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18-12-21 13:07 |
北纬30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地带,浙东天台山就在这条纬度上,佛宗道源修行圣地,天下山水奇观汇聚一堂。不仅如此,天台山的美食也是浙江的一朵“奇葩”,在好吃大米的南方,唯独天台拥有丰富的面食体系,被称为“浙江的面食天堂”。
饺饼筒 必尝的天台小吃 毫无疑问,在天台所有小吃中,饺饼筒一定是站C位。在天台,这是家家户户必做的美食,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隆重,它承载着的是天台人的乡愁。
饺饼筒,古称“五虎擒羊”,顾名思义,就是将各种美味佳肴用纸样薄的面皮包裹起来,所以它既可以是菜肴、也可以是主食。相传,饺饼筒是活佛济公创造的。济公在国清寺看见寺里剩菜很多,觉得很浪费,于是把这些剩菜包在一起,味道又香又脆,慢慢地,饺饼筒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饺饼筒最关键的制作工艺还在这张薄如纸张的面皮上,厚了口感不好,薄了容易露馅,因此这和面时度的把控非常重要了,也寓意了我们生活中的适度原则,张弛有度,适度才最好。拿一张摊好的饺饼筒皮,包裹上猪肉、猪肝、鸡蛋、豆面及各种蔬菜,荤素搭配,既美味又健康。饺饼筒包好后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黄色并油亮发光。咬一口,外酥里嫩,松松脆脆,香味四溢。
近年来有店家推出“饺饼筒宴”,十几种菜肴可供选择,亲朋好友围桌而坐,根据自己的品味和爱好,自己动手包饺饼筒,这种传统美食创新的吃法,寄托着天台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祝愿。
糊拉汰 天台人的披萨饼 西方的餐桌上有披萨,天台人的餐桌上有糊拉汰。这二者的做法可谓异曲同工,都是把菜料放在面粉上烤制而成。
糊拉汰,顾名思义就是把麦粉调成稀薄而不失其粘性的糊状,用手把它放在锅子里拖拉成圆形的薄饼,撒上土豆丝、荠菜、豆芽、茄子、南瓜丝、鸡蛋、菜干、豆腐、青菜、豆豉、肉碎等等,饼薄如纸,松软香脆,香味四溢,一次一个,用不到一分钟就熟。制作方便,香脆可口,是天台人的家常便饭之一。
麦饼 三只筷子的敬客美食 麦饼是天台风味食品中和饺饼筒齐名的小吃,比饺饼筒的面皮稍厚一些,里面可裹上肉馅或豆腐、洋芋、菜干、荠菜等等,其中以肉圆麦饼最有名。肉圆麦饼是天台人最敬客的面食,新女婿第一次上门就是用肉圆麦饼招待。
肉圆麦饼以麦粉和肉圆做成直径约25厘米,厚约3毫米的圆薄饼,为使肉圆松脆,放入荸荠、葱花等。还有一种叫“鸡子灌”的肉圆麦饼,是当麦饼烧至半熟,里边热气将麦饼上下两层鼓凸起来时,拿筷子戳一个孔,再将打搅好的鸡蛋灌进,待鸡蛋流遍整个馅心,再烙至两面发黄即可。
天台人吃麦饼的方式很有特色,类似西餐吃法。要用三只筷子左右开弓,左手捏一只捺住麦饼,右手拿一双夹住麦饼,撕下一块,蘸上酱油、醋、辣酱等各种佐料一起吃,味道好极了。
扁食 一年到头当饭吃的面点 天台的扁食,有点像北方的饺子,南方的馄饨,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比饺子精致,比馄饨丰满,略带扁形,很像耳朵,故而得名。扁食的馅不像水饺和馄饨非肉即菜,其多样性非饺子馄饨可比,可选用猪肉干、萝卜、笋、豆腐干、油泡、香菇、鸡蛋等多种菜肴切成碎丁,配上调料,再用四方的粉皮包起来,用手指捏合,就成了扁食。可以烧汤吃,也可以蒸、烙、炸起来干吃,尤其是烙炸的扁食,蘸上酱油、醋,下酒吃十分可口。
在天台,扁食是一年吃到头的家常美食,特别是春节,除夕夜裹好,正月初一当晚饭,这与北方守岁包饺子的风俗相近,而在正月十三挂灯,正月十八落灯,都得隆重的吃一顿扁食。
麻糍 刻在童年记忆里的味道 天台人对麻糍是有一种情怀的。它并不是随时可吃到的美味,一般都是逢年过节或者家中有喜事了才会捣麻糍,对于天台人而言,麻糍代表着的是团聚,是喜庆。 麻糍的制作过程中最热闹的是捣麻糍。刚蒸熟的糯米饭,倒在石臼内,一位壮实的村民将石锤高高地举过头顶,对准石臼内的面团,狠狠地锤下去,只听“梆”的一声,石锤的头部嵌入滚烫的面团里,接着稍稍提起捣锤,紧紧黏在锤头上的面团也被扯了起来。这时,只见一双手浸了冷水,飞快掐住锤头,迅速向下一抹一扯,利索地把面团从锤头上摘了下来,再双手一按面团把面团翻个身,石锤又高高举起,用力锤向面团......如此重复。 把捣好的麻糍大面团放在面板上压平,撒上一层松花粉,切成长条,再放镬里烙至两面金黄,撒上芝麻,红糖等馅料,卷起切成段,就可以吃了。麻糍的吃法很多种,可以蘸着红糖一起吃,甜滋滋;或者放锅里烤,外焦里嫩;或是与鸡蛋一起炒,软糯喷香。除了原汁原味的麻糍,还有青麻糍、乌麻糍,那是在捣的过程中加入了天然的艾草或者乌糯汁,色彩鲜明,煞是好看。但是一定记住了,不管哪种吃法,麻糍一定要趁热吃,那才最美味。
水晶蛋糕 荣获国际大奖的天台糕点 2011年,有一道天台的传统小吃荣获了香港美食博览会金奖,它就是水晶蛋糕,又称修缘蒸糕。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和济公有关了。“修缘”,是济公的俗家名字,这一道糕点以他的名字命名,不仅因为这是济公的更爱,更因为他曾为天台水晶蛋糕扬名。
相传,南宋太上皇赵构某日登临杭州北高峰,游历灵隐禅寺,流连沿途美景,至林间小憩用膳,但荒野乡间没有提前备好御膳,御厨惊慌不已,就在此时,济公从山中转出,呵呵一笑,破扇一摇,递上一包糕点。赵构吃后,但觉细腻松软、余香满口,立马要召见济公,但此时他早已离开,只留下一句话在山中回响“此物只为天台有,皇上亲尝得几回?”
