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弯腰 |
2019-06-29 08:20 |
曹操以主要精力扫平北方,完成并巩固北方的统一时,孙权接过父兄的旗帜,基本上也完成了江东的统一并巩固之。只有刘备还茫然不知所措,疲于奔命,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飞乱撞,找不到立足之地。
实际上也该刘备这个倒霉蛋时来运转,遇见司马徽,给他推荐“伏龙凤雏”,也让他抓住了“救命稻草”,在请诸葛亮出山时,刘备与诸葛亮来了一场“隆中对”。这此“隆中对”让刘备茅塞顿开,找到了奋斗的方向,确立了他的基本方略。刘备也发出了“如鱼得水”的感慨!这个方略就是首先自己要统一西南,建立根据地,同时要“东联孙权、北拒曹操”。无疑,这个方略是非常正确的。
于是接下来,刘备按照这个方略,先是建立孙刘联盟,在诸葛亮和鲁肃的推动下,这个联盟很快建立起来。对曹作战的第一次巨大胜利——赤壁之战——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孙刘联盟,没有这个做基础,没有这个方略,恐怕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对于正确的方略,执行起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刘备感情用事,没有夺取刘表的荆州,丧失了不少的机会,实际上这就已经开始违背了当初的正确决策方略。后来费了不少周折,从东吴那边借荆州,以此为基础又夺取益州。可是夺取益州后,又不归还荆州,有点失信抵赖,这就让彼此失去了信任,开始动摇孙刘联盟的基础。
在这后面还发生了不少事情起到了破坏孙刘联盟的事情。双方的动作都不小,孙权背盟三条罪状:绝婚、袭三郡、夺荆州,动作都很大,而反观刘备方首先关羽煽动吴砀、袁龙叛乱,还好诸葛亮立刻派马良前往孙权处交好,双方有著一时的和平。 但是当孙权真的有危难之际,刘备关羽故态复萌。 曹操发动第三次濡须口之役,这次战役是最庞大的一次,兵力二十六军加上曹操本军。孙权寄望盟友的支援-当然他也知道希望不大,果不出孙权所料, 刘备非要等到曹孙战到难分难解才发动下弁之战、关羽则毫无动静(一年后刘备关羽的汉中之战、襄樊之战两路大军历历在目,可见刘备关羽连敷衍都不愿意),孙权再度独自抗战。 这场战役曹操方司马朗病逝、孙观伤重不治;孙权方也折了董袭,但是最重要的,是濡须口被曹操所夺,孙权只能称臣求和。
即使心灰意冷,孙权还是决定做最后一次试探,他为他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以确定彼此的友好关系,结果?孙权成狗? 事已至此,没什麼好说的,刘备关羽既然不顾同盟之谊,那就别怪孙权之无义。
荆州(南郡)本不是问题,是刘备关羽的态度让它变成问题。 孙权借南郡给刘备、要求归还荆州三郡却不包含南郡,可见孙权一开始愿意将这等对江东安全之要地归属权当作是对盟友的信任。 甚至到了「湘水之盟」还明定湘水之西之地属刘备,让刘备确实有了南郡的主权,孙权自此不能对荆州(南郡)问题提任何意见-前提是,刘备尽盟友义务。 刘备方尽了吗?没有。反倒继续趁著曹孙对峙的局势放任关羽威胁挑衅恐吓呛声煽动东荆州渔利。接下来的“湘关夺米”彻底让刘备和关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实际上,双方对于孙刘联盟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并不到位。在当时的形势下,联盟在,则吴蜀存;联盟破,则吴蜀败。吴蜀一旦失去了信任,彼此猜忌加深之后,东吴也就想方设法的夺取荆州,并别无选择地杀掉了镇守荆州的关羽。那么孙刘联盟的基础再一次受到了严重的动摇。虽然诸葛亮极力争取维护这个联盟,但是刘备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也就再一次背离了原来正确的方略,发兵攻打东吴,使诸葛亮,鲁肃,马良等人苦心经营孙刘联盟彻底崩溃。
吴蜀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孙刘联盟彻底破灭,而夷陵之战,蜀大败,几乎精英丧失殆尽,国力大为损耗,元气大伤,大大削弱了其实力,实际上这种吴蜀内耗,也大大增加了曹魏的机会,使得曹魏有机可乘。
刘备死后,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吴蜀联盟又有一定的修复,但是作用已经不大了。刘备这些背离“隆中对”正确决策的举动,完全打乱了诸葛亮的计划,也让他一筹莫展。但是身负托孤之重的诸葛亮又能说什么呢,还要勉为其难的支撑,还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持。
当年“隆中对”的正确方略决策已经支离破碎,夷陵大败,使得国内元气大伤,真的让诸葛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他的六出祁山,对曹魏基本没什么大的威胁,但是对于蜀汉内部的消耗肯定很大。这个时候,诸葛亮也是“错上加错”了。他对于长期的计划已经没有多少兴趣了,因为很多前提已经丧失了,他急于求成也只能是徒劳无功。如果诸葛亮需要检讨的话,有什么错的地方的话,我想应该就是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