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福建的这个古村落,老街豪宅浓浓古韵,游客恍若回到几百年前[28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福建的这个古村落,老街豪宅浓浓古韵,游客恍若回到几百年前[2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20-01-07 17:46
下梅村,因梅溪而得名。流入梅溪的当溪在这里穿村而过。这里虽不如江南古镇那么秀气,却也是小桥流水,古朴淳厚之地。即使顺着当溪漫步,也是一种轻松的享受。下梅村也是武夷山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村口“晋商茶路万里行起点”的纪念碑上镌刻的茶路线图,可以体会到万里茶路宏阔的情景。图片上的祖师桥就在下梅村的入口处。
印象中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了,上一次到下梅村还是在9年前的一个冬天,记得那天还下着小雨。多少感觉有点冷。这次来下梅真是一点都不冷了,这次来下梅正是中秋节前夕,一点都不冷,但又没有盛夏的炎热。感觉很舒服,中秋节要到这里玩,吃着月饼,逛着老街,感觉一定很不错。印象下梅这块牌匾很应景,其实这是一家饭店的招牌,名字起的倒很文艺,地理特征很明显。
在清朝初年,下梅村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武夷山的重要茶叶集散地。村中央的人工运河--当溪,八个码头装卸繁忙,''日行筏300艘,转运不绝''(《崇安县志》),茶叶贸易的繁荣带来地方的富裕。下梅邹氏四兄弟获资百万,成为下梅首富,便大兴土木,建豪宅70余幢,在此前后,方姓、程姓、岳姓、陈姓等也在下梅建宅,构成独具物色的建筑群落,形成规模。
当溪两岸,有南北二街,溪畔设弧形靠栏,可坐可倚,古时更被称为“美人靠”。据悉下梅成为茶市时,下梅男人多外出经营茶叶,家中的妻子傍晚时分便会依河栏眺望下游船只。
为此,邹氏沿河修建了弧形长椅,让夫人靠椅望夫。虽然现在“美人靠”不再,却成为了老年村民聊天、读书阅报的休闲之地,而且是大老爷们居多。
下梅距离武夷山度假村非常近,不过十公里的距离,从武夷山市区到这里的话也不过十几公里的样子。所以游览武夷山的话,这里倒是很值得过来看一看,反正距离也不远。当溪上这座小桥很漂亮,扶手上有很多的小石狮子。问了导游,好象这座桥的历史并不长。
这条小巷很漂亮,地面上铺着很多鹅卵石,一侧为砖墙,另一侧为夯土墙。小巷的名字叫做“闷棍巷”,指的是巷道曲折,古代守卫常隐身于巷道的拐角处,对入侵者施以闷棍。于是后来便有了闷棍巷这个名字。
清朝初年,下梅村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武夷山的重要茶叶集散地。邹氏祠堂,位于当溪溪北,临溪,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占地约200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由邹氏茂章、英章史弟合资修建。
砖雕、石雕、木雕和墙头彩绘是下梅古民居的一枝奇葩。民居门楼无一例外地饰以精美的砖雕,体现豪华和富贵。砖雕以浮雕为主,也有镂空雕。内容多取自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间吉祥风物花卉等。图案讲究精雕细刻,人物造型逼真,环境描绘贴切自然,寓意深刻气韵灵活。
主厅敞开式,两侧为厢房,楼上为观戏台。前廊为精巧木柱拱架,造型别致,可悬宫灯、花灯。照壁为四扇合一的木雕画屏门,主体表现为伦理、宗法、生活情趣。其风火墙为双波造型,气势宏阔。祠内备有宴会设备、祭坛,由于文革期间毁坏严重,现已不存。
下梅民居建筑门面多饰砖雕、吊楼,青瓦屋顶起架平缓,墙体采用立砖斗砌,木柱板壁。利用挑梁减柱,扩大屋宇建筑空间,东阁西厢,书屋楼台一应俱全。外部结构以高大的封火墙为主,体现村民封闭、保守的意识。
