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心衰是种渐疾[4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心衰是种渐疾[4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19-07-23 07:35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原因造成心肌损伤后,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心室泵血功能降低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渐进性疾病。
  心衰的早期症状:一般体力活动时病人既感到疲劳、四肢无力,休息后则能减轻或消除。在进行稍剧烈的活动时,如走路稍快些、上楼的速度稍快时则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前进。这些表现则提示左心衰竭出现的早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心脏功能逐渐减退,即使是一些轻体力劳动或活动,也会感到气短、呼吸困难。夜间睡眠时总能感觉枕头低或希望头侧的垫子能垫高一些。右心衰竭的早期症状主要是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右上腹有时疼痛、尿量减少、体重逐渐增加,手、足等皮肤有紧绷感等。
  
  大多数心衰病人经过正规治疗后处于稳定状态,首先按照医嘱口服药物治疗,当然需要病人的自我管理很重要,尤其是水的控制。大多数心衰病人平时口渴,进水多时排尿困难,加重心衰。因此水的控制极其重要,首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记录24小时出入量:入量包括输液体量(输液病人)、饮水量(其中汤、奶、水果含水量、喝水量)等;出量主要为尿量,部分病人包括呕吐物量、腹泻量等。记好出入量,首先要了解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而且要了解食物中水的含量,见列表。
  2、监测体重:每日测定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如在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kg以上,应考虑患者已有钠、水潴留(可为隐性水肿),或每天体重的增加达1 kg以上,需加大利尿剂剂量。
  3、限钠:心衰患者的潴钠能力明显增强,限钠摄入很重要;要避免成品食物,因这种食物含钠量较高;钠盐摄入:轻度心衰2~3g/d,中重度心衰患者应<2 g/d。慎用盐代用品(尤其肾功不全者)。
  4、限水: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30 mmol/L)者,液体摄入量应<2L/d。
  5、心衰病人喝水方式:应“文雅”喝水,即喝小口水缓慢的咽下,若口渴明显,需要控制入量,可口中唅冰块解除口渴感。
  
  表1 水果及食物含水量
  名称重量(g)含水量(g)名称重量(g)含水量(g)西瓜10079葡萄10065甜瓜10066桃子10082西红柿10090杏子10080萝卜10073柿子10058李子10068香蕉10060樱桃10067橘子10054黄瓜10083菠萝10086苹果10068柚子10085梨子10071广柑1008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心房颤动(房颤)已经是我国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上升而增加,据统计我国人群患病率约为1%,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4%,而8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达7.5%,据此推测我国共有房颤患者约1000万人。
  

正常人心跳在60-100次/分之间,节律规整,而房颤时心房跳动的频率可达到350-600次/分,节律紊乱,心房丧失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近似于蠕动。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血液在心房内瘀滞、血流缓慢,就容易形成血栓,特别是左心耳形成静脉样血栓,血栓从心房脱落至全身动脉系统形成栓塞,脱落到脑部就是脑栓塞(脑卒中),可导致死亡和偏瘫。目前的研究显示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比正常人增加5倍,15%-20%的脑卒中是由房颤引起的,脑卒中的致死和致残率可达到50%,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另外血栓也可脱落到肢体动脉引起缺血坏死,严重时需要截肢,导致残疾;还可脱落到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等给重要脏器供血的血管,一旦发生栓塞可导致相应的器官缺血坏死,后果也不堪设想。所以为了降低房颤栓塞发生率需服用抗凝药物,这是房颤治疗非常重要的部分。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房颤患者都需要服用抗凝药物呢?那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果是瓣膜病导致的房颤,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是一定要抗凝的,因为瓣膜病房颤是脑卒中极高危人群,可使卒中风险升高17倍,所以必须抗凝,否则发生卒中的可能性非常大;另外一种情况是非瓣膜病性房颤,目前临床医生常用的方法根据患者CHA2DS2-VASc评分即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多少来决定是否需要服用抗凝药物,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不全(1分)、高血压(1分)、年龄≥75岁(2分)、糖尿病(1分)、中风/短暂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病史(2分)、年龄64-74岁(1分)、性别(女性),一共7项,总分9分,得分越高,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就越高,目前将评分≥2分的人定义为高危人群,必须服用抗凝药物预防卒中;1分为中危,可考虑服用抗凝药;0分为低危人群,可以不服用抗凝药。当然服用抗凝药还要考虑出血风险


查看完整版本: [-- 心衰是种渐疾[4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