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9-09-22 20:13 |
长久以来军事家们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人,而不是武器,武器是为人服务的”。这句话在过去我相信没有人会产生疑问或者怀疑,但是在当下和未来就一定会存在争议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或者其他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武器平台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人说发明“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马伟明院士,一个人能顶上几个师的兵力,为什么?因为他所研究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能在航空母舰的电磁弹射和现代舰艇以及核潜艇的全电力电磁泵推等领域领先全球第一的美国,决定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应用的武器平台拥有更强大的战斗力。因此事事都无绝对,很多观念在过去正确,但随着时代和社会市场环境的变化,到当下以及未来也会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领域,各项现代科技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亦是如此,看看世界500强公司中那个不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得以发展壮大的呢?人与汽车赛跑,人永远不可能有胜算,还是我之前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的那句话,“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都是通过科技使用或者创造使用工具的结果”。
那么到底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人呢?还是武器平台呢?换句话说在现代创业创新商业行为中决定是否在残酷的市场博弈和竞争中成功的关键是人呢?还是使用或者创造使用科技为工具呢?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一场世界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著名企业家阿里的创始人马云和美国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就人工智能改变世界为话题的那场叫着“双马”颠覆对决的争论,显然马云认为所有的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技术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认为“人”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而马斯克的观点则正好与马云相反,认为现代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将取代人类成为决定因素,结果在精彩的争论中谁也没有能说服谁。我们先不说谁对谁错,起码能说明当下人们的思想认知已经较过去发生了变化,对过去千百年来形成的固有认知或者观念开始出现了动摇,就我本人而言从IBM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战胜国际象棋大师,特别是Google研发的AlphaGo创造了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那一刻起,我的观点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动摇,因为事实是人工智能的深度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功能所体现出来的力量,起码在某些领域开始出现战胜人类智慧的实际案例,并且被事实所验证。虽然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所创造,但是一旦人类创造的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自我学习和思考并开始具有智慧智能的时候,那就一切可能会随之发生化学反应式的变化,很可能会变得不被人所控制。如此看来现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智能科技已经发展到了接近人类智慧的“临界点”,一旦突破了这个临界点就很可能一切原有的人类认知都将会被科技发展所颠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更倾向于认同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观点。
在我看来人对社会的认知无论在有生之年的谋个时刻都是有边界的,但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则可以做到无边界,起码在任何时刻都远大于人类对社会或者市场的认知边界,并且在信息数据、知识存储、记忆、计算、反应速度与执行、快速自我学习与形成判断等方面将远超人类,特别是在深度学习和形成永久记忆方面,人类现在就已经出现了无法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相比拟的迹象。正所谓“上帝创造了人类,却无法控制和制约人类的欲望”,同样会不会出现“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却无法控制机器人的欲望”的情形呢?未来一切都充满了变数,但是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在人类社会中弱智的人永远都会被强智慧的人所控制和驱使,善于应用智慧的脑力劳动者领导、组织和管理体力劳动者也是普世真理,实力和财富的创造核心在于智慧而不是勤劳。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认知,作为创始人要使自己在当下的创业创新商业浪潮中获得成功,我想借助现代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具体的商业场景中创新应用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已经属于标配更是没有人能够例外,就连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举个自己的例子,早在2016年之前的很长时间里面,我在一家叫“凯邦投资”的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力,长期做投资的工作,经常遇到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就是那些被我认为的优秀创业项目在那里呢?