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19-09-01 21:53 |
最近,香港的事儿让我们学到一个新词,“废青”。 我特地搜了一下词典,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 总而言之,“废青”指的就是无所事事还寻衅滋事的青年人。 而今天要聊的这部欧洲小片,可以说把这个群体拍得纤毫毕现——《后果》。 有趣的是,本片的香港译名正好就叫《废青之城》。 故事发生在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城,主角是几个游手好闲的少年犯。 其中,男主安德烈是个深柜。 因为帅气的外表,他经常受到美女追求,并为此苦不堪言。 他既没上学,也没有工作,到了16岁还无所事事,每天就跟狐朋 狗 友厮混。 最近又因为偷钱开派对,被人告上了法庭。 由于还没成年,安德烈随后被父母送去了少管所。 没想到,少管所里青春叛逆的男孩们,反而让他如鱼得水——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他就和室友交上了朋友。 但在这种地方,新人总少不了被欺负。 少管所里有个头目叫泽莱,手下有个小帮派横行霸道,整天就以欺压其他少年犯为乐。 安德烈到此的第二天,泽莱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但没想到,两人竟然“不打不相识”。 受到欺负的安德烈,反而被泽莱的“霸气”所吸引。不管是在饭堂吃饭还是在健身房里出汗,他总是忍不住地往泽莱身上看。 结果这一看,就被泽莱看穿了小心思。 很快,他就把安德烈收为小弟,每天带着他到处厮混。 如果说从前的安德烈还只是每天无所事事,干些小偷小摸的勾当,那么认识泽莱后,他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废青。 从此,嗑药、淫乱趴成为了他的生活常态; 欺凌侮辱新人,也成了他们固定的取乐活动。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偷溜出少管所去打劫火车上的学生。 安德烈完全沦为了泽莱的打手。只要泽莱一声令下,他就会像疯狗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别人教训一顿,根本不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 而泽莱打人的借口也每次都一样,就是别人欠他钱。 所谓“欠钱”,不过是因为别人不敢不接他发的烟,而每抽他一支烟,就欠他30欧元。 出于对泽莱的迷恋,安德烈成了泽莱最好的“要债人”。 一次要债要到了室友的头上,他也还是没有手软。 由于这一次次的献好,两人越走越近,安德烈以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泽莱的爱与信任。 但他万万没想到,对方只不过是在利用他的感情罢了。 在一次激情过后,泽莱说,只要安德烈能拿下最后一个“欠债人”,搞到3000欧元,他们就能一起“私奔”到荷兰。 于是,上当受骗的安德烈便以胁迫的方式,抢走了3000块钱——而被抢的,是一个跟两个儿子相依为命的单亲妈妈,她的小儿子还在襁褓之中。 事后,安德烈拿着钱走在路上,觉得良心不安,把钱藏了起来。 不料,泽莱见他没要到钱,态度立马大变,带人把他狠狠揍了一顿。 随后,泽莱又把安德烈的私密照片发到网上,彻底曝光了他的秘密。 这一下,安德烈的世界彻底崩塌了。 他不仅因为泽莱的背叛,陷入痛苦与绝望之中;还被社会道德公开处刑,成了所有人嘲讽的对象,连室友也开始辱骂他。 安德烈心中压抑已久的情绪和怒火,在这一刻爆发出来。 他用拳头狠狠教训了渣男泽莱,但泄愤之后,眼前的问题也依然看似无解。 他独自靠在浴室的墙壁上黯然神伤,影片就在这样暴烈、愤怒、孤独、无助的情绪中结束。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片名,就会发现“后果”这个词所蕴含的悲剧意味—— 男主在一个排挤自己的群体中,不断堕落麻痹自己;又在一厢情愿的爱情中,不断被欺骗、操控和玩弄。 当他看清现实后,等待他的却是种种罪行的法律后果。 影片在细节和情绪渲染上的把控,做得极为出色。 整个故事的铺垫和情绪的累积,在循序渐进中达到高峰。所以最后那一刻的情感爆发,才会带来直击心灵的冲击力。 这首先得归功于安德烈和泽莱,这两个主角的精彩演绎: 一个把性格乖戾、损人利己的小混混形象,演得入木三分,在利用人心、玩弄情感方面也渣得明明白白: 而另一个,也就是男主安德烈,则要复杂、矛盾许多。 一方面,他有着阳光帅气的外表,能够轻易俘获女孩的芳心。但这反而加剧了他内心深处对自我的不认同感,让他活在深深的负罪感以及不被人了解的孤独痛苦中。 另一方面,他又不敢直面自己的取向,只能在伪装自我的前提下去尝试、探索,以期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所以,他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推向了自欺欺人和任人宰割的被动位置。 这两种矛盾造成的冲突,也被他性格中单纯善良的本性,所抵触和放大。 比如,他为了获得泽莱的信任,违心地去做伤害别人的事情,但内心却感到极度痛苦。 为了消解这种痛苦,他又选择在酒精、毒品中麻痹自己,从而陷入无法自救的恶性循环。 不论是脆弱的友情,还是会错意的爱情,都无法让安德烈在伤害中寻求到慰藉。 表面上,他看似和泽莱一伙打成一片,走到了群体之中;可每当道别后,他都会漫无目的地独自游荡在街头。 因为不敢回家让父母见到自己的颓丧不堪,他只能在公交站台或游乐场里疲倦地睡去。 其实,每当安德烈一个人独处时,我们都能看到他温柔脆弱的那一面。 比如,他会冒着被教官惩罚的风险偷偷回家,只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宠物鼠; 比如,他最后把抢来的3000块钱还了回去,从窗口看到那一家人温馨相处的场景时,久久不舍得离去。 还比如,当父母得知他的取向而不让他回家时,他无比绝望但却什么都没说。 因为他知道,如果连家人都无法接受自己的话,那他就真的被全世界给抛弃了。 跟泽莱的欺骗相比,也许父母的冷漠,才是安德烈一步步走向绝望境地的关键因素。 毕竟面对渣男,你可以一个拳头,再一笑而过;但面对父母和整个社会的拒绝时,你要么屈服沉默,要么就头破血流。 然而,看清一切的安德烈,最终选择了一条中庸之道,他接受了真实的自己,也接受了真实的世界。 总的来说,本片以“废青”的颓丧日常,表达出了多个层次的主题,每一个都有沉重的现实根基:比如,它揭露了问题少年的暴力犯罪,也展现了边缘人群的困境挣扎。 但我个人更愿意把这部电影,当成一个残酷而真实的青春成长故事。 从安德烈进入少管所变成废青,再到他被欺骗背叛、被公开处刑,直到最终接受自己、正视现实,重新打开生活……这整个过程充满了伤痛,但他也最终收获了成长。 这其实跟每个人的青春历程大同小异——虽然我们不曾像废青一样踏上歧途,但我们也都是在怀疑、对抗、受伤中,慢慢变得成熟自信、独立勇敢。 如果说在此过程中,还能学到关于人生的一点见解的话,我想,那就是像片尾的安德烈一样,在认清自己的同时,勇敢尝试去拥抱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