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19-03-14 11:47 |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发生在曹操兵败赤壁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原文如下:云长忍耐不住,乃高声曰:“关某自随兄长征战,许多年来,未尝落后。今日逢大敌,军师却不委用,此是何意?”孔明笑曰:“云长勿怪!某本欲烦足下把一个最紧要的隘口,怎奈有些违碍,不敢教去。”云长曰:“有何违碍?愿即见谕。”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云长曰:“军师好心多!当日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过他了。今日撞见,岂肯放过!” [attachment=1901339] 孔明曰:“倘若放了时,却如何?”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孔明笑曰:“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他见烟起,将谓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将军休得容情。”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attachment=1901340]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周瑜火烧赤壁,曹军大败,曹操仓皇而逃。诸葛亮先后安排张飞和赵云前去拦截,唯独不理关羽。关羽忍不住发生责问,诸葛亮表示有一处隘口非常关键,但却不敢让关羽前去。关羽询问原因,诸葛亮说担心关羽会念及当年曹操之恩,将曹操放走。关羽当即立下军令状,率部前往华容道。此后便有了关羽义释华容道、放走曹操的故事。[attachment=1901341]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诸葛亮口中的“虚张声势”, 意为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唐代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中的“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attachment=1901342] 小说中描述的曹操败走华容道,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三国志·武帝纪》注引《山阳公载记》载:“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不过,诸葛亮命关羽前去华容道拦截曹操,却并非是历史的真实。因此,上面介绍的这段小说情节,完全是作者的虚构。[attachment=1901343] 说完了情节的真伪后,再来说说,小说中的这一故事情节。可以这么说,这段情节是小说作者,高超创作功力的一次完美体现,其中以诸葛亮口中的“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最为经典。这个设计可谓是脑洞大开,使得整个情节变得合情合理。试想,如果诸葛亮派张飞和赵云前去拦截,曹操必将性命不保,之后中原地区将陷入一场大乱,获利最多的人将会是孙权,这对刘备的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只有关羽前去拦截,既可以保全曹操的性命,又可以成全关羽的义气,还不辱诸葛亮的智慧,真可谓一举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令人赞叹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