我怎么样才能先于别人发现并找到他们呢?投资后又如何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进行有效的风控和资产管理以及兑现价值交易退出呢?长期早不到符合自己投资理念或者认为最佳商业模式的优秀创业项目,我就无法将自己手中管理的资金转换成优质企业的有效资产,就无法持续的为我所管理的基金投资人创造理想的投资收益,更谈不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投后风控和资产管理了,如此自己的良性发展就不能得已持续,可现实是长期以来实在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渠道或者工具可以借力。我是一个研发型的投资人,我曾经早在2004年就在凯邦投资内部成立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包括多个行业的投资研究团队,类似于一个中小型投资研究所,其团队成员多大三十多人,都是来自在海外具有留学高等教育背景的各类从事投资研究分析的人才,而我本人出任研究团队的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这在当时应该是最早在民营投资公司内成立投资研究所的公司,自然也耗费了高昂的成本投入,长时间的积淀我们的优势是可以通过自己对市场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的价值取向自己研判来确定时下可以投资的对象特性和机会,具有较强的发现机遇与识别危险(风险)的能力,而这些“认知和优势”是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遭遇到多次投资失败的教训而不断磨炼而来的,因此在投资决择时往往变得越来越谨慎,每当好不容易遇到相接近的创业项目,一旦出现某些判断摸棱两可时,就会基于谨慎而放弃,也就是说当真相与美好愿景的未来发生冲突时,会很自然的选择真相,当然顾虑越多机会就越少,可是没有办法做投资往往就是这样。我相信很多投资人都会有与我同样的经历,那个时候我就始终觉得中国的市场规模如此之大,从事创业项目的创始人又如此之多,总会有一个项目创始人的“创意和商业以及技术的应用逻辑”与我是一致或者极为接近的,这样“志同道合”的企业项目创始人一定存在,只是我没有一个有效的渠道或者工具准确快捷的先人一步的找到他们而已,好不容易通过频繁的参加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项目路演活动找到了,却往往不是因为与项目方交谈估值严重偏离预期,就是已经被其他投资人捷足先登了,没有办法这样的困惑越来越严重,觉得自己必须想办法实现突破。后来干脆决定自己孵化,也做了些自己孵化的项目投资,最大的感受是这等于说自己从投资人的角色转换成了直接的创业者,既是投资人又是创业者,原来投资人只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认知在市场中发现价值,而成为创业者之后却要将自己的认知通过价值创造的过程予以变现,我想这也应该是作为投资人和创业者最本质的区别吧!期间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有幸被邀请作为IBM公司Smartcamp为期五年全球科创项目扶持计划的一名科创投资导师,在每年的全球科创项目创投大赛中接触到了大量各种类型的科创项目,同时也得益于自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984-1988)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当时叫华中工学院,毕业时叫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与计算机工程系学习培育的良好基础,再结合自己后来在经济金融学上面的深厚理论及多年的实践,很快就感悟到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在创投市场领域的创新应用,研发创造出一种以(人工智能“认知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混成融合为核心的智能工具来有效解决上述长期以来积淀在心中的困惑。我想这不仅仅是自己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分布在创投市场中的众多投资人同行们都迫切需要的一种“智能工具”,其商业和技术逻辑是:将人工智能(认知计算)技术与互联设备产生的数据和这些设备可以执行的操作结合使用,从而创造出“会思考”的一个包括价值发现、价值创造和兑现价值交易等三个技术部分有机融合的“创投生态链智能系统”工具。我认为在创投市场领域真正产生洞察的关键,是让计算机智能系统能够理解并解读来自随机采集的来自创投市场中大量碎片化的早期创业项目的“非结构化”融资信息数据,包括语言(语音)、图像、文字和视频等,让计算机系统能够像人的大脑一样学习、思考、进行数据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充分借助我们在依据市场环境构建各种创投数据的数学和计算机算法模型的能力优势和应用数理统计和概率学理论,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规模创投市场中,将规模性、交互性和概率性融入到这个智能系统工具中,可以肯定而这必定是未来数字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于是基于这样的初心在2016年就创办了“凯泰结构洞科技”,希望这样能为更多的投资人和早期创业项目的创始人们提供必要的赋能服务,并致力于使这个科技公司成为未来中国创投市场的引领者。
