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刘禅的最后一道圣旨,看后让人不忍心再说他是昏君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刘禅的最后一道圣旨,看后让人不忍心再说他是昏君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smen 2019-11-14 21:12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8月),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病逝。对于蜀汉而言,诸葛亮之死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诸葛亮时代永久终结,刘禅将真正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在危机四伏、波谲云诡的三国争霸战中,驾驭蜀汉这艘航船,通过激流险滩,接受命运挑战。

诸葛亮死的那年,刘禅年方27岁。摆在这个年轻皇帝面前的局势并不乐观。中原的大敌曹魏,时刻虎视眈眈,亡我之心不死,而江东的盟友孙吴则是貌合神离,各怀心腹事。更让刘禅头痛的是,诸葛亮健在时,在他崇高的威望约束之下,蜀汉群臣还能维持相对团结稳定,而诸葛亮尸骨未寒,文臣武将们立即开始激烈内斗。

诸葛亮的两大膀臂,长史杨仪与镇北将军魏延,二人率先反目成仇。为了争夺诸葛亮死后的统帅权,杨仪和魏延甚至不惜兵戎相见,大打出手,蜀国一度陷入内战的危险局面。杨魏之争虽然侥幸得以平息,没有酿成大乱子,但魏延却在此次事件中丧命,导致蜀汉本就稀缺的武将资源更加雪上加霜。
更让刘禅烦心的事还在后面。诸葛亮死后,姜维逐渐上升为蜀汉军队的最高负责人,手握重兵。姜维秉承诸葛亮遗志,以收复中原、灭掉曹魏、重兴汉室为己任,频频主动出击,向魏国发起北伐。但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姜维的多次北伐,损兵折将,虚耗钱粮民力,却寸土未得,但姜维却不为所动,依然故我。

姜维的独断专行,激起了蜀国文臣集群的强烈不满。费祎、蒋琬等人都认为,蜀汉此时国小力弱,理应休养生息,苦练内功富国强兵,而不应一味穷兵黩武挑起战争,搞得蜀国民穷财尽,实乃得不偿失。双方多次为此发生争端和冲突,朝堂之上龌龊不断。
刘禅就在这样的处境中,左支右绌,艰难地驾驭着蜀汉这艘航船负重前行。事实证明,刘禅的能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单薄虚弱。诸葛亮死后,刘禅独撑危局29年,蜀汉仍然屹立于三国乱世之中。
但由于三国之中,蜀汉的地盘疆域最小,人口最少,兵力最为单薄,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蜀汉覆亡的命运不可逆转。公元263年,魏国大举出兵讨伐蜀汉,两员大将钟会、邓艾,都是三国第一流名将,蜀汉的最后时刻终于来临了。

263年冬季,魏国大将邓艾带领一支奇兵,突破阴平天险,突然出现在成都城下。姜维的大军此时远在剑阁抵御钟会,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派兵抵御,结果兵败身死。刘禅来到了人生转折点:是战是降,他必须做个决断。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刘禅下达了他人生中最后一道圣旨,宣布放弃抵抗,投降曹魏。在圣旨中他向魏国提了一个条件:“百姓布野,馀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简而言之,就是我可以让蜀汉军队放下武器投降,但蜀国百姓已经饱受艰难困苦,衣食难继,不要再伤害他们的性命。至于他自己的未来,“存亡敕赐,惟所裁之”,杀剐存留悉听尊便。

刘禅的这道圣旨,显示出他超乎寻常的博大胸襟,让人不忍心再说他是昏君。为了保全黎民百姓免遭战火,他甘愿放弃自己的皇位,不肯为了一己之私搞得生灵涂炭。这份爱民如子的情怀,着实让很多人感动不已。
过去很多人认为,刘禅就是个胆小如鼠贪生怕死之辈,大敌当前却屈膝投降,毫无血性。其实这种看法非常偏激。三国时代的战争,属于典型的割据混战,本质上是几个割据武装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之战,与抵御外族或者外国入侵的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有着本质区别。
因此对三国时的百姓民众而言,尽快达成国家统一,结束乱世,消弭战火,才是真正的大义所在。刘禅敢于牺牲自己小集团和个人皇位,换得一方百姓平安,才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百姓利益的作为。从人道主义精神角度出发,刘禅此举可谓善莫大焉。

至尊狼王 2019-11-14 23:33
看来这人也算是比较有人性的吧

假正经也 2019-11-15 09:26
刘禅的圣旨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老百姓的生死存亡,与他无关。帖子的写手竟然对亡国了的蜀国老百姓的生死存亡会漠不关心,而对亡国之君该不该为其平反感到不忍心!怪不得钟会,姜维,邓艾一死,蜀国的百姓成为了魏国乱军的刀下之鬼!!原来刘阿斗早就有言在先了,不干他的事!!!汝要是穿越到三国,不知道是做黄皓,还是谯周?!

