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20-03-27 10:55 |
三国时期前后共有三场最著名的大战,按时间关系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奠定了北方的格局,曹操一统中原;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的格局,三国分而鼎足;夷陵之战,奠定了蜀国的格局,蜀汉偏安一偶。 [attachment=2067672] 可见赤壁大战应当是这三场大战之中最重要的一场,对于天下局势的影响最大,直接导致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天下大势。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官渡大战和赤壁大战共同的主角:曹操。为什么他在前面的官渡之战能以少胜多,成功取胜,可在赤壁大战之中,曹操明明拥有着压倒性的兵力优势,看似不可能失败,为什么最后却败了呢?[attachment=2067673] 一、居危思安则可胜,居安思安则必败 对比官渡大战的,我们可以发现曹操犯了和当时袁绍败给自己的一个相同的问题:太过自信,自以为必胜。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官渡之战时,曹操有十多万人马,袁绍却又足足七十二万;按《三国志》的记载,官渡之战曹操有两三万人,袁绍出兵十余万。 《三国志·武帝纪》: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觽十余万,将进军攻许。按《三国演义》的说法,赤壁大战时,曹操出兵八十二万,号称百万,孙刘联军不过五六万。[attachment=2067674] 按《资治通鉴》的记载(《三国志》里面里里外外找遍了,并没有对曹操兵马数字的详细记载,于是找《资治通鉴》),赤壁大战曹操有中原部队15~16万人,新收降的刘表军7万,全部军队合计22~23万多人。而《三国志》记载东吴方面,孙权给了周瑜三万人马参战,刘备方面,诸葛亮自己说刘备一万加刘琦一万合计两万。也就是说孙刘联军是在五万人参战的样子。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两次大战曹操和对方的双方实力对比:官渡之战:两三万对十余万。赤壁大战:二十二三万对五万。[attachment=2067675] 可以看出两次的战力对比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上一次战优势的是曹操的对手袁绍,这次是曹操本身。那么曹操到底为什么在占据劣势的时候赢了,在占据优势的时候却失败了呢?我们先来对比一下两次大战时曹操的行为。 官渡之战时:曹操之每次作战之前,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了解敌方的情况和实力。比如敌方距离己方的距离;敌方的全部兵力有多少,每一支部队又各占多少?然后还有详细的计算己方的实力,军队情况如何?在特定的时间是否适合接站?在粮草短缺、军士疲惫的时候,对于是进是退,他都要反复考虑。 力求做到开战之前一定要知道敌我双方的情况。在看许攸投降来献计的时候,大晚上他不仅仅自己连忙从床上爬了起来,还拉着他的军师团一起连夜召开会议紧急会商。确定了方针之后,曹操又连夜亲自率领部队紧急出发。[attachment=2067676] 二、如此知己知彼,又焉能不胜? 赤壁之战时:从开始南下,到发生战斗,曹操都是极尽飞扬跋扈,忘乎所以的千户目中无人,这一点和当初的袁绍如出一辙,做什么都大大咧咧,只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压根没有像官渡之战时一样,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入微。既不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也不作认真的战斗部署。 这时的曹操就是个志得意满、大大咧咧的暴发富形象,在自己的大军同敌人隔江相峙,每时每刻都有进入战斗的可能的时候,他丝毫没有紧张感。也没有想过自己万一失败的可能,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他甚至没有想过敌人主动来攻击自己,连个最起码的抗击登陆的准备都没有。在这时的曹操眼里,孙刘联军都是瑟瑟发抖的待宰小羔羊,根本就没有胆子主动攻打自己。[attachment=2067677] 这样就导致,最后敌人一个突然袭击,己方在水上吃了败仗,连陆地上也立即陷入混乱,完全失去了重整队伍再次接战的机会。当时曹操的部队非但连个后卫战都打不了,逃命时还互相践踏、互相残杀。逼得曹操只能自己把剩下的战船烧了,才给自己制造了逃生的机会。 对于曹操这样一个战场上的老油子来说,犯这种低级错误,无疑是十分可笑的。 