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9-09-23 10:57 |
能甄别疑似“套路贷”虚假诉讼案件,也能对刑事同案不同判案件进行识别,还能甄别刑事案件中的证据漏洞……9月21日,在“第三届法律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研讨会”中,科技日报记者发现,AI和大数据赋能运用智慧审判、智能庭审的威力正在显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与东南大学联办的全国首家“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已完成“同案不同判预警系统” “案件权重智能评价系统” “智能法律问答机器人” 的研发,并先后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法院试点。
大数据对疑似“套路贷”虚假诉讼进行智能预警
“套路贷”通常披着民间借贷外衣,作案手法隐蔽,事实难以认定。例如,“套路贷”的原告时常非实际出借人,借款人有时被放贷人威胁而不出庭或抗辩,再加上如果放贷人出具的表面证据完备,那借款人更无力招架。
如何去伪存真,还原事实真相?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与信息技术处副处长邢斌介绍,在江苏省纪委监委、省委政法委领导下,该院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自主研发并于9月初上线全国法院首个“套路贷虚假诉讼智能预警系统”软件。
“我们在系统中通过构建‘套路贷’虚假诉讼智能算法模型,从当事人和案件两个维度,设置案件信息、当事人信息、证据信息、涉公安信息、市场监督管理等信息等,建立 36个‘套路贷’虚假诉讼监督点,运用裁判文书语义分析,甄别出疑似“套路贷”虚假诉讼案件。”
邢斌说,下一步江苏法院将进一步扩大识别和预警范围,实现离婚析产、以物抵债、劳动争议、公司分立(合并)、企业破产等虚假诉讼的识别和预警。
“同案不同判”助法院统一裁判尺度
江苏高院的智慧法院建设,也与东南大学及科大讯飞建立合作。2017年1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东南大学联合建立的全国首家“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揭牌。
目前,东南大学组织研发的“刑事同案不同判预警系统”已经在江苏部分法院试点应用。“该系统通过对海量历史裁判文书的深度学习,实现类案推送、量刑建议与偏离预警的多功能,例如相似的案件,有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这么判的,法官可以据此做参考,但技术本身不是完美的,不能替代法官审判。”东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禄生介绍,他们首创的“同案不同判预警系统”获评智慧法院十大创新案例,并入选《中国法院信息化蓝皮书》。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禄生介绍,目前,学院开发了一系列法律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协助法院完成风险评估、裁判预测、财产保全识别、智能调解等多项法律工作。
“例如,如果一个人想去打一场财产官司,人工智能通过与同类型官司对比分析后会得出结论,打这场官司大概需要打多久、花多少钱、赢的概率有多大。”王禄生说。
东南大学副校长周佑勇表示,目前,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围绕自然语义识别、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与司法大数据直接相关的核心技术,积累了一批知识产权。
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让机器理解、分析证据
“刑法第六条”“打开李飞的询问笔录”“打开案发的时间视频”……在会议现场,科技日报记者看到,随着科大讯飞的工作人员发出指令,“智慧法庭的智·真系统”会实时将法条、图文信息和视频显示在屏幕上。
科大讯飞产品经理袁小飞介绍,目前,该公司联合苏州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首创“随讲随翻”电子质证系统,革新传统庭审的举证、质证方式,有效解决书记员、法官、原被告席的多方需求。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赵志伟介绍,科大讯飞与上海政法部门还开创了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的先河——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该系统能通过几百名法官总结规则,把实践中常见的风险点固化为风险模型,形成一个规则库。再通过OCR技术识别,通过人工智能快速识别出卷宗中的规则错误,比如发现讯问笔录中,同一个被讯问人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又如杀人案中,如果没有死亡证明,那一定缺关键证据,系统就可以预警提示法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