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元阳梯田,在最好的春光里邂逅最惊艳的大地曲线[47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元阳梯田,在最好的春光里邂逅最惊艳的大地曲线[47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9-03-14 09:51

元阳梯田
中国最美的梯田之一
神奇的哀牢山
朴实聪慧的哈尼族
秀美迷离变化万千的元阳梯田
山光水影、醇厚民风
气象万千的元阳
成就了元阳美景
也成就了这么多年的元阳摄影热
梯田每年12月-3月放水
元阳摄影的最佳季节



东川红土地
彩云之南,风情无限,永恒向往,红土乐园
红土地国际明星大爷倾情助演
特别安排红土地星空星轨
实战拍摄训练
拍出红土地的斗转星移



元谋土林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令人叹为观止
土柱上分布密集的云母和石英等矿物质
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灿烂的光芒
更为土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抚仙湖
“云南的第二个泸沽湖”
拍出醉美的日出日落光影
记录那一池碧水的时光



随着沪昆高铁的全线贯通
集合成本大大降低
途经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到昆明
影友们有了更方便出行方式
再也不用担心长水机场那么水了......



















夏初的莳竹河,绿水如缎,倒映在水里的是悠悠啃青的牛儿,田边陈年的秆堆,静静卧在渠里的筒车,还有码头上浣衣的少女。

这个千年古镇保存得还算完整。记者徜徉在经过一番修整的西河街上。街长500余米,大多为明、清代旧木房。两面商铺林立,晒楼上一个接一个的大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青石板和鹅卵石拼成的小街上,干净得如水洗过。没有车辆、叫卖的喧哗,没有音响招徕生意的嘈杂,也没有匆匆赶路的行人。门前铺内,人们不紧不慢地雕刻万花茶,腌制酸萝卜,翻晒柿子饼,间或有老人坐在门前的木椅上,穿着整洁的蓝布衣褂,或聊天或打跑胡子,或品茶或抽旱烟袋,为过路的人送上几缕友善的微笑。

钻入古镇的小巷,寻访里头人家。这里的建筑与街上的老式木屋——飞檐翘角、下砖上木、花窗画廊、黑匾金字不同,是小四合院和窨子屋。小四合院的门前都是石头垒成的阶梯,也就是说院子要高出路面两三尺。阳光和微风从小院一面的围墙透进来,洒在院里的花草上,其他三面是黑瓦青砖的房子。窨子屋,青砖砌筑的马头墙,四角鳌头高翘,青石构建的大门,柱础刻花镂兽,气势宏伟。木板房构成的街道也罢,小四合院和窨子屋构成的小巷也罢,只要没有战争,社会安定,这里的人们就在享受轻松、悠闲中过日子。

其实,寨市当年不仅美丽,而且热闹、繁华。“蓝水远从千涧落,清溪曲抱一城流。薇茫点缀前村柳,婉转呕哑下客舟。锦被墙隈花灿灿,虹飞石岩路悠悠……”这是乾隆十九年知县程际泰笔下的景色。
它的热闹、繁华应该始于三国。当年这里称诸葛城,传说孔明先生征南蛮时也到过这里;唐代为徽州首府,称飞凤徽城;宋崇宁二年(1103年)改莳竹为绥宁县,县衙皆建于此。1954年县城迁往长铺镇。这就是说,寨市古镇历经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共1800多年,其中作为县城900多年。这种热闹、繁华,有昔日的人类活动遗存作证:青石砌成、长约2公里的古城墙仍有遗存;三座城门,九座寺庙,四座祠堂,三个会馆,还有文昌阁、悬天阁、钟鼓楼、八角亭、风雨桥,虎溪书院等文物古迹,虽然失去了昔日的风韵,但有的骨架仍在,有的遗址可寻。一棵千年古银杏树下,至今保存着一块完好的封山育林古碑。上面镌有“此处风水宝地,先人培植成林,各团所有人等,不得随意毁坏”24个大字。虽然历经880年,字迹仍然清晰。

说它热闹,还因为这里发生过许多已载入史册的故事。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在广西百色起义后,率领红七军向江西进发,在这里打过一仗,也住过一晚。邓小平当年住过的那个祠堂虽然已经有些落败,可基本格局无改。这里也和毛泽 东有点关系。绥宁有名的“李氏三兄弟”就是寨市人。其中,李继桢是毛泽 东一师不同班的同学,做过毛泽 东为主事的一师附小教员。抗战时,他把长子李明松送到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他给毛泽 东写信,诉说生活困难,后来做了省政府参事。

因此,有人说,这里每一片破碎的青瓦,每一面斑驳的墙垣,每一块锃亮的石板,都能让后人在驻足间,触摸那些影影绰绰的往事,倾听那些渐远的声音。
它回归安静、轻松应该是县城搬走之后的事。地处湘西南大山深处,茂密的森林遮掩,还有那条莳竹河,都成了安静、轻松的元素。寨市,也就“像一个百战归隐的老人”了。当然,另一个因素则是人们的刻意打造——镇里准备开发其为旅游区。店铺修旧如旧,新修的建筑也披上了“古衣”。

虽然现代化之风将古镇打扮了一番,可顶多也就是村姑穿上了连衣裙,而没有改变她的质朴和健美,更没有改变她的生活节奏。

smen 2019-03-14 16:52
这个时候 云南游合适


查看完整版本: [-- 元阳梯田,在最好的春光里邂逅最惊艳的大地曲线[47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