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n |
2020-03-26 17:20 |
贾雨村得到甄士隐的资助,真的是巧合吗?或是另有隐情。 贾雨村这个人,在《红楼梦》里,似乎是得到上天眷顾,每每在山穷水尽的时候遇到贵人,从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再次崛起而成为大家眼里的“成功者”。
贾雨村的一生里,至少有三个贵人:甄士隐、林如海、贾政。虽然后来的王子腾似乎是他最大的靠山,但此时非彼时。王子腾对贾雨村确有提携之恩,但远不及甄士隐等人的“雪中送炭”。 我们看贾雨村和甄士隐的相遇,似乎就是那么一场慧眼识英才的偶然。但很多细节里,只要认真去玩味,贾雨村能获得甄士隐的资助,似乎是另有隐情的。 且说甄士隐白日做梦,梦中遇到僧道二人而见识了通灵宝玉,甚至还远远看到了太虚幻境的牌坊。惊醒之下,第一眼见到的人竟然是贾雨村。
要知道,甄士隐可以说是当地的士绅之家,而贾雨村则是流落至此,寄居在“隔壁”的葫芦庙里。一个异乡人,却让一个中富之家的本地士绅留意到了,是卖字为生的贾雨村,真的那么惹人注目吗?显然也不足为信。 我们宁愿相信,贾雨村其实早就将甄士隐的生平、性格打听清楚了,便有意无意间在甄士隐的面前露个脸。于是,时间长了,在甄士隐的心里便留下了一定的映像。 甄士隐梦中惊醒,第一眼见到的就是“隔壁”的贾雨村。生性好客的甄士隐也就邀请他一叙。要不是半路杀出个“严老爷”,正值心驰神往的甄士隐,早就已经被贾雨村“俘虏”了。
良善好客的甄士隐,因为严老爷之故觉得怠慢了贾雨村。刚好又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便亲自来宴请贾雨村以示谢意。 甄士隐来的又是“真巧”,正值贾雨村诗兴大发之时: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云: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一个卖字画为生的落魄书生,如果说前面的诗还是因为甄士隐家的丫头娇杏之故。那么,后面的这幅对联就来得很是突兀了。
穷困潦倒之中,贾雨村哪来的雄心壮志去“待时飞”?或许,正是他察觉到了前来的甄士隐,故意用这样逸兴遄飞的对联来打动他而已。 要知道,从肚子里的“墨水”来看,贾雨村确实算得上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作为读书人,必然有那份比较独特的“清高”。即使自己有求于甄士隐,也知道不能唐突。 贾雨村有何求于甄士隐?无非就是家境殷实的甄士隐的银子盘缠而已。 萍水相逢,开口去“借”?最大可能就是被甄士隐拒之门外不说,还会彻底断绝来往。而这副对联,刚好对了甄士隐的胃口,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接下来的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是两人继续喝酒,酒兴方酣时,贾雨村再次吟诗一首: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客观点说,贾雨村这首诗还真是不一般,隐隐将自己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郁闷全盘托出。三杯酒下肚的甄士隐一听之下,果然深受感动: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得接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
可以说,贾雨村的计谋,至此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只需要挑明那层窗户纸,甄士隐必将坠入毂中。 果然,贾雨村不再掩饰,将自己的窘况全盘相托。 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甄士隐岂能不明白贾雨村的意思? 首先,甄士隐有这个能力,其次,贾雨村一贯的表现已经深入甄士隐之心。最后,中秋节这场酒,贾雨村的表现,足可以打个满分。
先是先声夺人,用一副对联打动甄士隐之心;然后坦诚以告自己没有盘缠的窘况;最后又把自己的信心表一表,一波三折,甄士隐立即表态: 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馀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
至此,贾雨村的“大计”已经功德圆满了。50两银子到手,上京赶考的用度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唯一可疑之处,就是不告而别。拿着银子连夜就出发,连告辞一句都没有。 这个迹象也就最能说明,贾雨村在甄士隐面前的一切,全都是按部就班的“算计”。只是他的步步为营,不着痕迹,外人看不出机关而已。实际上,就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法。
只是,当时的贾雨村,还略微欠缺点火候没有沉住气。要是继续不动声色,第二天拿了甄士隐的推荐信,再名正言顺地辞行。那样,外人就完全看不出端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