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19-08-13 12:35 |
公元223年,刘备抱憾而终,三国的舞台却未因为他的离场而落下帷幕,权力的斗争依旧在继续,曹魏虎视眈眈,东吴伺机而动,而蜀汉,刘备临终前将身后事托付给诸葛亮,将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寄托在他身上,史称白帝城托孤。 [attachment=1953607] 自此,诸葛亮辅佐刘禅,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为不辜负先主之恩,而他和刘备这段君臣之谊也成为了千古美谈,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在当时,诸葛亮首先要解决的难题面对强大的魏国,他该如何北伐成功,不过很可惜,历史告诉我们,纵然诸葛亮足智多谋,最终还是无力回天,直到他的生命在五丈原走到尽头时,也没能看到蜀汉一统天下。 虽然诸葛亮的北伐以悲剧告终,但是这出悲剧也有令人深思的地方,即诸葛亮与魏国交锋多年,在实力悬殊较大的情况下,魏国明明可以速战速决,为何前前后后拖了43年才让蜀汉投降?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一方面受制于兵力,另一方面是魏国忙于整顿内部。[attachment=1953608] 时光倒流回千年前,彼时的曹操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在小说演义和民间传说里,赤壁之战规模空前,颇具传奇色彩,孔明开坛做法借来东风,火烧曹军连营,孙刘联军反败为胜,曹操败走华容道,从此与帝位绝缘。然而,这与真实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相差甚远,事实上,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落败,原因却不是所谓的孔明借东风,而是因为当时曹军大量士兵感染疫病,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古代,还未开战曹军就已经失去了作战士兵,最终败北。[attachment=1953609] 而这次失败影响深远,曹操当时为了攻打东吴,发兵至少二十万人,结果因为疫病损失惨重,这一点从曹操当时江陵都未能保住,以及此后一生再未出兵东吴可见一斑;待到魏国养兵恢复元气,曹丕登位后,为了一统天下,也为了一雪前耻,再次挥兵东吴,他一如父亲当年般自信,认为东吴不过是囊中之物,然而宿命却再次轮回,大军行至坚城江陵之下,军队感染疫病,大多数人死亡,于是不得不班师回朝。两次发兵东吴让魏国的兵力过度损耗,不复从前。 想要重振旗鼓也不是不可能,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兵力不济的情况下,魏国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征兵饱和。连年征战,百姓食不果腹,人口大量减少,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十州人口数量不及汉时一大郡。乱世之中,群雄逐鹿,好男儿都想建功立业,可一将功成万骨枯,受苦的是无辜百姓。与此同时,魏国的征兵,不仅仅是以备蜀,吴交战,还要有一部分兵力分散去防诸胡,如此一来,昔日强大的魏军在后来遇到北伐的诸葛亮也只能守而不能攻,只能无限拖延而不能速战速决。[attachment=1953610] 除了兵力问题,笔者认为,魏国花费多年才将伐蜀成功的另外一方面原因在于比起开疆扩土,魏国内部矛盾日益暴露,当务之急是抑制日益膨胀的世家大族,尤其是明帝时期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之下掌握政治主动权是首要任务,虽然外战令人头疼,但是内政却在迫在眉睫,孰轻孰重,魏国很清楚。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已经远去,那段金戈铁马的时光终究如一场梦,不过幸运的是,关于那段历史,我们还能有许多遐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