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羽毛球怎么发算犯规 初学者如何正确握拍[3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羽毛球怎么发算犯规 初学者如何正确握拍[3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沙漠之虎 2019-08-13 07:29

 羽毛球怎么发球算是犯规,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并不是很了解的,那么对于羽毛球学习者来说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羽毛球学习过程中犯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羽毛球怎么发就算犯规?怎么样正确的握拍?

  打羽毛球我们可能会认为很随意,但是如果我们的动作不正确的话可能会出现违规的情况,不仅如何还要学会正确的握拍。
  羽毛球怎么发算犯规

  发球脚违例
  在整个发球时间里,发球员的任何一脚踩线、触线或移动均属违例。当发球员准备开始发球站好位置时,发球裁判员就应该注意发球员的任何一脚有否踩线、触线,如果有的话此时还不能宣判,因为发球并未开始,一旦发球员的球拍开始向前挥动,发球裁判员不必等到球被击出就应立即宣报“违例”。
  未先击中球托
  发球时球拍与球的初接触点不在球的球托上,也就是说,球拍先击中球的羽毛部分或同时击中球的羽毛和球托都为不合法,这条规则的主要作用是限制发球员发旋转飘球。
  发球过腰
  发球时,当球拍击中球的瞬间,球的任何部分高于发球员的腰部为“发球过腰”。
  这一规则规定主要是不让发球员在高击球点把球平击过去,造成对接发球方的威胁。
  在判断球的任何部分是否过腰,首先要知道腰的部位,从人体解剖分析,腰部是从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组成,而第一腰椎大约相当于人体低一条肋骨,当击中球的瞬间,球的任何部分如果高于低一条肋骨的延长线,应被认为是过腰了(过去曾有过在羽毛球比赛时要求运动员把上衣下沿,塞进裤腰里,然后以裤腰为界来判断发球是否过腰,结果造成运动员故意把裤腰束高,以此提高击球点的弊病)。
  发球过手
  发球时,当球拍击中球的瞬间,发球员球拍的拍杆没有指向下方,使得整个球拍拍头明显地低于发球员的握拍手部(习惯称“发球过手”)。
  这一规则规定主要是不让发球员用垂直与地面的平拍面发出进攻性的平射球,而要求发球员的球拍面只能以向上的方向击出,使球以向上的弧线越过球网。
  判断这一违例时要掌握三个方面:一是球拍击中球的瞬间;二是球拍一定要明显低于发球员的手部;三是如果发出去的球的飞行弧线是平的射向接发球员的话,判发球“过手违例”不会有错,这一点为重要。
  延误发球
  发球员的挥拍不是一次性连续向前把球击出(习惯称“发球假动作”)。
  发球员在开始向前挥拍后又改变挥拍方向,或在挥拍的过程中有停顿使对方受骗,这些均属发球违例。
  羽毛球握拍常见的错误动作
  初学者在学习基本握拍方法时,主要容易出现以下一些错误动作:
  1.击球前握拍太紧,掌心与拍柄没有留有空隙。直接影响了握拍的灵活变化,同时也影响了击球瞬间的发力。
  2.握拍时,小鱼肌未和拍柄末端齐平,形成拍柄末端外露。这在双打发球、平抽挡和封网时是正确的握拍方法,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同样,过于后握球拍也是不合适的。
  3.采用“西方式”握拍法握拍。这种握拍方法在羽毛球击球中,主要在近网扑球和封网时才较多使用。
  4.“一把抓”握拍,即食指低于拇指与中指并拢握拍。
  5.食指过于前伸,直接按在拍柄上部,造成在击球瞬间难以握紧球拍发力。
  初学时出现一些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即使你有幸得到了高手的指点,也会由于你对击球的要领尚未完全掌握,握拍也会经常走样,以至常常又回到原来的错误动作上。这些错误习惯一定要及时的避免才行。
  因此,在练习击球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一个随时提醒自己“检查握拍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尤其重要,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会正确的握拍方法也就不难了。
  羽毛球正确握拍方法-正手握拍法
  正确的握拍方法是基本的羽毛球技术。不会正确握拍,后面的击球方法、发力方法等等就无从谈起。所以,掌握正确的握拍姿势是一个很基本的因素。
  多数的主动击球都是以正手的姿势进行,而其他的握拍方法也都是从正手握拍法加以变化而来的。所以我们先介绍正手握拍的正确方法:
  握拍之前,先用左手拿住球拍,使球拍与地面垂直,再张开右手,使手掌下部靠在球拍的握柄底托部位,虎口对着球拍框,小指、无名指和中指自然并拢,食指与中指稍稍分开,自然弯曲并贴在柄上。
  正手握拍法的技术关键有两个,一个是要放松,一个是要灵活,以便使手指能在击球的瞬间大限度的发挥出力量。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打羽毛球的相关知识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羽毛球初学者我们一定要及时的规范的握拍的姿势,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正确握拍的姿势,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帮到大家。


查看完整版本: [-- 羽毛球怎么发算犯规 初学者如何正确握拍[3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