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123 |
2019-03-02 10:36 |
[attachment=1897167]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大家好,我是青史回声,解读华夏千年历史。今天要讲述是三国里一个被低估的人物——鲁肃鲁子敬。 受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影响,很多人认为鲁肃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周瑜在的时候,大家以为他只是出谋划策的谋士,周瑜的光芒更盛;诸葛亮草船借箭,鲁肃是其陪衬;关羽单刀赴会,已经是东吴大都督的鲁肃扮演着一个受气包的角色,被其挟持。因此鲁肃在大家眼里,是一个忠厚老实、谦谦君子的形象。 可历史上的鲁肃是这样的吗?小说毕竟是小说,有主角,也有配角,《三国演义》也不例外,鲁肃说到底还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重要配角,虽然很重要,但归根结底只是个配角,在其篇幅内,出镜率很低,往往是伴随着诸葛亮和周瑜的出场而打个照面,说白了,是他们两个人的陪衬。[attachment=1897168] 但是小说归小说,真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主角,在鲁肃自己做主角的场景下,鲁肃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我只能说,鲁肃是三国里最被低估的大才! 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于财,性好施与。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这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对鲁肃的评价。可以看出陈寿对鲁肃的评价甚高,完全和我们在《三国演义》里看到的鲁肃形象丝毫不符。要知道陈寿可是蜀汉的史官,能对他国重臣有如此高的评价,一方面陈寿心胸宽广,另一方岂不表示鲁肃确有其才,而且也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忠厚老实之人。[attachment=1897169] 受周瑜之邀,辅佐东吴 鲁肃早先是个孤儿,很早的时候,老爸就死了,只留下他和老妈。不过还好,还有个有钱的爷爷,至少吃穿不愁,不用为生计而奔波。虽然很有钱,但鲁肃不喜欢钱,按照现在话说,他对钱不感兴趣(哈哈哈)。谁遇到困难,他就帮一手,谁符合他脾气,大把大把的银子往外送,简直就是败家的富三代啊!不过在周围乡里,口碑倒是不错。毕竟有钱,而且非常喜欢交朋友,谁不喜欢他!虽然他对钱不感兴趣,但他对骑马射箭非常感兴趣,男人嘛,谁不喜欢仗剑走天涯!不仅如此,他还喜欢结交天下英雄人物,周瑜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周瑜还很年轻,只是个在袁术手底下做县令的。因为县里没粮食,听到十里八乡有鲁肃这么一号人物,就去找鲁肃借。两人相见恨晚啊!当即之下,鲁肃就大笔一挥,把自家的一半粮食分给周瑜。这把周瑜感动得痛痛哭流涕,恨不得马上跟鲁肃拜把子。自此两人情不自禁,惺惺相惜,成为了至交好友。[attachment=1897170] 后来鲁肃相依为命的老母亲过世了,按照当时的宗法,鲁肃要守孝三年。而这三年,天下大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好朋友刘子扬看到这么有才华的人竟然赋闲在家,岂不可惜,于是写信给他,让他投奔有能力的人。而碰巧,当时的好友的周瑜,早已成为了东吴的大都督,在周瑜的举荐下,鲁肃投奔刚刚继任东吴之主的所权。 要说孙权刚继任,正需要大把的人才,前来辅佐,当听到周瑜举荐一人,想必肯定是不凡之人,于是召见了鲁肃。 正所谓能臣遇明主,两人相谈甚欢。当然刚见面,鲁肃也不能太透底,得要孙权主动来问策,这是名士风范!而就在鲁肃假装准备起身告辞,孙权急了:我请你吃饭,可不是单单就吃饭。于是把他拉了回来,向他求教: “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attachment=1897171] 说出来了真实意图,当然鲁肃也要展示自己才华,提出了著名的“榻上之策”: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从此以后,孙权便把鲁肃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不离不弃”。 不谋而合,联刘抗曹 虽有榻上之策,按照鲁肃之策,倒也能有所成就。但行动赶不上变化,随着曹操一统北方,接着把目光转移到了南方,而荆州首当其冲。当时荆州牧刘表刚死,如果东吴出兵占荆州,恐落人趁人之危之实,也把东吴直接放在曹操面前,于情于理,都不适合攻占荆州。于是鲁肃提议:如果新的荆州牧能够和刘备共存,我们就与之交好,如果不睦,我们就趁机占领荆州。[attachment=1897172] 因此,孙权派鲁肃前往荆州探查情况。就在鲁肃刚刚到达夏口,为时已晚。荆州早已落入曹操之手,而刘备在仓惶之下准备南渡。事情到这儿发生了变化,鲁肃也不是死板的人,不可能回去先禀报孙权,那样一来一回,黄花菜都凉了!要向抵抗曹操,只能无刘备合作。于是他直接到当阳见刘备,劝刘备与孙权合作,共拒曹操。 刘备一听,正合我意非常高兴,于是同意了鲁肃的请求,并派他的谋士诸葛亮出使东吴。看到这里,也就是说,联合抗曹的策略其实是鲁肃提出的,并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 到了东吴,在鲁肃的劝说下,加上曹操势大,以东吴一家之力,不可能挡住曹操大军,于是同意鲁肃的请求,决定联刘抗曹。 也正因为鲁肃最初的坚持,才有了后来的赤壁大捷。而这场大捷,彻底改变三国的格局,形成了后来的三国鼎立。[attachment=1897173] 危难之间,受命于大都督 赤壁之战后,在鲁肃的提议下,东吴将荆州之地借与刘备,以作抵抗曹操之用。这不得不说是步好棋!一则曹操的实力并没有大损,把荆州借给刘备,用来挡住北方的曹操,这样以来,东吴就能够休养生息,等到时机成熟,再拿回来,到那是争天下就走资本了;二则既然是盟友,曹操又没灭,盟友的关系还不能破裂,借荆州,联合二家之志,再找机会与曹操一决雌雄。 这个提议得到孙权和周瑜的认同。不过世事难料,周瑜在不久后,就病危过世,临走前提议让鲁肃继任他的大都督之位: “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 智略足任,忠烈、临事不苟,足可以看出周瑜对鲁肃的信任和了解。当然,当时除了鲁肃之外,还有谁能够担任大都督一职?[attachment=1897174] 鲁肃这个人对一时的得失并不太看重,他看的是战略大局。深知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始终不渝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可是他主公孙权并不这么看。在刘备取了西川之后,孙权就迫不及待地讨要荆州。刘备也一拖再拖,孙权勃然大怒,想要举兵夺荆州。深知出兵产生的后果会很严重,鲁肃阻止了孙权。 事情并没有结束,东吴也得有些作为。于是鲁肃邀请镇守荆州的关羽一起单刀赴会,共同商讨荆州之事。不过单刀之会并没有商讨出什么结果,双方僵持不下,这件事没个结果,两方肯定无法和解,到时候便宜了共同的敌人曹操。而在当时,曹操正在进攻汉中,刘备御敌,为了安抚东吴,与东吴商议:,以湘江为界,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而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两方这才休兵罢战。[attachment=1897175]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鲁肃在的时候,还能维持孙刘两家关系。可惜,鲁肃在46岁那年就逝世了。两年后,孙刘就因为关羽之事关系破裂,自此,孙刘两家再也没有走到一起。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