱尔兰人》中找到不少彩蛋般的意外惊喜。 比如片中的角色都带着一副夸张的眼镜:
从上到下:《赌城风云》《好家伙》《爱尔兰人》 更重要的是,导演这几部传记/犯罪片讲的其实是同一个故事: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但不同的是,《爱尔兰人》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加重了情感笔墨,全程都透着哀伤的基调。 影片看似人物众多、关系网错综复杂,但每个配角初次登场时,都会用简短的暂停画面,给观众介绍这个人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 这种方式从一开始就给观众一个心理暗示,不管接下来主角在回忆中如何叱咤风云, 最终都会像他们一样走向死亡的终点。 在弗兰克的讲述中,他年轻时参加二战,负责枪杀战俘,这个经历让他的道德观念被彻底扭曲和颠覆,形成了条件反射般的听命、杀戮。 战后,黑帮里听从指令杀人越货的生存模式,一度让弗兰克找到自我价值。他混得如鱼得水,家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这也注定从此他将无法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这种脱节的过程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 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弗兰克得知女儿佩琪被商店老板欺负,于是气冲冲找上门,当着女儿的面,用黑帮的方式恐吓、殴打了对方。 从那以后,佩琪开始惧怕与弗兰克亲近。 随着弗兰克在黑帮的成就越来越大,手里的命案越来越多,佩琪看待父亲的眼神也慢慢从惧怕变成了怀疑、震惊、失望。 久而久之,“油漆工”的身份取代了朋友、父亲、丈夫的标签,弗兰克在黑帮的血雨腥风中,变成了被女儿漠视、抛弃原配,甚至在朋友(吉米·霍法)背后开枪的冷血之人。 吉米被杀后,弗兰克还堂而皇之地给吉米的妻子打电话,安慰对方想开点。正是这个泯灭人性的举动,导致女儿佩琪彻底与他断绝往来。 可以说,影片的前三个小时,我们还是能看到那个熟悉的马丁·斯科塞斯。在嵌套式的叙事模式中,他游刃有余地塞下密集的信息,勾勒出一个让人应接不暇的黑帮世界。 而最后半小时,则构成了《爱尔兰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一切血雨腥风之后,主角弗兰克不可避免地迎来了晚年的孤独与凄凉。 他当年在罗素身边吃面包喝红酒、谈天说地的时光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垂暮之年的狱友,因为牙口不好,勉强咽下沾了葡萄汁的面包…… 等弗兰克颤颤巍巍地出狱,世界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他信仰了大半辈子的生存理念,正在迅速地被世人遗忘。 片中最饶有深意的一段戏,是两个FBI找上门,想让他配合霍法失踪案的调查,但弗兰克依旧按照黑帮的规矩,一问三不知、有事找律师。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知晓此事的同党早已离世,并非死于非命,而是正常的生老病死……其实自己的缄默,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这时弗兰克才明白过来,为什么罗素晚年时会主动去教堂——舞台坍塌后,最终留下的只有忏悔和孤独。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弗兰克依旧没能和女儿恢复往来。 他嘴上的那套“是为了保护家人”,在女儿看来也不可理喻。 他步罗素的后尘,找到神父为自己当年的行为忏悔,而至于剩下的时间,则都留给了等待死亡。
这句台词由德尼罗修改,原为:什么样的朋友会做那种事? 所以在我看来,凭借最后半小时的戏份,《爱尔兰人》将成为黑帮片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页,这是一次对已逝时代的深情回望,透出一丝时过境迁的无奈之情。 同时,《爱尔兰人》也像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写给黑帮电影的一封情书,即便有人认为他已经过了创作巅峰时期,但这部作品依旧是一部技术性与艺术性都非常高的黑帮史诗。 往事难逃被人们遗忘的命运,那个爱尔兰人也无法避免在虚掩房门的病房里孤独终老,但感慨伤感过后,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