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约翰尼·德普的56岁生日。 作为好莱坞最受欢迎的男神(之一),他已经被全球迷弟迷妹们爱了几十年。 从《剪刀手爱德华》到《艾德·伍德》; 从《加勒比海盗》到《查理与巧克力工厂》。 德普的风格似乎一直在变,又似乎一直没变。 他身上的矛盾性让人很难用简单的几个词进行概括。 神秘而忧郁,智慧又性感。 可成熟可中二,可逗逼深沉。 还有比这更有趣的男人吗? 反正鱼叔是找不出第二个了。 然而令人深以为憾的是,自杰克船长之后,德普的存在感在一路走低。 近十年来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细细数来似乎也仅有疯帽子和格林德沃。 格林德沃刚定角时还一度遭异议,直到影片上映后才因出色演绎而被肯定。 再加上至今仍众说纷纭,已陷入罗生门的家暴事件,也多多少少影响了他的美誉度。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吧。 面对戏里戏外的坎坷挫折,曾经无所不能的杰克·斯派洛船长是如何应对的? 答案,也许就藏在他最新的作品中—— 《教授》 The Professor 众所周知,杰克船长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 只要我在海上航行得足够快,死神就追不上我。 但在这部新作中,离开海洋与战船的他,一踏上陆地,就被死神找上门来。 他饰演的理查德,一名大学文学教授,刚刚从医生处得知了一个噩耗: 罹患晚期肺癌。 不治活六个月,治了活一年的那种。 对此,他的反应是: 尽管生活相当操蛋,但至少还是仁慈地给了他六个月时间。 六个月的缓刑,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是过于短促还是稍嫌漫长,全看如何度过。 一开始,作为一名循规蹈矩的中产阶级,理查德还打算谨遵医嘱,积极接受治疗。 然而就在他公开病情之前,家人却抢先一步引爆炸弹: 女儿宣布出柜。 妻子承认出轨。 今天可真是个好日子。 一夜之间,优哉游哉的生活就如同梦幻泡影般碎裂。 在多重打击之下,理查德不知所措,愣在原地。 生活,是一场闹剧; 生命,是一个玩笑; 自己的人生,则是一则彻头彻尾的谎言。 俨然看破红尘的理查德,改变了主意。 与其苟且偷生又生不如死,还不如趁着最后的机会大闹一番,体验一下真正的生活。 可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呢? 如果让你有机会随心所欲,你会怎样度过? 和多数人的选择一样,理查德最先尝试的,是放浪形骸的生活。 他和妻子签订了一条「互不侵犯协议」。 双方彼此独立,互不干涉,想出轨就出轨,想约炮就约炮。 唯一的要求就是,为了女儿的心理健康,仍要在她面前装出一副模范夫妻形象。 而当积压许久的欲望,一下子找到了出口,理查德瞬间活成了渣男的样子。 抽烟、酗酒、吸毒… 尝试混乱的异性关系; 以及混乱的同性关系; 还去癌症互助会里,对同病相怜之人大放厥词,瞎喷一通… 理查德日益变成了一个混蛋,却愈发受到学生们爱戴。 「也许这就是自由而有趣的灵魂吧。」 但在癫狂之中,理查德自己却清醒而悲伤: 这哪里是什么自由。 不过是在倾泻对世界的愤怒。 而这愤怒的背后,其实是冷漠: 对这个世界,漠不关心。 对这副皮囊,毫无在乎。 将所谓责任,抛之脑后。 过去的他,困在中产阶级的古板谎言中; 现在的他,活在嬉皮士的癫狂幻象中。 共同点在于,都是自欺欺人。 理查德还没想好到底该如何面对真相,就再一次倒在了病床上。 大限正在临近。 在死神的步步紧逼下,理查德终于开始直面自己的内心: 他不想死。 他害怕死亡。 而想要对抗死之虚无,就得在这世上留下存在过的痕迹。 哪怕那痕迹,似杜鹃啼血一般倏忽易逝。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理查德拿起了凿子与榔头,开始敲打这个世界。 第一下,是对自己的工作。 他将那群只想混混学分,夸饰品味的学生统统劝退。 只留下那些真正愿意品读经典,与大家分享感悟的人。 他带着这群「少数派」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草坪,走进生活,竭尽所能,给他们留下值得铭记的最后一课。 第二下,是对自己的生活。 一直以来,理查德都选择向他人隐瞒病情,就连紧急联系人也设成了自家园丁。 倒不是逃避,也不是故意欺骗,只是迷茫罢了。 对于死亡,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即便被宣判死期将至,自己也终究不过是被命运玩弄,无力反抗的小丑而已。 但现在,他终于搞清了一件事: 对于死亡,确实没什么好说的。 但对于这个将继续存在下去的世界,他还有很多东西要说。 向至死不渝的友人表达感谢; 向日益成熟独立的女儿传递赞许; 向曾经深爱,却注定陌路的妻子倾诉最后的衷肠。 我们无需,也无法谈论死亡。 死亡不过是一片虚无,我们是在与生活道别。 最后一下,是对自己。 处理完「后事」,理查德最初的问题,还是没有弄明白: 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勇气,什么是自由? 他决定利用最后的时光,去远方寻找答案。 然而答案就在身边。 他来到一个T字路口,正犹豫着向左还是向右; 倏然,灵光乍现,他发现了自己真正的道路。 在放浪不羁的笑声、咳嗽声中,理查德径直驶出了公路,奔向草地,奔向湖山,奔向星空。 我们生来自由,哪怕被死神的镣铐锁住; 我们的面前有千万条道路,别让生活将你的双眼蒙蔽。 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此生便再无遗憾。 理查德教授,是近年来德普贡献出的最佳表演。 而这虚构角色的背后,或许正是现实生活的投射。 对于约翰尼·德普来说,《教授》一片,不仅仅是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自我证明,更是真实人生的一次彻底反省。 家暴、离婚、片场暴力… 现实生活中绯闻缠身,令昔日伟大的船长的演艺事业,遭遇搁浅。 他的演员生涯,也正面临「死亡」。 理查德的「中年危机」,正是对现实中德普的自我指涉。 崩坏、靡乱、放浪的电影前半,如同他生涯低谷的缩影; 而后半的沉思,亦是德普对自己的救赎。 是就此堕落成欲望的野兽,在霓虹闪耀中沉沦; 还是重拾责任与理想,唤醒生而为人(演员)的尊严与价值? To Be or Not To Be 他的选择已然通过电影中摄人心魄的表演,给出了回答。 再见,理查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