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走进兰溪桥,领略四百余年风雨沧桑[56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走进兰溪桥,领略四百余年风雨沧桑[56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9-06-05 15:41
        



八百载菇城,奔来眼底
一千年廊桥,飞上心涯

庆元是中国廊桥之乡
现存廊桥共计130余座
兰溪桥、双门桥、步蟾桥、如龙桥……
你可能听说过这些名字
你可能从这些桥上走过
但你未必知道关于它们的故事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兰溪桥
看看它四百年余年的风雨沧桑……
八百载菇城,奔来眼底;一千年廊桥,飞上心涯。
各位读者,庆元,作为浙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是食用菌王国、冷杉故里,也是廊桥的故乡。据光绪三年版《庆元县志》记载,自宋元以来庆元县建造的各式廊桥有230多座,现存宋朝以来的廊桥130余座。她们风姿绰约,是中国古代桥梁文化的瑰宝;她们镶嵌在群山之中,横跨于溪流山谷之上,述说的是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和血染的红色故事。虽然岁月变迁,但她们仍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依旧有着不染烟尘的脱俗。庆元县将举办“廊桥说,说廊桥”活动,通过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廊桥,了解古老廊桥的神韵和她背后的故事。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庆元县文广旅体局叶其娇,请大家与我一同走进庆元廊桥------兰溪桥。
兰溪桥系单孔木拱廊桥,坐落于庆元县五大堡乡西洋村,横跨在松源溪上游支流,桥体呈东南、西北走向,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由木拱架和廊屋两部分组成。木拱架为单孔,呈八字形,净跨36.80米,矢高9.80米。

洪子根/摄
兰溪桥系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其木拱架受力最科学,技术构建在同类廊桥中堪称绝无仅有。其大跨度的拱架设计与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形制极其相似,是研究古代大跨度桥梁的重要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该桥原位于兰溪桥储水库淹没区,1983年因兰溪桥电站库区蓄水需要,按原貌迁建到现址。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按原貌进行落架大修。2013年与其他24廊桥并称处州廊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溪桥廊屋全长48.12米,梁架为九檩四柱,共19间,桥面由河卵石、青石板砌成,宽5.00米,面阔三间,明间为桥之通道,两次间设有长凳,供游客停坐休憩。廊屋中间内设藻井,彩绘“双凤朝阳”和八卦图案,西侧设有一个神龛。整个屋顶成彩虹形,中间呈鲤鱼脊背状,宏伟大方。桥两侧全部鳞叠铺钉风雨板,分上、中、下三层,并在上层开启堵多圆形、扇形、桃型、苹果型等几何小窗,起到降低风阻、利于采光和远眺观景的作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横跨溪上的廊桥与窗外风景融为一体,正如诗人卞之琳《断章》中所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山明水秀,波光潋滟,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行于廊桥之上,如身置宫殿,如幻如影,一梦千年。


兰溪桥是古代工匠自唐宋建木拱廊桥发展到明代,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技术臻于完善的代表作,令人无不以此而自豪。该桥在结构上除一般木拱桥的木拱架由纵向三折边、五折边和剪刀叉各自与横枋木(牛头)榫接,稳固重心,均衡受力的优点外,还用“青蛙腿”连接三折边和五折边系统;又用立柱置于横枋木上,枋木间又有纵向圆木铆接,使拱架与屋架互为锁定,浑然一体,并在拱架与廊屋结合部形成若干个方形的框架基础,俗称“豆腐架”。拱架上铺钉一层木板后置箬叶,然后在箬叶上散铺一层木炭、砂石,以防潮湿。最后墁砌卵石,以增加桥面自重,稳定整体构架。兰溪桥经受了400多年风雨沧桑的洗礼和考验,桥两侧风雨板虽然有些残损,但桥身仍然非常稳定,特别是木拱架结构牢固异常,坚不可推。


在民间,流传有兰溪桥与兰溪县的情缘故事。相传庆元一位香菇客在兰溪落难,走投无路时遇到一兰溪富商,香菇客向兰溪商人求助借款,商人索要抵押合同。香菇客家中并无财产,只得将应岭尾附近青溪潭作良田抵押给商人,躲过了这场大难。几年后,合同到期,商人不见还钱,跑到青溪潭一看,并无良田,但见潭中有彩锦浮泛,认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并迅速将祖上的骸骨包裹后掷入潭中,彩锦裹骨而沉,之后兰溪商人发了财。香菇客之后向商人还钱,商人说得风水宝地足矣。于是,香菇客便将这笔钱建造了廊桥,名曰“兰溪桥”。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六月的天气基本上都是三十多度的温度,去那里避暑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端午节去哪儿玩呢?云台山是我个人十分推荐的地方,这里瀑、泉、溪、潭,共同构成了一个避暑胜地的云台山。



看着满眼的绿意就觉得心旷神怡,云台山属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和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交界处,景区面积28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猕猴谷、叠彩洞、百家岩等主要景点,是世界地质公园,也是人们很喜欢的避暑胜地。