老实说这在两年多以前的2016年是个既大胆又十分冒险的商业行为决定,这样一个如此宏大的系统工程和愿景目标,当时很多人不像现在对人工智能、物联网甚至是区块链等技术都不太了解,当时人们正在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热衷正是疯狂追逐的顶峰,互联网+的热潮正在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可能是源自于多年从事投资工作的敏锐性,我就觉得以“信息交互和高效传输”的中心化平台商业和技术逻辑模式即将走到尽头,这种商业和技术应用的模式必然会带来信息泛滥成灾的结果,市场中无论是投资人、创业者还是消费者都将面临“缺乏有效的信息过滤,会导致信息过多而无法选择或决策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会成为人们进行商业行为中的一种困扰,从而出现经济效用递减效用,使得这种不断做加法或者乘法的商业和技术应用模式走到尽头而终结,也就是说“通过资源链接产生价值”这种普遍认同的商业模式即将成为过去时。老实说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这才是市场交易的基石,并不是简单信息的交互,人们之所以会认为信息交互有价值是因为长久以来受制于信息技术的瓶颈,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制约所致。当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和高效时,信息交互和高效传输就必然会变得非常的充分,长期困扰人们的信息不对称矛盾就会消失,市场变得越来越透明和人们的商业行为也变得越来越理性,大量中心化信息交互平台的出现反而会制造出海量泛滥成灾的信息垃圾充斥着整个市场,从而使得人们在进行商业决策和消费行为时变得无所适从。因此未来的商业和技术应用模式逻辑趋势的变化一定是做减法或者除法,会从“资源链接产生价值”转换成为“以发现价值,通过价值在市场中不断产生新的链接”的商业和技术逻辑模式,从“信息交互和高效传输”变成了“价值互联和高效传输”,从“中心化”变成了“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商业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链接,而是变成了人与物、物与物和物与人的生态链方式的价值互联,商业模式也不再是以“人”为中心的跑马圈地,而是从C端转向B端的价值发现和创造以及兑现价值交易的公平公正上,大家会在B端展开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率的新一轮以价值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型的新时代。显然这种商业和技术逻辑的起点站在从事早期创业项目的投资人来说,就是如何在创投市场中简单、快捷和高效的首先做到发现符合自己投资理念和风格像相匹配的早期创业项目创始人,也就是说作为优秀的从事早期项目的投资人们可以做到在创投市场中依据自己多年既定的市场认知发现有价值的投资机遇,构建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商业模式,确定自己的投资风格,只做自己能充分理解和懂的早期创业项目,毕竟即便是针对早期创业项目进行投资,也不能演变成投机或者博傻式的赌博,仍然还是要坚守大概率成功的趋势价值投资的原则,但是如何在浩如烟好的创投市场中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找到他们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传统的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各种信息交互平台已经无法满足期要求了,迫切需要一种具有价值发现功能的“智能工具”的出现,才能使得他们借助这个工具精准高效的匹配到自己满意的投资对象。
其实在我看来目前中国的创投市场已经出现了一种具有趋势性的迹象,就是无论怎样的创投机构投资人们,都开始意识到直接在创投市场中找到A轮发展阶段融资的优势项目变得越来越难,可以这类真正优秀的好项目已经变成市场中的稀缺资源,并且估值也非常高,即便被你发现了也基本没有太大的机会让你投资进入了。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出现了很多创投机构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都会配置一定比例的额度(如10%以内,有的甚至超过10%)来从事专门针对A轮融资阶段之前的早期创业项目进行提前介入投资,并自己参与到这些早期创业项目的市场各项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其有效资产的自我孵化过程去,与创业项目共同成长,一旦这样的孵化项目得以实现预期目标,那自然A轮后期的投资就可以自己连同自己资本圈的投资人一起加大投资了,自然这样的机会不会留给别人,他们并不会急于在A轮投资之前获得投资回报变现出局,而真正产生理想丰厚的投资回报在A轮投资后期。正是本人在几年之前已经发现了这种创投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才为此在针对早期创业项目投资的这篇蓝海中提前布局,专门针对这些有先见之明的优秀投资人们研发了不仅仅是“价值发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还为他们研发创造了投后如何参与到与早期创业项目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中一起进行“价值创造”孵化的一个叫“创业项目有效资产形成云孵化”的“价值创造生态链智能管理系统平台”工具,使得这个“价值生态链智能管理系统”工具为载体或者纽带的平台为他们营造的这个专属“生态链环境”,让投资人、项目方(创始人)和各项资源提供者三类群体之间可以通过这个智能系统所给予的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赋能,让他们之间按照智能契约和系统规定的游戏规则,充分高效的开展分工与协同,以围绕早期创业项目进行“市场各项资源优化配置和形成有效资产云孵化目标”为核心,最终高效兑现各自不的商业目标,这与传统的各早期创业项目在获得种子或者天使轮创投融资后,自己独立完成其有效资产形成自我孵化过程的最大不同是,将这个自我孵化的过程变迁到了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价值创造生态链智能管理系统”专门为其定制化部署的云端环境中来完成。这种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在创投市场领域的创新应用方式,就能较为彻底的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投资人的投后风控和资产管理被动以及难以控制的矛盾,真正实现了化被动为主动,同时也能为早期创业项目减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使得整个被投早期创业项目的整个“价值创造”形成有效资产的孵化过程变得有序和容易主动调节及控制,项目方在获得资金后也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按照明晰的游戏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既有效降低了成本和风险,也提高了效率和投资的成功率。今天的观点是: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人类成为主导还不得而知,但的确存在很大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