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19-12-01 09:04 |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著名的“挥泪斩马谡”的情节,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由于马谡的大意失街亭,使得本来全线优势的蜀军瞬间转为劣势,幸得诸葛亮使空城计吓走了司马懿的大军,蜀军才避免了崩盘的命运。此战之后,虽然诸葛亮本人对马谡是十分喜爱,但立下军令状的马谡最终被处死。 [attachment=2008302] 不过,如果我们从三国历史全局的角度上来分析,诸葛亮在刘备阵营处理的高级将领严重违反军令的事件却并不单单只有马谡这一次。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也曾经有多次违反军令的情况,尤其是关羽,在赤壁之战中由于个人的原因,私自放走了处于绝境中的曹操,使得本该被彻底消灭的曹操逃出生天。[attachment=2008303] 按道理讲,马谡的失败尚且还属于自大与无能,他并没有让蜀军失败的主观意愿,而关羽的行为则是有意为之,知法犯法。从客观上来看,似乎关羽的罪名更大。但是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关羽毫发无伤,马谡却做了刀下鬼。这里许多人就会疑惑了,一向“公正无私”的诸葛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看似不合理的行为呢?背后必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attachment=2008304] 其一,在于对战争全局的影响上,关羽是否放走曹操,并不会改变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结局。从战略上将,消灭曹操军队的有生力量,迫使曹操暂时放弃南进的打算,是赤壁之战的主要目标,而当时,这个目的已经达到,曹操的生死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况且,由于当时刘备的实力孱弱不堪,杀掉关羽这个重要的战斗力无疑是自毁长城的举动。而马谡失街亭,却是直接导致了诸葛亮首次北伐的失败,无论对朝廷、对军队、对百姓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从这次北伐失败之后诸葛亮主动自贬就可见一斑。因此,必须要将马谡处死,以安定军心与民心,也有利于日后北伐行动的继续实施。[attachment=2008305] 其二,在受处罚对象的地位上,关羽张飞与马谡也是有着天壤之别。作为君主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的地位是极其高的,受重视程度事实上是高于诸葛亮的。如果诸葛亮贸然做出处死关羽的举动,无疑是直接与自己的君主叫板,这样的事情以诸葛亮的智商是肯定会考虑到的,因而在关羽知法犯法时,诸葛亮就仅仅是做个样子,在刘备出手阻拦后就顺水推舟地放过了关羽,既彰显了军法的严明,又不至于得罪蜀国的统治核心。[attachment=2008306] 反观马谡,他就没这么多保命的筹码了,他的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的参谋,杀了他并不会触及太多的高层利益。况且诸葛亮与马谡关系甚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刘备甚至提醒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如果诸葛亮这时偏袒马谡,势必会影响自己在蜀国的地位以及丞相的威望。所以,最后的结果便是诸葛亮虽然不舍,但也只得挥泪下令斩马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