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读红楼,受学校老师的影响,觉得宝黛的爱情无比伟大,他们敢于突破封建束缚,自由恋爱,属于反封建的斗士。 年岁渐长再读红楼,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反封建的斗士,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才对,为什么黛玉会泪尽而逝呢 直到我读懂了她,一个大观园里的小丫头,我才发现,曹公对黛玉,也是有批判的,而这批判,正在自由恋爱上。 1 都知道晴为黛副,晴雯是黛玉的副影,她们有着共同的个性:率真、耿直,也被称为真性情,因此也吃了不少亏。作为副影的晴雯,最后就死在这个真性情上,也代表了黛玉的真性情,是不容于世的。 其实,除了晴雯这个副影,曹公还为黛玉设置了一个内影,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也告诉黛玉们,如何才能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走出一条可行的路来。 这个内影,就是怡红院的小丫头林红玉。 林红玉这个名字,就是有所指的,脂批说:“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表明林红玉也是绛珠仙子,是黛玉的另一个身份。 红玉的父母是荣国府的管家,负责“收管各处房田事务”,但对于红玉来说,境遇和黛玉差不多,因为她的父母为人处事很低调,用王熙凤来说,是“一个天聋,一个地哑”,并没有给红玉带来实质上的帮助,想要改变命运,她得靠自己钻营才行。 2 红玉和黛玉的第二个相通之处,就是她们都属于礼教的叛逆者,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通过自由恋爱有了私情。 黛玉爱上的是宝玉,红玉爱上的,则是宝玉的另一个身份:贾芸。 她们都用手帕传达爱情,红玉“遗帕惹相思”,黛玉则把相思题写在手帕上。 她们的私情,都被宝钗知晓,但宝钗选择了秘而不宣、乐见其成。 在评判红玉时,宝钗用了“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这又何尝不是黛玉的写照? 这样相似度很高的两个人,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命运走向,只因为他们有一个地方不一样,而这,正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 3 走进荣国府的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她的生命里只有两件事,一是吟诗作赋,二是谈恋爱,总体来说就是风花雪月。 风花雪月能不能成为人生的主旋律?也能,只要有足够的物质支撑。这个物质支撑从哪来?通常来说,只有一条途径:啃老。 宝玉和黛玉把恋爱谈得惊天动地,是因为他们有老可啃。 第六十二回,见识了探春改革的举措,黛玉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有这样的思虑,说明黛玉也考虑过物质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是怎么解决的呢?“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这件事就到此为止,没有了后续,拯救爱情命运的机会,就这样和他们擦肩而过了。 在这件事上,黛玉的罪责是要大过宝玉的,因为“不知者不罪”。相对于宝玉这种顺风顺水温室里长大的孩子,黛玉经历了家破人亡,应该具有危机意识,但她也只是从一个避风港逃到了另一个避风港——以前有父母庇护,现在有外祖母庇护。 宝玉的话,是典型的败家子言论,黛玉听到这话,“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结合上下文来理解,黛玉应该是听到宝玉的话安心了:有宝玉在,就短不了她的,她的命运,是跟宝玉捆绑在一起的。 4 同样深陷爱情困局的红玉,却只让爱情成为她人生中的小甜点,她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为自己谋前程,而不是谋男人。 在那个女人要靠男人生存的年代,红玉能有此见识,正是因为她具备危机意识:“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这段话,即使放到现在来看,依然有现实意义:人生在世,谁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在怡红院想要向上爬,屡屡受挫,红玉并没有放弃,而是时刻想着解决办法。 有一句话说得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因为时刻准备着,红玉也等到了这个机会:因为出色的表现,得到集团CEO王熙凤的赏识,从此远离了只有风花雪月的怡红院,来到权力中心历练。 应该感谢怡红院的不收之恩,即使爬到最高层,像袭人晴雯一样,又能得到什么呢?最多不过是挣个姨娘的身份。 来到王熙凤身边,那就完全不同了,在这里,学到的都是发家保命的真本事。有了这项本事在身,只要不死,就有重新再来的希望。 这,正是宝玉和黛玉所缺乏的,当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惨昏昏似灯将尽”时,他们才意识到,“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只是童话故事。 根据脂批提示:“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段文字,惜迷失无稿。”“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 红玉和贾芸,都是依傍贾府生存的人,但他们都在这里学到了生存技能。所以,在贾府败后,他们不但没有得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悲惨下场,而且有能力对荣府进行救助。 5 都是林家女儿,都是父母无靠,都在冲破束缚追求自由,却一个把路走死了,一个走出了勃勃生机。林红玉的存在,既是对林黛玉的映衬,也是对林黛玉的批判。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丰裕的物质基础上的,这个物质基础,就是荣国府对他们的供养。一旦失去物质基础,他们的爱情大厦必然轰然倒塌,宝玉自顾不暇,哪还能顾得上黛玉? 因此,把爱情当饭吃的黛玉,就再也没有了活下去的源泉,无水源输入,又何来泪水输出?等着她的就只有一个结局:泪尽而逝! 曹公是在歌颂和倡导自由恋爱,但并不认同黛玉式的把爱情当饭吃。追求自由没有错,但要有支撑自由的物质能力,靠啃老啃出的自由,不过是镜花水月,做梦一样短暂。 曹公用红玉的对比,对黛玉式的爱情进行了批判。 红玉和黛玉,一务实,一务虚。务实的红玉,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务虚的黛玉,除了慨叹“风刀霜剑严相逼”,也只能落得个泪尽而逝的结局。 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但供养爱情的人,只能是自己。 黛玉,逝得不冤!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