在下梅的历史上除土地革命时期发生过几起国共之间的战火劫乱外,从没遭遇过严重的战争外患,平安祥和的下梅村,使村民拥戴社稷,守土勤耕,绅士、贤人注重村落礼教,办学堂、私塾,修庙宇,捐公益。村民们恪守农事节气,春种秋收。农闲之余,参加乡村寺庙的迎神赛会。下梅历史上曾展示了民风蔚然的好风尚。
村里的民居布局看上去错落有致,巷道曲径通幽,结构精巧的闺楼、书阁、别业、花园、厢房是下梅古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下梅民居的独特风格。
为了采光、集雨、通风,各民居都设置了四方天井,天井下一般都摆设长条石花架,供户主养花、赏花。一重天井一重厅,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由于下梅人文景观资源丰富,1992年福建电视台《同安主簿》剧组在下梅拍摄以朱熹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同年秋,江苏电视台在下梅拍摄电视连续剧《范仲淹》。下梅古民居首次作为外景在电视剧中得到宣传。
大夫第位于下梅村北街,为清代建筑,因屋主曾获朝廷诰封''中宪大夫''而得名。宅第大门口地面由青石铺设,两旁的拴马石和旗杆石仍保存完好。大门面壁全部用砖雕装饰,题材丰富,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手法以浮雕和透雕相结合,层次分明,构图得体。称得上是下梅村的大宅门。门前设有拴马石,抱鼓石。
两厢的隔窗均饰以木雕,分别雕刻蝙蝠、花卉、几何图形等,把屋宇烘托得富丽堂皇。屋内的雀替也都用木雕装饰,柱子原先都有烫金字挂抱联。每个天井都有一高一矮两个石花架。这样古色古香的房子,自然是很受美女的喜爱,拍几张靓照对她们来说,便是对这个地方表示尊重。
屋后有观花赏月的花园''小樊川'',属江南园林造型,有''镜月''台、金鱼池、对弈台、石花架等。园内植有罗汉松,嵌式窗镶以双面镂花砖雕,通过借景给人以''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美学感受。整个建筑宽敞明亮,无不显示主人公的富有与显赫地位。该宅是下梅村众多古民居中保存最好的一座。2000年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梅现尚存完好的民居有邹氏祠堂、西水别业、邹氏大夫第、施政堂、陈氏儒学正堂、邹宅闺秀楼、方氏参军第、程氏隐士居等民居近40幢,还有镇国庙、天一井等古建筑。
下梅古民居,是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900多米的人工运河穿村而过,沿河两河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沿溪长廊下面,这只小狗很可爱,趴在地方一动不动,任你随便拍。
目前这里全村现有人口两千多人,村民多为汉族,也有畲族。 下梅村落生态环境好,具有独特的风水意象。山护村落,水养邑人,山环水抱营造了一个封闭安宁型的村落。
如今这里的村民大多仍以经营茶叶为生,那些大宅院中的主人就在自已家里经营茶叶或是一些当地土特产,既接待游客,同时在家里就能做生意,这样连房租都不用付了。在这样的大热天,这位挑担下地的村民真是够辛苦的。
老街上这家名字叫做“嘻好邑”的小餐馆,除了手工扁肉之外,冰红茶汤圆的味道也很不错。8块钱一碗,食客除了当地人之外便是来这里游玩的散客,店里生意很不错,老板娘乐得合不拢嘴。
这就是这家店里的冰红茶汤圆,一碗8个,个头不大,但很好吃。
下梅村中的建筑大多以当溪为中轴线,枕溪而建 ,有巨商的豪宅,有官宦的府第,有陷士的别业,有儒生的学堂书阁,功能以居住为主,辅以教育,集会、休闲、娱乐设施等场所。下梅村至今还保持较为完整的明清风格,古风犹存,提供了康乾盛世经济发达的明证。

沙漠之虎 2020-01-11 16:17
在福建待过一段时间,这样子的小村庄还有不少

汪洋小舟 2020-01-12 08:01
保存得这么好,太难得 了。


查看完整版本: [-- 福建的这个古村落,老街豪宅浓浓古韵,游客恍若回到几百年前[2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