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三国国士之风的将领--凌统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三国国士之风的将领--凌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学会弯腰 2019-06-27 09:20
凌统他爹凌操是个不折不扣的游侠,三国志记载:“(凌)操,轻侠有胆气”,是孙权部下的一员虎将,不幸的是凌操跟随孙权征讨黄祖的时候,冲锋过猛中流矢死了。 那时凌统才15岁,都说虎父无犬子,凌统习传了凌操勇猛的作战风格,相传凌操的尸体就是凌统奋力抢回来的。而在其他方面,小小年仅的凌统也表现的让大家相当满意,他作风硬朗,果敢刚毅,大家对他都很放心,所以就向孙权推荐凌统,而孙权对故将后代也是相当宠爱,让凌统接手他父亲的原班人马。

八卦一下,孙权孙策旧将陈武十分宠爱,三国志记载:“(陈武)尤为权所亲爱,数至其家”。后来孙权在逍遥津被张辽偷袭,幸的一干将领拼死抵抗孙权方得安全,这些将领就包括甘宁和凌统,陈武也在其中,不过他落了个奋战而死。他死后“权哀之,自临其葬”。更加夸张的是江表传,江表传曰:权命以其爱妾殉葬,复客二百家。可见孙权是多么的厚待陈武。而把三国志里面凌操和陈武比较发现他们2人有很多相同点。三国志记载:“(凌)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兴,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而对陈武则是:“孙策在寿春,武往修谒,时年十八,长七尺七寸,因从渡江,征讨有功,拜别部司马。策破刘勋,多得庐江人,料其精锐,乃以武为督,所向无前”。凌操和陈武都是孙策旧将,孙家基业就是他们这些人打下的,而且都是打仗不要命,一个是“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一个是“所向无前”,最后都是战死沙场。所以从表彰功勋上来讲,适当厚待也是应该的,而且他们是孙策的人马,孙权从孙策手中接过孙家基业的时候是孤家寡人,所以培植亲信是必要的,而豪迈之士是培养心腹的不二人选,所以孙权是十分看重凌操和陈武,而凌操死的早,所以孙权就把他的博爱转到凌统头上,凌统死后有继续转到凌统儿子头上,转来转去不亦乐乎。

凌统接手他父亲的原班人马不久就出了乱子,凌统竟然手刃了同僚陈勤。话说凌统随孙权攻打山贼,当时孙权在破保屯处的山贼后先行撤退,留下凌统与都督张异等部队将余麻屯的一万多山贼包围,待机攻击。就在包围阶段的一次酒会上都督陈勤因为喝酒这点小事与凌统发生冲突,“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这下可把陈勤气炸了,陈勤估计也是土匪习气浓厚,睚眦之怨必报,就骂起凌统来,而且越骂越兴起,顺带还侮辱起凌统的父亲凌操,古代人最重孝字,面对陈勤的侮辱,凌统只能是“流涕不答”。毕竟大家都是兄弟,他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整个酒会他都没有和陈勤顶嘴,这就很难得可贵,毕竟当时他和陈勤是同僚关系,不是上与下的关系,他不与陈勤相争是因为他的度量。可是一个人的度量是有限的,可惜陈勤到死的时候都没有理解这条普通的道理,酒会结束后,在回营的路上陈勤依然是喋喋不休,继续侮辱凌统,这下凌统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拔刀怒砍陈勤,没有几天陈勤就不治而死了。对于砍死陈勤这个事实凌统也是懊悔,到攻打山贼的时候凌统对部下说“除了战死,无以用来谢罪的”。就身先士卒,率部猛攻,很快就大破敌军,不过万幸的是凌统没有战死。班师回去后,凌统负荆请罪,不过孙权知道凌统果敢刚毅,国家又缺凌统这样的人才,而且更是功臣之后,就让凌统将功补过了。

而后来在建安十三年凌统跟随孙权征讨黄祖时没有让孙权失望。当时在江夏黄祖部的配置的火力相当强大,在三国志董袭传里是这样记载的:“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廫,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袭与淩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 ”。而后凌统是:“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城,于是大获”。凌统的作战风格和他老子是一个摸样。

再八卦一下,在此次战役里甘宁为什么没有什么发挥作用呢,按理他刚刚效命东吴该竭尽全力表现自己,三国志【卷四七 吴书二 吴主传】也只是记载:“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里面没有甘宁什么事情,而甘宁传记也是一样,三国志曰:“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其实"遂授宁兵"已经解释的很清楚,此次战役甘宁根本就没有将兵,估计就是跟随孙权左右而已,我想大概有2个原因。第一:孙权可能是想做好保密的工作,毕竟甘宁在黄祖那里呆过3年,熟悉那里的详细情况,因为本来黄祖就和孙权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如果让黄祖知道甘宁投奔了东吴,黄祖一定会严密提防的,如果做好甘宁没有来东吴的保密工作,那么攻打黄祖可以起到攻其不备的作用,毕竟甘宁了解黄祖部驻防的详细情况,这样可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二:是甘宁自己不愿意从当前锋,毕竟黄祖那里还有自己共处多年的袍泽,而且还有自己的恩人苏飞,是苏飞给了他投奔东吴的机会,让他杀戮故人他绝对不会干的。上次我写的帖子《千古奇冤--甘宁射杀凌操》里说话有些偏颇了,我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甘宁投奔东吴时是不是只身前往的,我要在这里深刻检讨一下。吴书曰:“飞知其意,乃要宁,为之置酒,谓曰:“吾荐子者数矣,主不能用。日月逾迈,人生几何,宜自远图,庶遇知己。”宁良久乃曰:“虽有其志,未知所由。”飞曰:“吾欲白子为邾长,于是去就,孰与临版转丸乎?”宁曰:“幸甚。”飞白祖,听宁之县。招怀亡客并义从者,得数百人。”也就是说甘宁带了数百人前去东吴的,这样看来甘宁有可能真的射杀了凌操,这数百人里可能就有佐证者,那么我们就姑且当甘宁射杀了凌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烘托凌统的光辉形象!

