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在日本幼儿园 没看到垃圾桶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我在日本幼儿园 没看到垃圾桶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假正经也 2019-08-05 11:14
钱书慧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一个月了。对于垃圾分类,大多数人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这也触及到我的知识盲区。由此可见,垃圾分类实施的重点在于知识普及,而知识普及又和教育紧密相连。

今年6月份我跟着老师和学妹们来到几所日本学校教育考察,最惊奇之处在于发现学校把环境创设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涵盖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保护环境,更不用提简单的垃圾分类了。

环境创设,即校园的环境布置与设计,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若是学校环境如同春雨一般滋养学生,便能够激励学生各方面成长,达到良好意识养成的效果。

环境创设好不好,从校园垃圾桶一看便知。日本的幼儿园、小学和大学的垃圾桶都不尽相同。通常,幼儿园里不设垃圾桶,这是为了保持环境的纤尘不染,干净整洁,给幼儿们创造符合生长活动的条件。并且一切产生的垃圾需要自己带回家解决,在避免了幼儿们扔错垃圾的情况出现的同时,又给学校的清洁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园区不设垃圾桶也培养了幼儿们的环保意识,因为生产的垃圾只能悉数带回家,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少制造垃圾,进而培养节俭节约的意识。在小学里,每班教室会放置两个垃圾桶,可燃物垃圾桶和不可燃物垃圾桶。我观察到的现象是:小朋友们午休清扫教室时会将灰尘扔进不可燃物垃圾桶。到了大学,垃圾分类变得更细致了。在我所到的大学里,每一楼层的角落都会放置三个垃圾桶,可燃物垃圾桶、不可燃物垃圾桶、资源垃圾桶,旁边还有一个小垃圾桶,专门用来收集塑料瓶盖。

环境创设和学生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学生们同样改变着校园环境,比如说教室布置这一块。幼儿园的教室通常是由学生布置,在我所去的那间教室里,各种手作装饰物装点起了整间教室的温馨格调,屋檐悬挂的晴天娃娃、窗户上贴的纸片人形和窗花、墙壁上贴的折纸作品等。布置教室所用的原材料都是可回收类的纸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成为教室的创作者和设计者的过程中,已经渐渐体会到了动手创作的乐趣,感受亲身体验的感觉,生活教育由此可见。让学生参与环境的创设,这种活动的参与能引发学生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同,也更加爱护,从而体现环境保护教育的作用。在小学里,教室同样是由学生动手布置,并且班主任的风格会影响班级环境的创设。假如班主任擅长美术,那么教室里就会充满各种学生画作、立体的纸制动物等手作。学生们在动手过程中,通过接触种类繁多的物品,悟出人与环境的共存关系,习得垃圾分类的知识。此外,小学每天的日程安排里有一项清扫校舍活动,是在午休时间进行的。一间教室里,通常会有10个拿着抹布抹地板的学生,2个扫地的同学,其余学生就帮忙搬课桌椅。总之,清扫活动会使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大学教学楼的走廊一角里,摆设了许多由报纸、瓶盖等生活用品作为原材料的艺术作品,体现出满满的“变废为宝”的意义,让原本的废弃物重焕新的生命,一下子升华到了艺术层面。

可以说日本的垃圾分类是从小抓起、从小教育的,不仅仅是从书本知识层面培养,最关键的是从自我体验和感受中得到的。如果学生从小就学会和自然相处,那么必定不会去做破坏环境的那个人。据说接下来上海各所小学也要开设一节专门的垃圾分类课程,先从知识普及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念,那么是否未来我们也能借鉴日本的教育模式,添加更多带有活动性、自主性色彩的操作环节在课程设计之中,也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垃圾分类须躬行。


至尊狼王 2019-08-06 00:04
这个垃圾分类也确实要从小培养的


查看完整版本: [-- 我在日本幼儿园 没看到垃圾桶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