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n |
2018-12-10 14:01 |
自公元前109年的“汉武开滇”起,云南并入中国版图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王朝设益州郡、开官道、驻军队,还招募汉民屯垦,在云南的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然而遗憾地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郡县制并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是越来越弱,尤其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一则妙计直接让郡县制在云南名存实亡。直到一千多年后的蒙古兴兵伐宋,云南才再次回归到中央王朝的统治。
《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情节虽然都是虚构,但完全符合诸葛亮南征“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基本战略。《三国志》中记载:
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留兵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诸葛亮并非不想效法汉武帝的锐意进取,只是蜀汉南征仅是为了更好的北伐,如果设官驻军势必会导是兵力分散。诸葛亮此举堪称明智,然而却让云南的地方实权派迅速做大,并逐渐与中原王朝离心离德。 盛唐时代,李世民曾雄心勃勃地要改变这种颓势,重新在云南设州置县。可是玄宗时期,唐朝一手扶植起来的南诏国却将唐军打得落花流水,不仅让云南彻底脱离中央王朝,还拉开了唐朝衰败的序幕。 唐朝都搞不定的事情,宋朝的赵匡胤连挣扎一下的念头都没动过。四川后蜀的孟氏降宋后,赵匡胤直接“画大渡(河)为境,历百五十年无西南夷患”。
为了保后方无忧,在宋朝的支持下,云南又出现了一个大理国。大理国王段正严虽然曾接受过宋朝“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等称号的册封,但《宋史》却将大理国放入“外国列传”,宋朝与大理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蒙古铁蹄就踏上了征服欧亚大陆的旅程。为了征服南宋,中原王朝努力了一千年都没啃下来的硬骨头,居然被忽必烈奇迹般地实现了。 蒙古人的作战思想全部来自于草原围猎经验,敌人就都如同猎物,先包围起来再慢慢射杀,所以蒙古大军出征一般都是发左中右三路大军,以实现对敌人的迂回包抄。忽必烈征大理不过是之前假道西夏、南宋灭金的一个翻版,意图就是绕过南宋的长江防线,从大理或是安南打入南宋后方。
自古用兵云南都是从四川中部出发,忽必烈却从甘肃的临洮出发,在干川藏交汇地带绕了个两千多公里的大圈子,最后直插金沙江畔。忽必烈的不安常理出牌,对于大理国来说无异于天降奇兵,他们能做得只有举国投降。 忽必烈在云南“置郡县、置守令、行赋役、施教化与中州等”,还因地适宜的实行了“土官制”,加强了对西南的统辖。忽必烈委派的能臣赛典赤瞻思丁和张立道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引入云南“收利十倍于旧”。 元朝治理下的云南地域远远超过了汉武帝时期以滇池为中心的滇国,最重要的是忽必烈彻底扭转了自汉武帝以来郡县制在云南的衰败势头,基本上奠定了祖国西南边疆版图。由元至清的六个多世纪里,云南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全国性地割据政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