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虎 |
2019-12-10 09:21 |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孩子发烧了,一定要多穿多盖,捂出了汗,烧自然就退了。 「退烧」和「捂汗」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捂汗退烧」到底是我们的错误理解,还是确有其事? 捂汗就能退烧? 本末倒置! 很多大人喜欢给孩子发烧多盖,因为觉得捂出汗孩子就可以退烧。 「我就是这样的啊,发烧了喝热水闷在被子里出汗就好了。」 这样说,通常是发「退烧」和「出汗」的因果关系搞反了。孩子不是因为「出汗」才「退烧」,而是在「退烧」过程中「出汗」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发烧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 体温调节中枢,就好比房间的空调,发烧时会把人体这间房的温度从 37℃ 调到了 38~40℃。 这时候,孩子的体温是持续升温的(有时还特别快),有时会伴有手脚冰凉、打寒颤的情况。 第二阶段:高热持续期 体温达到人体体温调定点的温度,寒颤停止、四肢转暖,体温不再往上升。 第三阶段:体温下降期 如果疾病好转或者吃了退烧药,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往下调了,多余的热量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来。 所以,人体并不是出汗导致的退烧,而是体温下降了,通过出汗排出多余的热量。 你捂或不捂,退烧到出汗的时候,自然会出汗;不到出汗的时候,你捂着,汗也出不来。 捂汗对于成人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孩子来说,「捂汗」可能会导致病得更严重,甚至会要命。 捂汗退烧,可能危及孩子生命 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并不完善,在发烧 + 捂热的状态下,不仅无法出汗排热,反而会因为不能散热导致热量在体内储积,导致体温升到比调定点更高,出现 41℃ 以上的超高热。 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脱水或「高热惊厥」,1 岁以内的孩子更有「捂热综合征」的危险: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严重时致死。 因为捂汗退烧而造成悲剧,并不鲜见。
图片来源:网络 据国内综合报道,捂热综合征占儿童意外伤害的 46.2%,死亡率为 18.33% ,大约 15% 的病儿可能发生脑性瘫痪、智力落后和 癫痫等中枢系统后遗症。
图片来源:《回顾性分析 81 例捂热综合征婴儿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及防治》 孩子发烧不是一种病,而是疾病的表现症状,退烧的目的并不是治病,而是让孩子更舒服。 孩子真的不舒服就吃退烧药,千万不要为了让孩子赶紧好起来,用错误的方法退烧。
当孩子高烧不舒服的时候,药物退烧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退烧方法。 泰诺林和美林都是宝宝常用的退烧药,但是用量却很有讲究,吃少了退烧没效果,吃多了对身体有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