假正经也 2019-11-15 09:34
帖子的写手,你真是一个刘阿斗的忠臣啊!不知道你接下来会不会为汪逆平反?因为看了汪逆最后一道圣旨后,你是不是也不忍心再说汪逆是卖国贼???!!!

假正经也 2019-11-15 09:49
同样是亡国之君,崇祯皇帝上吊之前,在自己的衣服上给李自成的部队写下了这么几句话:你们可以伤害我的遗体,但不要伤害百姓们。人家到死都认为保护百姓的安危是自己作为一个为君者的责任。而不是“存亡敕赐,惟所裁之”!!!

假正经也 2019-11-15 10:00
顺便说一下,三国里最后一位君王,杀人如麻的吴末主孙皓也是和刘阿斗一样自缚请降的。他下的最后一道圣旨几乎与刘阿斗的最后一道圣旨如出一辙。帖子的写手看了之后,是不是也要说一句“让人不忍心再说孙皓是暴君”???!!!

假正经也 2019-11-15 11:29
蜀国从表面上看是三国里第一个灭亡的国家,但从实际上来看,魏国才是三国里第一个亡国的国家。早在司马昭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的弑君魏主曹髦而国中竟无人反抗就已经决定了!此后的魏末主曹奂不过是司马氏家的傀儡中的傀儡而已!!
三国的灭亡从大环境来说是大势所趋,从小环境来说与三国的各位末代君主自身有关。简单的说,魏国之亡,在于魏主是一个手无寸柄的懦君!蜀国之亡,在于蜀主是一个乐不思蜀的昏君!!吴国之亡,在于吴主是一个凶狠残虐的暴君!!!
一句话,三国兴亡,君主有责!!!

假正经也 2019-11-15 13:27
另外再纠正一下帖子的写手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刘禅写给魏国的那个文书不叫圣旨,而叫降表!圣旨是皇帝下给大臣百姓的命令,所以叫圣旨,是神圣不可违抗的!!圣旨二个字是不能随便乱用的,比如,皇帝祭拜天地和祖宗时,就不能用圣旨二个字了,难道他命令老天爷和老祖宗要听他的话???!!!阿斗皇帝向敌人屈膝投降了,送过去的表示自己愿意投降的文书也不能叫圣旨了,只能用“降表”二字!再用圣旨的话岂不是在命令魏国这个敌人不要违抗他的投降了!!魏国也是不会答应的啊!!!
奉劝帖子的写手,在为刘阿斗呕像翻案前,还是先熟悉一下基本历史常识吧!!!

7842949 2020-04-13 23:47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xhrt909x 2023-03-03 16:25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对于刘禅不战而降,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像刘禅这样注重国人现实利益的政治家,与“打肿脸冲胖子”的面子政治家所不能同日而语。


假正经也 2023-03-03 18:17
至尊狼王:看来这人也算是比较有人性的吧 (2019-11-14 23:33) 

刘璋在投降刘备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话:明年,先主至葭萌,还兵南向,所在皆克。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吾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三国志-蜀书-刘璋传》)这个事也见诸《三国演义》。由此看来,刘璋比刘阿斗更有人性了!

假正经也 2023-03-03 18:21
7842949:诸葛亮始终把持朝政,没有刘禅表现的机会,所以,在诸葛亮死前,看不到刘禅的能力和表现。 (2020-04-13 23:47) 

诸葛亮死后差不多二十多年了,难道还没有刘阿斗表现的机会吗?!所以,在诸葛亮死后,我们只看到刘阿斗最精彩的一次表现——此间乐,不思蜀!

假正经也 2023-03-03 18:28
xhrt909x:!”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对于刘禅不战而降,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 .. (2023-03-03 16:25) 

李密先是跟随杨素之子反叛大隋,失败后投奔到瓦岗寨。瓦岗寨主翟让让位于他。后二人反目,李密设宴杀了翟让。李密后来投降大唐又复叛被杀!这种人的点评历史和历史人物真是污辱了历史!!把这种人的点评奉若神明更是让神明掩面了!!!


查看完整版本: [-- 刘禅的最后一道圣旨,看后让人不忍心再说他是昏君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