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19-02-26 13:05 |
众所周知,汉朝末期的时候,由于宦官秉政导致了天下大乱,权臣在朝堂之上欺凌皇帝,诸侯在地方之间相互征伐。因此,就爆发了很多著名的战争,例如公元200年,发生在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公元208年发生在曹操和刘备、孙权之间的“赤壁之战”,以及221年,的发生在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夷陵之战”等等。 [attachment=1896341] 在这些战争当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役就是公元208年的那场“赤壁之战”了,我们知道对于这场战争,双方都找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曹操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可以说是“师出有名”;而孙权、和刘备则是以“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似乎听起来也无可厚非。 至于“赤壁之战”的历史定性也是存在有很多争议的,如果观看了罗贯中老师的《三国演义》之后,很多人都倾向于将它说成是一场“诸侯之间的混战”,而更多的史学家则更多的倾向于将它定义为以孙权、刘备为首的地方割据势力对抗王朝统一的战争。[attachment=1896342] 虽然战争总喜欢以“成王败寇”来作为评价,可是“赤壁之战”似乎并不通用,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场战争究竟哪一方才代表了争议,曹操、孙权和刘备哪一个人才是“忠臣”呢? 说到这个问题,相信一定会让很多人头疼,不过,正所谓:“事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汉献帝刘协在临终前的一番话,似乎无意中揭示了这个千古谜题,看过之后孰忠孰奸便可一目了然,那么汉献帝刘协在临死之前究竟说了什么呢?[attachment=1896343]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汉献帝这位悲剧的历史人物,汉献帝刘协,按理说原本就不应该他当皇帝,父亲汉灵帝去世之后,哥哥刘辩被大将军何进立为了皇帝。不料在诛杀十常侍的时候,大草包何进让董卓带兵入京,导致自己被宦官所杀,还让董卓这个乱臣劫持了皇帝。 董卓想要在朝廷之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于是就想起了废立皇帝的馊主意,就这样汉少帝刘辩宣告退位,年仅8岁的刘协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了汉献帝。由于受到董卓的胁迫和监视,慢慢长大之后的汉献帝才明白,自己虽然是皇帝,实际上却是董卓的傀儡和木偶。[attachment=1896344] 后来,王允利用貂蝉实施“美人计”,成功诱使吕布刺杀了董卓,汉献帝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逃脱了董卓的束缚,可以大展拳脚了。可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窝,紧接着就被李傕、郭汜等叛将劫持,依旧还是傀儡。之后汉献帝几经碾转回到了洛阳,却被曹操迎回了许昌,用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虽然,曹操没有想董卓那样跋扈,可是汉献帝最终还是想要大权独揽,汉献帝先后密令董承、刘备等人密谋除掉曹操,却被曹操识破。发现汉献帝的计谋之后,曹操并没有废掉汉献帝,但却诛杀了董承,赶走了刘备,汉献帝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attachment=1896345] 然而,令所有人都不可思议的是,曹操自始至终都没有称帝,反而是一向以“为国除贼、兴复汉室”的刘备称帝了,占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孙权称帝了。刘备称帝是在公元221年,孙权稍晚一些,是在公元229年,当时的汉献帝刘协虽然退位,可是依旧是山阳公,并没有死去。 刘协在听到刘备和孙权先后称帝之后,先是仰天长叹,继而则是哈哈大笑,紧接着就说了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来此时的汉献帝刘协,已经看清了一切,在他的话语之中孰忠孰奸,已经暗示的十分清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