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虎 |
2019-07-03 09:15 |
提起南高加索地区,你想到的是什么?有人说这是欧亚大陆的要塞,纷争不断的火药库;有人说这是上帝的后花园,巍峨的欧洲之巅闪耀着冰雪的光芒,林荫翳翳,泉流淙淙;有人说这是古文明的发源地,各种信仰宗教汇合于此;有人说这是酒神的国度,古老的酿造工艺,浓郁的香气…… 不过,大概更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南高加索?在哪里?” 追寻着心之所向,走入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与格鲁吉亚,近年来,这两大国度正逐渐成为国人青睐的目的地。同处南高加索地区,它们虽相邻接壤,然文化习俗、自然面貌却大不同。一个信奉伊斯兰教,一个信奉东正教;一边是风与火的奇幻,另一边则是雪山与酒庄的浪漫;一边是豪气的石油之国,高耸的摩天大楼彰显其富有,另一边则是质朴的田园风光,宁静的修道院里回荡着一遍又一遍的吟唱。今天,就跟着凤凰网旅游全球GO,走入南高加索的神秘之境。 文:向瑜 部分图片:邱灵、林东明 想了解更多南高加索的攻略及行程路线,关注凤凰网旅游微信(travel_ifeng),回复“南高加索”即可收取。
南高加索 “我怎么能够忘掉那俊俏的峰峦,淙淙的流泉,荒漠无际的平原,炎热的旷野,忘掉我们曾共享那心灵的青春感应的地方。在这里你或许能够找到那心里的可爱时日的回忆,那种种强烈的热情的矛盾。”——普希金《高加索的俘虏》 南高加索并非一个国家,而是黑海和里海之间的一个区域。高加索山脉作为亚欧大陆分界线(乌拉尔山脉—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的一部分,从北部平坦的俄罗斯大草原为起点,一路向南延伸至亚美尼亚高原。地处西方与东方的交汇点,占据着欧亚大陆的要塞位置。对于南高加索而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是祝福,同时又像是一种诅咒:古罗马帝国、波斯帝国、蒙古王朝、奥斯曼帝国、沙皇俄国……周边强权的更迭,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历史的漩涡中历经沧海桑田。
南高加索 如今,硝烟已散,对于普通旅行者而言,南高加索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地理名词。它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今天带着厚重的历史与丰富的故事,成为距离我们不远处的隐秘之地。更多时候,我们只从电视和新闻里看到南高加索的身影,无论是“火之国度”阿塞拜疆,或是“上帝后花园”格鲁吉亚,与它们关联的形容词大多是神秘、壮美、奇幻、纠葛,任一关键词都足以刺激我们的神经,心驰向往。今天,就随着我们亲身前往这片秘境,感受欧亚十字路口的烈火之都和美酒天堂。 一、一眼千年的穿越 时间的跨度在阿塞拜疆仿佛被压缩了,在远古和现代之间划下一条模糊的界限。阿塞拜疆历史之久远,从戈布斯坦保留地的史前遗迹得以窥见,那些五千至两万年前的岩画便是史前文明最好的载体,甚至让人认定阿塞拜疆便是伊甸园之所在。这里曾联结了数个历史上的古老帝国,欧亚大陆的文明在此处碰撞,苏维埃的镰刀铁锤与清真寺的拱弧圆顶在这里交汇。时光流转,一切历史过往已褪去往昔的波澜,平静地在各大展馆中为人们展现着记忆里的几许繁华。
阿塞拜疆 与此同时,坐落于石油储量丰富的里海之滨,丰富的能源供给也催化着阿塞拜疆经济的腾飞。海岸上密布的钻井平台,向世人宣告着这一古老国度,正插上工业现代化的翅膀,向前快速发展。
阿塞拜疆 新与旧的融合,在首都巴库体现得尤为明显。穿过沙漠地带,一脚踏进这动感的国际化大都会。行走于其中,领略城市天际线的独特魅力。轮番上阵的欧洲建筑装饰华丽,叫人由衷赞叹;四方巍峨的苏俄时代印记,自眼下大规模铺开,给人以震撼;一众后现代建筑师擦拳磨掌,用缤纷作品为这片土地添上浓墨重彩的笔触,就连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也忍不住在此处留下一份杰作。远望城市地标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流动的曲线和谐融入自然,每个面向都展现着各不相同的美,生动地演绎着“世界有360度,何必局限于直线”的理念。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越过一众豪华宅第,巴库老城区就这么触不及防地出现在眼前。锯齿状的围墙在老城区四周围成优美的弧线,置身其中,从西尔万沙宫殿平台放眼望去,更是有种一眼千年的穿越感。从阿拉伯时代的清真寺,一直延伸到远处的火焰塔,造型夸张的巨大高楼直插云霄,完美诠释了这座城市世俗化的进程。
巴库老城区 二、奇幻的火之国 阿塞拜疆国名源自古波斯语,意为“火的国度”,这里不仅有建于17至18世纪的拜火庙(Ateshgah),还有摩登的地标建筑“火焰塔”,更有多处持续燃烧的火种,无不见证着这个国家古老的信仰传统,对火满怀崇拜和敬畏。
“火的国度”阿塞拜疆 土库曼斯坦有闻名于世的“地狱之门”,阿塞拜疆则有据传燃烧了四千多年的“火焰山(Yanar Dag)”,任由风吹雨打也不曾熄灭。早在13世纪,著名探险家马可·波罗便曾记录下阿塞拜疆这道奇妙的火焰,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行经此处,也感慨这一国度的神秘现象,将“火之国度”的名号传播至世界各地。
