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19-10-25 12:24 |
关羽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超然的地位,明代神宗时让其取代岳飞,成为“武圣”。我国历史上曾有武圣三人,分别是姜子牙、关羽和岳飞,而今天人们承认的武圣,就只有关羽一人了。今时今日,关羽已经成为一种象征,各地都有关帝庙,世界各国都有人祭拜关羽,有人将关羽形象作为纹身,生意人将关羽像放在大堂,以求平安,财源广进。 民间最为熟悉的关羽形象,来自于《三国演义》,一些故事神乎其神,京剧、评书甚至相声中,都会频繁引用关羽事迹,比如桃园三结义,比如温酒斩华雄,比如三英战吕布,比如过五关斩六将,甚至于关羽死后还能附体吕蒙,将其杀死。历史毕竟不是神话,也不是小说,正史上的关羽,拿得出手的战绩只有三件:[attachment=1989772] 报曹公,诛颜良 各类历史小说中,比如《西汉演义》、《三国演义》,为了让情节更加引人入胜,通常会把武将们,描述的冲锋陷阵,杀敌勇猛,比如《西汉演义》中,王翦、章邯、英布、韩信等人,遇到敌人都会噼里啪啦一顿单挑,击败对方或者败走,作者也不管老将王翦,究竟多大年龄,能不能提刀。《三国演义》里这种情况更多,譬如黄忠六十多岁还能上阵杀敌,勇不可当,其实很令人怀疑。 故事当然精彩,不过在严肃的正史中,这样的记载还是非常少的,仅有项羽等少数几人,正史中记录了,他们亲自厮杀的细节。在《三国演义》中记录的,各种武打场面数不胜数,但只有一次记录在正史《三国志》中,那就是关羽诛杀颜良。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建安五年,关羽随曹操东征袁绍,曹操让关羽和张辽一起,担任先锋迎击颜良。关羽远远看见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策马杀入千军万马之中,砍下了颜良的脑袋回到阵中,替曹操解了白马之围。 须知,人毕竟都是血肉之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是《三国演义》中,关羽评价张飞的说法,但说来容易,做起来何其之难,人毕竟是血肉之躯。正史中有关张飞的记载,也从没提过他亲自上阵杀敌的情节。纵观二十四史,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恐怕也唯有关羽一人了,昔日项羽纵然一人杀几百人,也身受十几处伤,更不能做到斩杀敌人主将,扭转整体战局。从对比中可以看到,关羽个人的武艺确实很高。[attachment=1989773] 身在曹营心在汉 历史上这一事件中,关羽的表现堪称完人。下邳之战刘备兵败,负责为他保护家眷的关羽被曹军包围。张辽从中协调,曹操接纳关羽投降。而关羽的投降,却与历史上,所有的投降都有所不同,他对曹操直言不讳,表示自己只是为了,保护主公家眷投降,等将来报答曹操后,还将继续投靠刘备。 曹操手下大多数将军的官职,都是曹操亲自封的,而关羽的汉寿亭侯,却是曹操向汉献帝奏请的。要知道当时的情况下,连曹操自己都没得到汉朝封侯,可见他对关羽的重视。这就是传说中的:“上马金、下马银”,曹操之恩请,不可谓不大。 关羽意志极为坚定,斩杀颜良为曹操解除白马之围报答恩情后,他封存了曹操的赏赐,坚持追随当时已经投靠袁绍、无比沉沦的刘备。而这个时候,曹操手下看不过去,想要去追关羽,曹公也表现出来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高风亮节,说了句: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身在曹营心在汉,奠定了关羽在封建时代的地位,他的忠君爱国思想,被统治阶级所认可,故而大肆宣扬。但另一方面,他身上所闪耀出来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也足以令当时以及后来人折服。[attachment=1989774] 杀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 赤壁之战后,刘备趁势夺取荆州,并且把这里当做,夺取天下的根基。根据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所制定的实现统一的策略,刘备在夺取巴蜀、汉中之后,“一旦北方有变,则派一上将军北伐”。当时刘备已经斩杀夏侯渊,夺取汉中。曹操本人风烛残年,继承人以及幕僚间内斗不断,同时刘备、孙权从不同方向威胁魏国,北方政权出现动摇。 而关羽作为《隆中对》里的上将军,也依据原计划进行北伐,在襄樊围困了与夏侯渊齐名的曹仁。曹操连忙派出于禁率领大军支援,要知道于禁虽然后来排名不及张辽,但投降之前的于禁,可是曹操帐下五子良将排名第一的,可见魏国的重视程度。结果关羽利用汉水泛滥,将于禁大军困在岛上,蜀军乘船包围。于禁率领大军投降,庞德被杀。 关羽击败了魏军,还得到了于禁的军队,声势大振,周边的各路流寇纷纷投靠关羽,史书上称他威震华夏。一生锐意进取的曹操,此时有些担忧,想要迁离许都,躲避关羽锋芒。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相当于今日两个军区大战,生擒对方军区司令,其声势可想而知。虽然关羽在真正的历史上,并不像演义中所描述的那么神奇,但是有了以上三点功绩,他无论从武艺、军事指挥还是忠义方面,都已经足够完美,绝对担得起“武圣”这两个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