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邂遘浪漫彝山花谷,解锁不一样的赏花方式[51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邂遘浪漫彝山花谷,解锁不一样的赏花方式[51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9-03-29 09:19
            
三月的雨,点在了原意四月才开的花上,而那些喜好争艳的主儿却也是不得安分的冒出了彩,使这本来一片绿意盎然的山谷就一下子碎成了点彩一般的画盘。时近清明,果不然的每处都淅沥沥的飘着雨花,重力和空间将他们拉伸成了一条条雨线,许是这地上的画布就是由它们编织而成的吧。



几处巨型彩色雕塑景观屹立于眼前,与周遭含苞待放的花海想比,也只能算得上是整幅巨作的些些点缀罢了。蜿蜒曲折的景观小道就像流淌其中的河流,我们,就是那一叶叶扁舟紧随着双眼的步伐徜徉在花的海洋之中。这条条曲径一直延伸到了记忆中的小时候,那是一个没有遮天蔽日钢筋水泥的世界,那是一个遍处花香,草长莺飞的世界,那是一个剥去忧恼净澄闲趣的世界,那是一个关乎于美好春天的世界。


百里杜鹃、千株玫瑰、万亩花海、“十万彝山”,这正是一个地方对春天最好的诠释。虽然一场春雨将这里笼罩上了团团雾气,那些争相绽放的花朵也紧闭在自家的闺中迟迟未肯露出芳容,但这一切并没有抵消掉它自身的魅力所在,相反的更透出一丝梦幻的色彩。云贵高原之上,雨雾总是盘旋于山腰处,远远望去犹如仙境,一时风起,卷夹着零星凉意却带来了扑面的香甜。



若从空中俯瞰,会惊奇的发现每一处花田竟也是一幅独立的画卷,在它们争奇斗艳之前,就早已被园丁精心的布置成不同的图案了。待到温暖节恰,想必这万亩花海定会以不同的姿态尽显芳容,而每一组区域也因人为的介入使得整片花景错落有致,相映成趣。真可谓“真山真水处处是,花谷布局更别致”。



依托着“十万彝山”的宝贵旅游资源,加之临近的原生“百里杜鹃”,彝山花谷的出现大大的填补了整个景区除杜鹃花外的花卉资源空缺。彝山花谷景区总规划面积为17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38万平方米,悉心打造的万亩花海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虽还未到完美花期,但前来寻芳觅幽的游人却不在少数。景区规划建设温泉度假区更有望成为“贵州第一泉”。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将生态、生活、生产、服务、景观等功能有机结合,自然醇美的风光结合人工悉心规划打造,充分体现出彝家人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民族风情。



种类繁多的花卉景观是这里令人惊喜的亮点。堪比罂粟花般美丽的虞美人已经悄然开放,沐浴过阳光的它们个个生落的俊美俏貌。原本不过田间杂草,却未曾舍弃过一丝怒放的机会,终有一日,那红粉白黄的瓣瓣艳丽,如云锦落凡尘一般铺满了大地,于是再也没有谁轻视过它,就连本已花容满面的春天,也都离不开它了。


相传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被汉军围于垓下。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与宠妾虞姬夜饮。忽然听到楚歌四起,不禁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感到大势已去,含泪唱《和垓下歌》起舞,歌云:“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一横,顿时血流如注,香销玉殒。这就是战国时期最为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之一——“霸王别姬”,传颂千百年来,一直令人唏嘘不已。


后来,在虞姬的墓上长出了一种草,形状象鸡冠花,叶子对生,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娇媚可爱。民间传说这是虞姬精诚所化,于是就把这种草称为“虞美人草”,其花称作“虞美人”。虞美人花朵上鲜艳的红色,据说就是虞姬飞溅的鲜血染成。似乎虞姬死后仍在,她变成了虞美人草,年年在春末夏初这段时间开花,即使转为草胎木质,依然执着,仍是那一份对霸王的坚贞与守候,还是像从前一样终年不停地为霸王展颜巧笑、弄衣翩跹。



忠贞的爱情不止于花语和传说之中,在彝山花谷里,还有两座令人动情的建筑--“心”形玻璃栈道观景台。且不说登临之后可全览花海,光是这以爱情为主题的创新玻璃栈道就已经自成一景。拾级而上,踱步于高空栈道仿若腾于空中,惊险刺激之余更可以另一种视角欣赏成片花海,也弥补了更多没有携带无人机的游人无法利用航拍器从高空欣赏美丽花谷的遗憾。


除了造型别致的“心”形玻璃栈道外,彝山花谷中还有一座更令人心跳加速的玻璃吊桥,行走之上无不令人连连惊叹。但登高望远,眼前和脚下的花海一定会让你完全忘却了恐惧,尽情的欣赏万亩花海的壮观与美丽。

