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三国精锐丹阳兵,曾让陶谦雄霸一方,助孙策雄踞江东【7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三国精锐丹阳兵,曾让陶谦雄霸一方,助孙策雄踞江东【7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db460728710 2019-11-11 12:37
  一代枭雄曹操曾说:“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一代军事名家的这句评语,使得“丹阳精兵”名留青史。

  “丹阳兵”指出身扬州丹阳郡一带的士兵,大致包括今皖南、苏南西部和浙西北一带。他们之所以神勇,是因为丹阳郡是山越人的聚居地,山越民风强悍,骁勇善战,是各方霸主想招募的重要兵源。所以它的强大,不在于某一具体部队,而在于人的平均质素。早在三国前的两汉时期,丹阳兵几乎就是精兵的代表,闻名天下。
[attachment=1998671]

  据载,西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令名将李陵率五千精兵出居延,至浚稽山迎战匈奴。匈奴单于召八万多精锐铁骑围攻汉军,竟连遭败绩。单于当时惊叹道:“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打算退兵时,有名个汉军告密说李陵军中箭支将尽,且没后援,匈奴才拼死恶战。汉军虽然伤亡惨重,五千军兵仅四百余人撤回关内,但此战令匈奴胆寒。这五千精兵,丹阳兵是主要构成部分,有小部分是楚地的士兵。

  直到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丹阳兵在多名豪杰的率领之下,发挥巨大作用。早在曹操讨伐董卓时期,因贪功冒进几全军覆没,及后与夏侯惇一起去丹阳募兵,最终扬州刺史陈温为曹操招募了一千多名“庐江上甲”。另外徐州老军阀陶谦。他是丹阳人,手中虽非猛将如云,但是握有老本精锐“丹阳兵”三万。
[attachment=1998665]

  陶谦倚仗他们打败黄巾武装,坐稳徐州。史载:“张角之乱,此邦独以保险助国,为汉所嘉。”后来,曹操三攻徐州不克,也因为丹阳兵的厉害。到了刘备增援陶谦抗曹时,当时刘备势力极薄,陶谦就送他四千丹阳兵;这支精兵成了刘备“家底”,及后跟随刘备转战,立下战功。

  据《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等史料记载,江东的孙坚死后数年,其长子孙策“志在立事”,去找袁术要求将父亲生前的旧部交回统领,但袁术为人反覆,言而无信。最终孙策的坚持下,以一千多老弱残兵换来自由之身,再去丹阳募兵,配合几十匹马,就成为了孙策的最初家底。
[attachment=1998666]

  当时丹阳的新郡守是周尚,其侄儿就是三国名将周瑜。周瑜前往丹阳探望叔父期间遇上孙策,二者配合之下接连征战获胜,孙策亦慢慢积聚数万士兵。他继续向吴、会稽等郡进军时,却让周瑜“还镇丹阳”,因孙策深知要想平定江东成一方诸侯,一定离不开丹阳的兵源等物资,必须坚守丹阳根据地。

孙策发迹之初,主要得益于周瑜及丹阳。他自己也说:“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阳,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当中周瑜的“发众及船粮”,也就是派遣丹阳兵和输送丹阳的战略物资。丹阳在东吴的地位举足轻重,历任郡守都是吴主亲信重臣,如程普、太史慈、黄盖、韩当等。
[attachment=1998667]

  到了三国末期,东吴之所以能在国力远不如魏国下“偏安”,也离不开丹阳兵的死战。孙吴神凤元年(公元252年),魏军分三路攻吴,其中七万大军猛攻东兴,守军告急,诸葛恪亲率四万丹阳兵驰援,援军赶到阵前,脱去衣甲,只带短刀盾牌冲杀,魏军死伤过半惨败。天纪四年(公元280年),晋大举攻吴。丹阳郡守岑莹率五千丹阳兵,以青巾缚头决死,多次向晋军阵地冲锋,竟能突破晋国大军坚固防线。

  东吴政权在同年投降,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但“丹阳兵”令人闻风丧胆的战力,足以流世。到了晋代以后,丹阳郡民风强悍的山越人,或被剿灭,或被安抚出山,渐至被同化,丹阳“精兵”的光彩就真正成为了历史。
[attachment=1998668]

  东汉末年丹阳郡属于扬州,其辖境相当现在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江苏省大茅山和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以及浙扛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辖境内群山起伏,连绵不绝,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说:“丹阳山险,民多果劲,……丹阳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狄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这段记载,对丹阳地区的特点,以及丹阳人民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现在的人们看来还感到栩栩如生。
[attachment=1998669]

  就丹阳来说,“山谷万重”,“地势险阻”,“周旋数千里”,这是一个广袤的丛山地区,而且山出铜铁,又给铸造兵器提供了丰富资源。至于居住于丛山之中的人民,“未尝入城邑”,“白首于林莽”,见到进山的官吏,则“皆仗兵野逸”,这是指世代居住山中包括越族在内的“山民”(“山越”);此外,被官府视为“逋亡宿恶”的平原居民,为了逃避压迫和惩罚,“咸共逃窜”,相率举家进山,也大多成为当地豪族的部曲或田客。

  无论原居深山或从平原迁徙而来,为了自卫和反抗,他们都“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富于战斗力。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深山丛莽之中,“升山赴险,抵突丛棘”,有如鱼游深渊,猿猴腾树。在山中豪族率领下,一有机会就“出为寇盗”。当官府出兵攻讨时,战胜则蜂拥而至,战败则如“鸟窜”,仍进入深山。《后汉书》、《三国志》有关史料所说的“山民”或“山贼”,基本如此,《诸葛恪传》的这条史料,具有典型意义;
[attachment=1998670]

  生活在丹阳丛山中的居民,由于“好武习战”,是最好的士兵来源;如上所说,山中出钢铁,又为制造武器提供了条件。前引《江表传》所述袁术与孙策的对话,就指出丹阳是“精兵之地”,而“丹阳兵”也因之著称于时。(“丹阳兵”一词,见《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又见同书《蜀志》的《刘备传》。东汉末年以来,统治者经常赴丹阳募兵。灵帝时,大将军何进曾派都尉毌丘毅到这里募兵(《三国志·蜀志·刘备传》)。《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太祖(曹操)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无疑,曹操从丹阳太守周昕那里得到的兵众,属于“丹阳兵”。以后,周昕还不断给曹操输送士卒,达万余人之多,当然也是“丹阻兵”(《三国志·吴志·孙静传》注引《会稽典录》)。

  此外,《三国志·蜀志·刘备传》说,徐州刺史陶谦曾经将丹阳兵四千补充刘备的队伍;陶谦是丹阳人(《三国志·魏志·陶谦传》),这批“丹阳兵”应该从家乡招募而来。据有丹阳郡,掌握一支“好武习战”的“丹阳兵”,对当时割据者来说,是富有极大吸引力的。从而可以理解,孙策为什么将丹阳郡作为平定江东的重要根据地,并作为既定策划的一个主要环节。

假正经也 2019-11-11 13:04
一会儿是曹操的青州兵,一会是董卓的西凉铁骑;上次是什么狼眊兵,这次又是丹阳兵。反正是任怎么说了!!!

至尊狼王 2019-11-11 21:10
这个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7842949 2020-04-13 18:18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查看完整版本: [-- 三国精锐丹阳兵,曾让陶谦雄霸一方,助孙策雄踞江东【7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