来云台山旅游,如果想俯视景区全貌的话,那就坐上直升机吧,在天空翱翔的感觉真的太美了,下面的巍巍群山,在一片葱茏中,蜿蜒盘旋的山间小道犹如一条飘带缠绕着青山绿水。



云台山山险水秀,气候凉爽宜人,这里最有名的就是红石峡景区了,坐着景区观光大巴来到红石峡后,一走进景区,就可以远远的观望到红石峡的景观了,特殊的地貌和绿色的植被,还有碧绿的潭水,深深浅浅的绿色,成就了云台山水不一般的风景。



漫步山间,大自然犹如在我面前徐徐打开了一幅山水画,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让一切都显得很美好。科学考证,云台山在远古时代乃是一片汪洋,随着世纪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自然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海桑田,才有了我们眼前看到的云台美景。



红石峡位于子房湖南,整个峡谷,由红岩绝壁构成,属于中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这里被誉为中原第一景,和深深浅浅的绿色交映,形成了云台山独特的景观,红石峡集秀、幽、雄、险于一身,泉、瀑、溪、潭于一谷,有"盆景峡谷"的美誉,这里也是来云台山的每个人最喜欢来的地方。




从不同的角度观赏云台山的山水,都会发现这里的美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壮阔,整个红石峡的峡谷最窄处不到5米,最宽处也不过20多米。Z型迂回前进,抬头望只能见到一线天。中间还要穿过一段比较长的隧道,在黑暗中前行,洞口看到亮光的时候,也是美景出现的时候,流水、飞瀑、绿意葱茏,让云台山的夏天凉爽怡人,来这里游山玩水避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端午避暑云台山,在山水中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我们一生会面对很多欣喜的时刻,对一座山、一潭水、一朵花开,我们都被时光不慌不忙地爱着,只要保持一颗努力向上的心,坚韧从容,我们都会成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后山滑雪场景区

▲前山
千佛山
“徒步者的天堂”
千佛山深藏在大邑花水湾温泉度假小镇,常年气温较低,空气湿润,尤其是夏天,气温比成都市区低5-10℃,沿途山泉溶洞密布,是成都近郊理想的避暑胜地。这里环境清幽,风景秀丽,很适合和家人朋友去徒步穿越。若是在这里留宿一晚,还能见到繁星和萤火虫哦~


鹤鸣山
夏日清凉胜地
鹤鸣山是汉天师道发源地,以山形像鹤而得名,为古剑南四大名山之一,苍松翠柏漫山遍野,山涧溪流泠然有声。这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空气里满满负氧离子,令人舒畅无比。


雾中山
“洗肺”目的地
雾中山是我国古代四川至印度古道上(南丝绸之路)的一座佛教圣地,仅比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建成晚6年。因常年被云雾覆盖,故名雾中山,是大邑古八景之一。不仅景色秀美,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走进雾中山,淡淡的风在峡谷里形成对流,真是别样清凉。


安仁古镇
独一份静谧
距离成都一小时车程的安仁古镇,取名寓意“仁者安仁”,曾经拥有“西南外滩”之称,这里有韵、有神、有文化。你可以陪着小孩到锦绣安仁赏花,或是独自在小镇中闲逛,感受那份厚重历史,亦或是走进一家小店,尝尝独属于这里的味道。这儿的夏日清凉舒爽,你可以寻一个周末,来寻古和深呼吸,这里没有喧嚣,更多的是一份情怀。


天府花溪谷
优美夏日画卷
天府花溪谷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金星乡,距成都市区60公里。景区将溪水、花卉、竹海、奇石融于连绵浅丘之中,呈现出川西小高原的原野景象。一边欣赏满目秀色,一边感受凉风习习,超棒的体验,可以瞬间清空一天的压力和烦躁。




金刀峡以峡著险,以林见秀
至今保持着原始风貌
这里不仅有全国最长的仿古栈道
还有大量称为壶穴的深潭绝景
而且此时这里的游客不多


你想在风车竹海中看日出日落
观漫天星河,听竹海呢喃吗
不如找个周末,来风车竹海的寺院坪
赴一场凉夏之约,走一遭消暑之旅
寺院坪,去过的人都说太惊艳
这里有环湖步道,有垂钓乐园
多样的民居小筑在森林中若隐若现晚上还可以在这露营搭帐篷
等星河出现,看漫天星辉

重庆最知名的溶洞
当属武隆芙蓉江畔的芙蓉洞了
洞内景观壮丽辉煌,又玲珑剔透
红珊瑚和犬牙状的方解石结晶更是缤纷夺目
走进这里,仿佛就走进了梦幻般的仙境

仙女山是夏日热门避暑地
这里有着江南独具魅力的高山草原
你可以在这乘凉、烧烤、骑马
甚至还可以到冰雪世界滑雪
夏天更有成片的向日葵,煞是好看

“天生三硚”是规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硚群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成,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有“三硚夹两坑”的世界奇特景观

龙水峡地缝设有80米瀑布水帘
地缝中老树藤萝盘绕
泉水流瀑挂壁险峻幽深
怪石峥嵘,明涧湍急


黑山谷山高林密、人迹罕至
一年四季都有其不同的美景
浅雾吊桥、壁立千仞
是夏季避暑耍水的绝佳地



查看完整版本: [-- 走进兰溪桥,领略四百余年风雨沧桑[56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