植物迷宫是除玻璃栈道外最令游人欢迎的一处游玩地点。有一定难度但也趣味十足,迷宫中心有一座心心相印观景台,观景台并不高,但可观整个迷宫,若是家人朋友一同前往,有人在此指挥想在迷宫中不迷路就变得易如反掌了。

彝山花谷中已栽培种植的花种以郁金香、虞美人、大丽花、紫薇花、芝樱花、玫瑰花等为主,花期从每年3月一直到11月。除此之外,梨花也生长其中。正是春雨落,如霜雪般的梨花是格外动人的。这雨中的暮暮可真真切切的如那李白笔下的名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般惹人浮想联翩。




暮雨临风倚窗听
梨香上衣衿
正待初晴
换半壶太平安好
新煮的酒
倾杯盏
醉花眼里尽温柔
霁雨梨花带香浓
白衫轻罩单影
谁家的书生
轻叶写进春秋
似雪噙香
燕子飞时蹴白霜
携来湖心亭
高城雨落又是花期
如初见
眉眼若画浮生
太分明


春雨刚落,夏还未曾赶到,这百花争艳的戏码就悄然在这山谷中上演。漫步其中,目光所致皆为春色,耳畔是阵阵啼鸣还有那彝家姑娘若隐若现的山歌悠扬。扑鼻而至的是比法国香水还要醇厚的气息,细细品来也能分出个前调中调后调来,再来一杯玫瑰花茶更是回味无穷。彝山花谷的千姿百态正等待着你的到来。
连日的阴雨结束后,空气清澈湿润又温暖的明朗日子又回来了。此时的富春江就是一座景观迷人的花园,江水不疾不徐被风推着走,秘境似的小岛接连出现在水中央,在被岩石与林木遮挡的隐蔽处,是喜鹊、蜜蜂、花朵们迎着春日满怀希望地歌咏生命力的现场。

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一景。
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名叫江南坞村的地方,从行政区划来说,属于杭州建德市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但它的实际位置,却是在富春江和胥江交汇处的一个独岛上。乘杭黄高铁来到建德的旅行者,均须在乾潭镇旅游码头换乘私驾舟船,才能抵达这个藏在富春山水间的秘境。
同船者中有几位显然是旧客,上船之后,开始跟驾船的师傅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话家常。等到船尾的白浪扫过乌石滩,掠过那些拾螺丝的游人身影之后,话题自然而然转向了富春江的鲥鱼。于是,我听到有人带着懊恼的声音说起,“可惜这次吃不到你亲手打捞的河鲜了”。原来船夫还有另外一个隐藏的身份,是渔夫。
过了子胥野渡,我们要去的小岛终于露出真容。茂密的植被几乎覆盖了整个岛屿,江边有一块地势相对平坦且不被树影遮蔽的狭长地块,纵向延伸约莫数百米,一连串仿佛从电影里走出来的白墙黛瓦民居群赫然出现在眼前。

从空中俯瞰俱舍书院与江中独岛。
以“岛主”身份自称的佛学研究者耿侃,因多年前的一次偶然造访,对这个地方一见倾心。之后,他选择用十年时间,跟这片完全不具备现代施工条件的土壤死磕,自建电力水利设施,硬是造出二十余栋徽派美宿,和一间基于百年老宅改建而成的书院。
耿侃以《阿毗达磨俱舍论》的“俱舍”二字为书院命名(“俱舍”意为身体与心灵的容器),有意要将其打造成一个体验古代隐逸文化的道场。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这个小而美的地方,成了国内禅学及东方美学爱好者们竞相打卡的地标——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听听禅学讲座,吃些健康素食,沿着江畔的森林步道或是山间的行禅路线走上半日,借着一方清净洗洗肺也洗洗眼睛和耳朵,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切断城市生活压力源,在短时间里所能获得的最有效的疗愈了。
行禅是岛上的保留项目,而所谓“行禅”,其实是相对“坐禅”来说的,套用的是动中修静的概念,要求体验者把调息和内观代入到行走过程中,从自然山水的生机盎然中参悟禅意。