修缘蒸糕将鸡蛋打成泡沫状,加入糯米粉和白糖,搅拌均匀后入屉蒸熟即可。修缘蒸糕制作技法,其泡打鸡蛋环节和西式蛋糕的制作不谋而合,考验的是制作者泡打鸡蛋的功力和耐心;又以中国传统烹饪方法蒸代替了烘焙,从而更好地保存了食物的原味与营养。以天台山大量原生态的土鸡蛋代替水,来制作点心,成就了饮食中的奢华之举。香甜绵软、软糯适口、冷热皆宜的独特口感,让它频频出现在天台人家的大小宴席中,分享和传递美味。
青饺 健康养生的绿色大使 青饺是天台传统的特色小吃之一,历史悠久。清明时节雨纷纷,古时天台人在清明节采青做青饺,并在给祖先上坟时带些青饺去,让九泉下的先辈也尝尝鲜,以此寄托晚辈的哀思。而今,天台人依然延续这一习俗,但青饺早已不限于清明时节才吃,成了一种健康养生的绿色美食。 青饺用料精良,工艺独特,是名如其实的绿色大使,是健康养生的特色小吃,其绿色是因为用新鲜的艾青洗净煮熟捣烂,拌入糯米粉揉拌而成。馅料以肉、笋、豆腐干、川豆、红萝卜、大头菜等荤素菜切丁做陷,然后包入甜咸两种陷料,捏成饺子状,用蒸笼蒸熟后便可实用。也可用豆沙加芝麻白糖拌和制成饼,称“青饼”。青饺和青饼色香俱全,美味可口。
糕粘 随时可以吃到的重阳糕 如果说青饺是清明时节流传已久的食物,那么糕粘就是重阳节天台最重要的佳节小吃。糕粘,也有写做“糕稔(ren)”,寓意美好,是庆贺稻谷丰登的糕点。 糕粘,看似用料简单,但制作有点繁杂。先要挑选上好的糯米和粳米,磨成米粉。磨好的米粉还要用粉筛筛过,去掉谷壳和米糠再加水,边加边搓,让水分均匀渗透米粉里,再放上饭甑(zeng)来蒸。饭甑又叫饭蒸,这是一种木板箍扎的古炊具,有口径一米大的,也有仅碗口大的,常见的多是口径一尺六、一尺八。饭甑透上来齐齐的热气了,糕粘也就蒸熟了。热气腾腾的糕粘特别好吃,软糯香甜,回味无穷。
面脑面 天台人热情待客的象征之作 面脑面是天台小吃中最“热情”的一道,满满当当的配菜裹挟着浑白剔透的面条,装满的都是天台人家的热情好客。 这是一道寻常小吃,走在天台街上,随处可见面脑面的招牌,但在从前却不普通。以前由于经济不发达,人们煮面的时候一般舍不得放很多的配料,经常都是清汤挂面,但当有重要客人来,主人为了表达厚客之一,尽可能把家里的蔬菜、肉类等好吃的佳肴都放进面里,后来就发展成了面脑面。再后来,发展成婚礼上吃的面。重点是一定要满!这碗面越满,证明主人越热情。 面脑面的面,一定要手工麦面,吃起来非常有嚼劲。配料更是丰富,黑木耳、香菇、豆腐皮、肉丸、胡萝卜丝、青菜、冬笋等都可以汇聚一碗。特别要注意,制作肉丸时,肉剁碎后一定要加入蛋清搅拌。快火煮开,慢火煨软,一碗带着大自然气息的面脑面才算加工完成。 水土育文化,饮食养黎民。品天台山小吃,品的不仅仅是食物中的味道,更是天台地域的文化和历史。我们希望通过美食的方式,传承天台“山的硬气,水的灵气,人的和气”,传递天台山人聪慧包容、和合圆融的天台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