于是在凌统在一场酒会上和甘宁发生冲突了,都说甘宁射死了凌统的父亲凌操,凌统对甘宁是耿耿于怀,估计喝了点酒,头脑热起来后,想要为父亲报仇,凌统就起立舞刀,当然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甘宁也不是个识相的主,别人大都选择回避,甘宁倒好,一点也不理亏,好像怕在众人面前丢脸,也不甘示弱站起来要舞双戟。好在当时有和事老吕蒙在,吕蒙见他二人有相斗之意,就操刀挟盾挡在中间将二人分开,然后凭借自己在东吴的威望及三寸不烂之舌好歹将欲火拼的二人分开。而孙权知道凌统因为父仇记恨甘宁,就让甘宁率兵改驻其他地方,以避开凌统。


建安二十年,凌统跟随随孙权攻打合肥。不料战事不利,屋漏偏逢连夜雨,军中又瘟疫流行,孙权不得不宣布撤军。然而撤退的时候出了乱子,大部队撤走后,只有吕蒙、蒋钦、凌统、甘宁以及亲兵一千多人跟随孙权驻在逍遥津北。不料被张辽看出破绽,孙权现在在逍遥津北的部队是孤军,就乘机率步骑发动袭击,东吴军队是猝不及防,孙权得力爱将陈武力战而死。甘宁、吕蒙、凌统奋力抵挡、与曹军死战。当时凌统率亲兵300人掩护孙权撤退,为孙权的撤退赢得时间。凌统拼杀良久,身边的侍卫都战死了,自己也受了很 多处创伤,手刃数十人后,感觉孙权成功撤退,便且杀且退,当时是桥败路绝,幸好凌统水性好就潜水而回,在对岸的孙权“权既御船,见之惊喜”,当凌统悲痛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侍卫们无人生还时,孙权便劝慰凌统道:“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由此可见凌统在孙权心中的地位!此后孙权拜凌统为偏将军,加倍拨配兵马。

上面比较过凌操和陈武,这里比较下凌统和陈武。陈武是:仁厚好施,乡里远方客多依托之。而凌统则是: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统素爱士,士亦慕焉。也就是说凌统在军界和文化界都很吃得开,难得孙权对他宠爱!对于凌统究竟什么时候死的,历史界有2种看法,第一种是凌统死于49岁,第二种是死于29岁,我同意第二种看法。对于逍遥津之役凌统应该受到很重的伤,语见《吴书》:统创甚,权遂留统于舟,尽易其衣服。其创赖得卓氏良药,故得不死。注意凌统受伤后是潜水回来的,满身是伤然后再在河水里侵泡,就算有灵丹妙药也会留下后遗症的,估计逍遥津之役没有多久凌统就病逝了。对于凌统身死孙权是十分悲恸的,“权闻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

凌统病逝的时候留下2个儿子,长子凌烈、次子凌封,多才5、6岁,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凌统大概是29岁病逝的。东吴将领结婚应该不会太晚的,江南多美女,什么周郎、孙郎让无数美女尽折腰,咱们的凌郎也不错,估计20出头就结婚了。孙权对凌统的遗子是宠爱有加,把他们收养在皇宫里,视为己出。三国志里面描写的很生动: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一句“此吾虎子也”倒是道出孙权对凌统的敬重

假正经也 2019-06-27 12:11
看来凌统之勇果不亚于甘宁也!只是在小说里被埋没了。

至尊狼王 2019-06-28 00:18
看来也是一只不错之人。。没怎么留意。

白海豚 2019-08-25 14:35
凌统应该也是位还不错的将领。

icewizard 2019-10-14 21:27
凌统血性,有节度。

yyh651127 2023-12-11 15:11
灵通也是个顾全大局之人

wdwdwdwdwdwd 2023-12-15 19:15
这个人应该还行

zhdf 2023-12-18 10:18
icewizard:凌统血性,有节度。 (2019-10-14 21:27) 

真的是这样的,凌统还是不错的。

shanghaidygl 2024-03-02 16:02
凌统(189年-217年,一说189年-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

coolchick 2024-04-17 09:37
平时都没怎么注意这位十八线的角色


查看完整版本: [-- 三国国士之风的将领--凌统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