行至江南坞村。
古时,行禅也称“头陀行”,在佛陀时代的印度,早期的佛教僧团不像现在的和尚常年跟随佛陀说法传教的脚步行走各地,一路托钵乞食。为了在长途跋涉、身体疲累和欲望起伏中保持心念的专注、继续修行,他们就需要修习行禅的各种法门。佛教传到中国后,参禅行脚也成为禅宗僧人修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问学、悟道的全过程。所谓行万里路、过万重关,很多著名的禅师都曾踏遍千山、参遍丛林。
对于生活节奏过快的现代人,尤其是像我这样,不曾涉猎禅修的门外汉来说,此次造访只是一次亲近自然兼稍许动用一下体力的尝试。在原本的设想里,大口呼吸着清新空气,被花花草草环绕着,快步走出一身薄汗,已是不错的体验。不过,从书院为每位体验者准备的活动菜单来看,行禅终究不同于短距离森林徒步。正式行禅前,有一整天的准备课程要上,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禅学讲座和呼吸法练习。前者侧重于从词源、逻辑、心识哲学的角度解释禅学,引入禅学对于思维、对于人们接触与认知世界的方式的作用。后者则是从调息入手,在不同盘坐姿势下,寻找一种心无旁骛,让注意力回归到呼吸本身,最终进入沉静的状态。

树木、花朵、溪流,还有石头的肌理都令人心动。
这一天的一大早,大家提前穿好一身的行禅装备(包括粗布缝制的行禅衣裤,保暖用的宽松棉服,还有竹编斗笠、铜铃、念珠,以及收纳杂物的帆布背包),在江边集结,蓄力待发。前面是往返约8公里的山间土路,在行禅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二十余人的行进队伍就像一群形状散乱且过于活泼的羊群,按照每小时3公里的配速,迎着柔和的晨曦,向着崎岖不平的山地走去。
春季万物生发,花朵与草木飘散着清新的气息,虫鸟嘶鸣,路旁裂痕里汩汩冒出的泉水,池塘里的蝌蚪,柔软浓密如丝绒般的松林,这些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风景。我的心思被美景牵动着,不知不觉把指导老师嘱咐的关照内在与从头到脚的行走细节抛掷脑后,反而一再想起几年前读过的自然散文,尤其是约翰·缪尔在《夏日山间之歌》里的文字片段,那些永恒而不朽的风景。
要做到自由、不带杂念的行走,其实是很困难的挑战。先不说收摄感官的文体,行禅本身对于行走的正确发力方式和身体结构顺位有明确要求,而我们当中的多数人在这之前,都不懂得如何通过收腹摆胯迈步,走起来也是各种吃力。只能依靠行禅指导老师的口令,不断调整关注点,尽力走出流畅平稳的步伐。

行禅途中随手拍下的照片,每一张都有春天的气息。
江南坞村是个人口稀疏的村落,一路上我们遇到的农舍约莫有十来间,均是就地取材顺势搭建的土房。有几间显然荒废已久,破损的屋顶和暴露在外的半截土墙露出了竹筋和木销,庭院已经被野长的荠菜、油菜、杂草和青苔覆盖。有几间农舍的生活气息仍在,挂在下阶阳上的诱蜂箱,野蜂热闹的飞出飞进,越过稀稀落落的篱笆,可以看见农具、家具和待洗待晒得衣裳,阳光晒在铺了草垫的木墩子上,一派岁月静好的迹象。
步履不停,风景随时转换,而我们的列队行进方式也在止语听、大声吼、齐步行等不同主题里来回切换。等到四公里结束,开始走下坡路段的时候,我发觉自己的身体已经学会接受这种新的行走方式,它甚至开始热衷于向大脑反馈每一次脚球与脚跟落地带来的快感,“看,越走越畅快了是不是”,“现在不用刻意收腹,小腹也是平平的收紧状态哦”。
我不知道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譬如在上海生活太久,抑或伏案工作太久,一直以来,我都处于一种身心失联的状态。还有一种比“身心失联”更糟糕的解释是,没有办法觉知体察到自己的需求。舒适、便利、富有效率的生活,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滋生出圈地为牢的惰性,以为凡事必得争取,以为争取和得到是因果相循,凡事必得有个目的。即便出门远行,也很难融于真正的自然环境中,从思虑的捆绑束缚中挣脱出来。这样的我们,是何等脆弱、不自由的生物。

俱舍书院门前一景。
最后一段山路因为走得太顺,没留下太多可供回味的片段。潺潺的流水以及鸟鸣蛙声已经落在身后的远处,只剩下背包上的行禅铃集体发出清脆的回响,铃声以外,还有衣袖磨娑、脚步落地和鼻吸鼻呼带来的声音的海潮。那些原本轻微不可辨的声音,现在听起来,就像是经过HIFI放大、还原后的立体声音影像。而同样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有,专注于行走本身,凝视点落在脚尖和地面之间的空间,竟会生出人在原地走,大地向后移的奇妙错觉。

smen 2019-03-29 16:10
太山寨 略好于宅着


查看完整版本: [-- 邂遘浪漫彝山花谷,解锁不一样的赏花方式[51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