通过两次战役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曹操在心态上有着很明显的不同:[attachment=2067678] 官渡大战时,他一直想着最坏的可能,自己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所以做什么都是竭尽全力。赤壁大战时,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有失败的可能,所以一直在构思自己打下了江东之后的远大志向,所以并没有把眼下的战局当做自己当时的全部事情,很多事情都在敷衍了事,如对荆州水军的训练,自己从没有亲自去检查过情况。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前者,曹操一直在担心眼下不好的情况到来;后者,曹操一直在关系赢了之后怎么享受。如此心态,焉能不败? 在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此时都已经不站在曹操这边,所以曹操的战败,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注定了。[attachment=2067679] 天时 曹操战败有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就是火。在事情发生之前,谁都没有想到,一生擅长于用火烧别人的曹操,这次竟然自己被烧了,而且还烧得那么惨。至于原因,就是对天时的不了解。 我们知道,当时的曹军和孙刘联军隔长江而对望。从当时的天气情况来看,是压根不存在火攻这一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的,因为东吴军队,想要用火烧曹军的话,必须要有东南风相助,否则,别说烧到曹军,估计先要把自己的舰队给烧光。 但是谁都没想到,到了开战那一天,竟然真的刮起了东南风。可见周瑜对天时的计算多少准确,而曹操却因为大意而没有去详细计算,等到死到临头了,已经来不及了。(有人会说东风是诸葛亮借来的,不好意思,那是小说的杜撰,不要相信神话,诸葛亮也不是神。)[attachment=2067680] 地利 当时的曹操屯兵在荆州,和东吴的大本营江东隔长江而对望。也就是说曹操想要战胜东吴,必须的跨过长江。而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天险,在没有现代科技技术的古代,是一道难以征服的险阻。 东吴据长江天险以守,只要不主动发动进攻,等于长江天险带来的压力全部给到了曹操那边。再者曹操初到南方,此前也并没有水战的经验,面对滚滚长江,之前在北方的那一套作战方案是完全不可行的。 但是江东不一样,东吴最擅长的战斗,就是水上作战,这也是周瑜最厉害的地方。这样双方打起来,就几乎是等同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要和一个大学生一起考试,看谁的成绩更高一样。[attachment=2067681] 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是赤壁大战中最重要的一环,曹操的失败,如果说天时地利都是因素,加起来占影响结果的百分之三十的原因,那么人和就要占百分之七十。或者说人和是影响天时地利的根本原因。 曹操的部队都是北方人,北方人都是很少有像南方人一样靠水吃饭的人,就算偶尔江河,和长江也没有可比性。所以北方人的水性是远远无法和南方人相比的,在水上作战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先在船上站稳再说吧。[attachment=2067682] 当然,曹操也确实想了个办法让北方的士兵在船上能站稳,甚至像是如履平地一样。那就是把所以的战船用铁链绑起来,形成了一块很大的水上“陆地”。但是问题来了,这样一来是不会晕船了,但是一旦一艘船起火了,就等于全部的船起火了,跑都没得跑。 其实一开始曹操的水军实力也是有保障的,起码不至于如此低,因为有着荆州的水军都督蔡帽和张允帮他训练水军。 荆州的水军其实和东吴的水军相比,就算不如,也相差不大,毕竟打了几十年也没真正分出过胜负,而荆州水军几十蔡帽和张允一手带出来的,可见这两人的水战经验就算不如周瑜,也好歹是可以过两招的。可曹操却偏偏把这两人给杀了。如此一来,只能呜呼哀哉了,派了两个北方大汉去训练水军,其情况可想而知,多么让人不忍直视。[attachment=2067683] 曹操作为一个外来户,在荆州本地人心中,自然不大受待见。一来就引起了漫天战火,而且刘备在荆州人心中的形象一直是不错的,不然也不会有十几万百姓愿意跟着他跑路了,曹操一来就直接把人家赶跑了。 而且曹操到了荆州,并没有好好安抚当地人心,直接威胁到了当地人本身的利益。这样一来,在本地自然就是极为不受待见的了。 在曹操这边,水土不服、军民不合的情况下,人家东吴那边可以积极的统一了态度的,一致抗曹。不仅上下一心,人家那边极有资历的老将黄盖还愿意受皮肉之苦,施展苦肉计。这番人心态度,是当时曹操这边所远远不能相比的。 两相对比之下,曹操在赤壁之战战败的原因,呼之欲出:1,态度问题,2,时机问题,3,环境问题,4,人心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