火焰山(Yanar Dag) 虽说是“山”,阿塞拜疆的火焰山实则是一个低矮的小丘,坐拥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些可燃气体有时会从岩石的断面裂缝中迸发而出,经意外点燃之后持续燃烧,便成就了当地独特的风景。火焰山并没任何的围栏,高挑的火焰焦躁不安地舞蹈着,滚滚热浪迎面袭来,像是伸出了一只无形之手,将探身向前的旅人不由地逼退几米,颇有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拜火庙(Ateshgah) 在巴库以南还有一处奇特的景观——泥火山,这群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地面而形成的小丘,可以轻易颠覆你对“火山”的认知。这里没有岩浆喷发时的惊心动魄,反倒像是一群可爱的火山“宝宝”。它们以极缓慢的速度冒着泡,偶尔吐出泥浆,洒落周围。当你近距离地走近这些泥火山群时,脚踩粗旷原始的地面,有种踏足月球表面的即视感。
泥火山 也许,只有在这样的阿塞拜疆,才得以瞥见旅途中的别样魅力,满足了旅人们或猎奇或探索的欲望。 三、味蕾和嗅觉的飨宴 告别迷离魔幻的“火之国”,跨进有着“上帝后花园”之称的格鲁吉亚。虽然同样背靠高加索山脉,格鲁吉亚的地形气候与阿塞拜疆却相差甚远。
格鲁吉亚 如果说阿塞拜疆是风与火的国度,以粗犷的荒漠和热烈的火焰叫人动容,仿如烈女般呈现;格鲁吉亚则像温婉可爱的女子,雨水相对充沛,土壤也更肥沃,从镶嵌着老教堂和瞭望塔的山景,到蔓延着葡萄园和村落的绿色山谷,格鲁吉亚将原生态的高加索田园风光毫不保留地展现在你面前。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的国名源于希腊语,含义为“农业”。直至今天,农业也是支撑格鲁吉亚的主要产业,尤以葡萄种植、葡萄酒产业为主。说起葡萄酒,大众首先联想到的通常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殊不知,在东面的亚洲还有格鲁吉亚这颗遗珠。
格鲁吉亚的葡萄 苏联人引用考古证据表明,格鲁吉亚拥有超过八千年的葡萄种植历史,比拥有三千多年葡萄种植历史的法国还悠久,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这里更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陶罐酿酒之法,是名副其实的红酒摇篮之乡。
红酒摇篮之乡 格鲁吉亚主要有三大葡萄产区:Kakheti、Kartli及Imereti,当中又以位于东边山麓的Kakheti最为重要,这里贡献了全国近七成葡萄的产量。拥有好的材料,还少不了好的酿造技术,才不枉费葡萄园里天赐的果实。
酒窖 古老独特的陶罐酿酒术至今依旧在格鲁吉亚盛行,酿酒人将处理过的葡萄连梗、皮和籽,全部放入陶罐,长埋地底,进行发酵。通过这种操作,能将葡萄最大的特点彰显出来,赋予其更明显的单宁口感,又不会过于涩口,优雅醇厚。也无怪乎在苏联人眼中,世界最好最纯的美酒是格鲁吉亚红酒,而非法国红酒。
古老的陶罐酿酒术 四、离上帝最近的教堂 从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驱车数小时的车程,抵达高山地区的卡兹别吉小镇。这里是登山爱好者和滑雪者的天堂,格鲁吉亚境内第三高的卡兹别克山在澄澈的蓝天下,顶着皑皑白雪,在阳光下映射着金光。
卡兹别克山 格鲁吉亚境内山峰虽多,卡兹别克山却是公认最为壮丽的一座,因而也被称作“高加索之魂”。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到人间,宙斯为了惩罚他,便将其关押在卡兹别克山顶的洞穴中。
卡兹别克山 要前往卡兹别克山,需沿着军事大道(Military Highway)一路盘旋而上,这条由俄罗斯援建的道路连接着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也是亚欧之间的重要通道。一路风光秀丽,郁郁葱葱的青山与静谧的湖面相互映照,途中更会经过标志性的建筑——俄格友谊纪念碑。只是碑上的图案越是绚烂,就越发显得这两国的情仇恩怨何其复杂,两国人民之间的命运何其纠葛。运气好的时候,更会在此处看到整片云海,气势之磅礴,语言与影像皆显得乏力。
俄格友谊纪念碑 抵达卡兹别克山脚下的小镇,抬头便可望见雄伟的山峰,以及圣三一教堂的尖顶。徒步前往,当你穿过一片片静幽葱郁的树林,喘着气抵达山坡之际,任耳边的风呼啸而过,有种天地苍然的开阔感。再听着卡兹别克山民弹奏着传统乐器,吟唱一首高昂的格鲁吉亚乐曲,望一眼银光闪闪的卡兹别克雪山和圣三一教堂,遗世而独立,直击心灵,震撼不已。
圣三一教堂 格鲁吉亚的教堂、修道院之多,且常常占据风景极佳之处,圣三一教堂则被称作离上帝最近的那座。此情此景,不禁让人遥想若干年前,在交通闭塞、缺乏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年代,人们是如何修建这座全欧洲海拔最高的教堂,叫人不得不感叹信仰的力量。身处如此极致的风光,仿佛与自然合一相通,重拾敬畏之情。 | 南高加索5日游,详细行程请后台回复“南高加索” DAY1 飞抵阿塞拜疆巴库——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巴库老城区——火焰塔 DAY2 火焰山——拜火庙——戈布斯坦国家保留地 DAY3 陆路过境格鲁吉亚——卡赫季地区——波得比修道院——西格纳季小镇 DAY4 阿娜努日要塞——俄格纪念碑——卡兹别克山 DAY5 卡兹别克徒步——圣三一教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