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9-05-25 07:39 |
姜维投降钟会以后,他觉察钟会有自己独立的野心,于是给刘禅写了一封信,说让其暂时忍让,他正在想办法恢复社稷。后人将这件事总结为姜维复国。此事在《三国志·姜维传》的注释部分牵涉到另外一个人——田单,那么,姜维想恢复蜀汉国和田单复国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性质又是一样的吗? 先看看姜维想复国一事及其争论。 据《华阳国志》记载:姜维让钟会杀掉从北方来的诸位将军,然后再慢慢想办法杀掉钟会,全部坑杀魏国士兵,恢复蜀汉国。姜维给刘禅写了一封信说:“希望陛下忍耐几天耻辱,臣下想让国家社稷转危为安,日月重新恢复光明。”孙盛说他后来平定叛乱到了蜀地,见到几位老者,说起这件事情来,仍然是非常伤感。随后他又一番评论,说姜维把希望寄托在情理之外的奇异举动上,这不是非常荒唐吗? 《三国志》的注释者裴松之则认为,假设田单的复国之计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成功,也可以说他是愚昧荒唐吗? 姜维复国的事情熟悉三国的朋友都很清楚,本人也有两篇文章涉及,事情经过大致如上,不再赘述,在此只想说说田单复国经过。 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房本家,齐湣王时期担任首都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市掾),有人说就是管理市场的。燕国联合其他国家,以乐毅为上将军攻打齐国,齐国首都被攻破后,齐湣王绕道跑到了齐国最东南边的一个城市,叫做莒城。田单也离开了都城,跑到了另一个城市安平。其他国家撤军后,乐毅继续攻打齐国,齐国大大小小七十多座城市都投降了,只剩下莒城和最东边的即墨城还没有被攻下。燕国军队攻到即墨城下,即墨大夫出城与燕军交战,失败被杀。在离开安平的时候,田单让自己家族的人把车轴两端的凸出部分全部锯掉,按上铁箍。安平被攻破的时候,城里的人逃跑,因为车轴相互撞击毁坏了车子,走不脱成了燕国人的俘虏。因为田单的车子没有障碍,又包了铁箍,所以全族人得以逃到即墨城里。即墨大夫死后,即墨人认为田单有智谋,会用兵,就推举他为将军,守城抗燕。 不久,齐、燕两国都发生了大事。先是齐国的湣王在莒城被楚国的将军淖齿杀了,莒城人又杀了淖齿,将楚国军队赶出了莒城。莒城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立了齐湣王的儿子法章为国君,史称齐襄王。燕国任用乐毅的是燕昭王,在乐毅围困即墨城时去世,他的儿子燕惠王继位。这个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和乐毅不和,田单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人到燕国行驶反间计,让燕国把主将乐毅换掉。田单又连续使用了一系列计策,最后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军。田单乘胜追击,一直将燕军打到了黄河边上,原来被燕国占领的七十几座城全部恢复。胜利后,田单亲自到莒城将齐襄王迎接回首都临淄城,齐襄王也将田单封为安平君。 田单虽然是田氏王室一族,但因为族支关系较远,不仅官位低,其爵位也一定不是很高,最多也就是一个下大夫,如果不是原即墨大夫阵亡,像即墨这种中大夫的城守,恐怕一辈子也轮不到他,更不用说能靠近齐湣王说句话了。姜维则不同,除了各城守备部队,全国的军队都在他手上,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这个君已经不是君了。两者相比较,田单没有直接的必须的抗敌守土之主责,是自己主动揽过来的责任,而姜维身为大将军,是蜀汉国的第一大臣,是直接有这个责任的,而且是第一责任人,因为前线总指挥是他。 田单和姜维有一项性质上的根本不同,是田单没有投降。田单决定实施火牛阵破敌,在出城之前,的确也曾派使者出城,和燕军约定过投降事宜。但是,那是在行驶了一系列计策之后,齐国即墨城内的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杀敌情绪高涨之后的另一项计策,目的是麻痹敌人,让敌人放松警惕,打一场更有获胜把握之仗。怎么证明田单不是真投降呢?因为他在出城之前已经修好工事,在挑选好出城的精兵勇士后,又把全城的能战之人,甚至是老弱妇孺都动员了起来参加守城,假如事有不协,田单的计策不成功,他是可以回到城里来再次一战的。如果再战失败,即便是即墨城破,田单仍然不失为英雄,这就是《史记》中廉颇这样的名将也只能是和蔺相如合为一传,而田单则单列一传的原因吧!反观姜维,他的确是投降了,蜀汉国的所有士兵都已经缴械了,真不知道他靠什么来保证自己行动的实施?如果魏国有将领跟着钟会造反,姜维这支部队会成为他的主力部队吗?如果没有人跟着造反,那么他们的下场就是现在我们知道的这个样子。我们可以仔细想一想,钟会和姜维同时被杀了,军队失去了统一指挥和总体控制,为什么是魏国兵士在成都城内杀人抢掠财物,而蜀汉国的官员富户只有被杀被抢的份儿? 总起来说,假如田单火牛阵没有成功,回去守城也失败了,就是城破被杀,他仍然不失为一世英雄。田单以一城之力,抗击了燕国大军六年之久,这难道不值得后人效法吗?即便是失败,田单的名字也不会被历史埋没,因为只要给乐毅、骑劫立传(骑劫若攻下即墨,也有机会被史家立传),就不能不提到田单。反观姜维则不可能成功,即便是一时侥幸成功,那也只能是蜀汉国的回光返照。司马昭在伐蜀大军派出前,就已经防备着钟会,当钟会说邓艾有野心,他在下令将邓艾逮捕的同时,已经派贾充从长安出发了。当钟会感觉事情不妙,贾充的部队已经进入了汉中。假如姜维能够说服钟会“尽杀北将”,他又凭什么能够把魏国士兵全部“坑杀”?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坑杀”事件,即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和项羽坑杀秦卒二十万,根据《史记》的记述和今人的考证,这些兵士是在投降放下武器后,先被杀后被埋的,姜维即便是杀了钟会,他又凭什么能杀掉魏国这十多万全副武装的士兵?古代军队,一般是儿子兄弟侄子都会编入将军的队伍,这叫做“上阵父子兵”。钟会和姜维被杀,是将军胡烈的儿子胡渊得到了消息,说他的父亲将被杀死,于是带着父亲营里的兵杀了出来。出门后发现,其他各营里的兵也都杀了出来,于是一同杀向了钟会姜维所在的地方,也就是关押将军们的地方。这就是胜利一方和投降(不仅仅是失败)的区别!假如姜维的第一步行动成功了,难道魏国各营的“胡渊”们还不知道带着人向国内跑吗?他们的家可是都在魏国的呀!剑阁已经不在蜀汉国手中,当贾充进入蜀地,收拢了这些归兵,一个投降过一次的蜀兵,面对这些复仇的来者,他们还有信心一战吗? 历史不能假设,所以说,大家还都是不要再有那么多假设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