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中国古代风水术,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46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中国古代风水术,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46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8-11-26 11:09

风水,在中国古代也叫“堪舆”,风水学认为住宅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式,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可以说,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包含有丰富的内容,不能简单地与迷信划等号。风水与中国古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继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风水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日益增多,对风水提出了很多的看法。有的认为风水是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有的认为是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具有神秘色彩、朴素思想、浓厚迷信成分、少许合理因素的经验积淀。也有的认为风水是集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预测学、美学于一体,综汇性极高的一门学术等等。
在这里,自然不能对风水这门庞大而又繁杂的学问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笔者仅选择风水盛行的乡土建筑来说明风水学对这些乡村和建筑的关系,并略加评论。

风水这个名称的定义,学术界公认为晋代郭璞所著《葬书》中首先提出:“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则不散,行之使者止,故谓之风水。”这里说的是死人安葬需选择有生气之地,生气遇风则散,有水则止,所以只有避风聚水才能获得生气。什么是生气,综观风水著作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生气可以促发万物之生成,有生气之地是使万物获得蓬勃生机的一种自然环境。
什么地方能够避风聚水,这就产生了风水学中选择环境和处理环境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正是这套理论与方法构成了风水学的主要内容。风水学的选择环境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觅龙、察砂、观水和点穴。
一、觅龙:
在风水学中,龙就是山脉,山上长植物,山中藏动物,从原始人类开始,生活就离不开山,由此而产生了对山的崇拜与信仰,成为人类对自然崇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在人类生存环境的选择中,首先要觅龙即寻山。

寻山首先从山脉的出处开始,古人认为那里是祖宗居住的最高处,在找近处山脉的入首出,从远而近分别成为太祖山、太宗山、少祖山、少宗山及父母山,后来简化为祖山、少祖山及主山。寻到山脉还得要看山之形式,远观得势,近观得形,总的要求群峰起伏,山势奔驰为好,认为这种山势为藏气之地。
在宋朝黄妙应所著《博山篇》“论龙”中说:“认得真龙,真龙居中,后有托的,有送的,旁有护的,有缠的。托多、松多、护多、缠多,龙神大贵、中贵、小贵,凭这可推。”真龙居中,两旁还需有护、有缠的,才称得上是贵地。这护和缠就是“察砂”要解决的问题。
二、察砂:
砂就是主山脉四周的小山,在《博山篇》“论砂”中讲:“两边鹄立,命曰待砂,能遮恶风,最为有力。从龙抱拥,命曰卫砂,外御凹风,内增气势。”

中国古代理想风水模式图
在主山的两侧有上砂与待砂相拥抱,能遮挡住外来恶风,增加小环境的气势,在前面远处还有低平的迎砂,这也是贵地的象征。风水学又把这四周的山与象征着地上前后左右四方位的神兽相联系,形成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环抱形态,这就是觅龙察砂的理想环境。
三、观水:
但是有龙砂环绕的环境还不行,重要的还要观察水的状况。人的生命离不开水,尤其在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国,更把水视作福之所倚,财之所依,所以风水学中把观水视为比觅龙更为重要的内容。
观水首先看水口,所谓水口即这个环境的水的入口处与出口处,在风水学看来:“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则用不竭。”所以水来处要开敞,水去处宜封闭,这样才能留住财源。观水还要看水形。“洋朝汪汪,水格之富。湾环曲折,水格之贵。直流直去,下贱无比。”

除水形外还得察看水的质量,这就是风水中的“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其中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涩,若发馊,不足论。”古人用眼、口、鼻检查水之色、味、气从而判断水质之优劣,而水质之优劣又直接关系到环境之生气。
四、点穴:
就是决定人住的阳宅和葬地阴宅的位置。从上面所说觅龙、察砂、观水中实际上已经决定了穴的最佳所在环境。当然在具体确定一座阳宅、阴宅时还有许多风水讲究。
风水学中所说的理想环境应该是背靠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二山相辅,前景开扩,远处有案山相对;有水流自山间流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四周之山最好有多层次,即青龙,白虎之外还有护山相拥,前方案山之外还有朝山相对;朝向最好座北向南;如此即形成一个四周有山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良好地段。

北京明十三陵,是严格按中国古代风水学而建的
这样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用现代科学观念来分析,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背山可以阻挡冬季寒风;前方开扩可以得到良好日照,可以接纳夏日凉风;四周山丘可以提供木材、燃料,山上植被既能保持水土防止山洪,也能形成适宜的小气候;流水既保证了生活与农田灌溉用水,又适宜水中养殖。
关于阴宅与阳宅
关于阴宅与阳宅,也是风水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尤其是阴宅,古代风水学著作中,专门论述阴宅的为数不少,其中以晋代郭璞所著《葬书》最著名,并被当作风水著作中之经典。《葬书》中提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即将藏风得水方能获得生气作为选择阴宅的标准,这当然也是选择阳宅的标准。古人重阴宅的根本原因,是希望祖先遗骸得到生气,子孙就能受到荫佑,厚葬死人是为了活人。

清朝吴鼒所著《阳宅撮要》是专门讲阳宅的风水著作,据学者分析,此书集阳宅文献之大成,书中撮合了清以前许多部风水著作之要点,所以成为有关阳宅风水的重要著作。《阳宅撮要》从阳宅的选地、阳宅的外貌、间数、开门、天井直至室内的床位、灶位,室外的井、厕位置,以及宅内外的排水都有论述,内容相当齐全。
这些关于阳宅环境和形态的风水讲究实际上都是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弊与得失,只不过用了风水语言来表达。
风水学关于环境的选择,阳宅、阴宅的定点、定向,住房形态的分析等等论述与主张反映了实际生活的利弊,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生态环境自然适合人的居住生活;住房选地当然应该尽量远离古墓、茅厕、妓院和屠宰场;住宅堂屋、天井的方整、明亮在实际使用和在视觉、心理上都会感到舒适。

而且风水学往往还将这些经验经过整理,用形象和口语化的方式表达。正是这种表达方式才使风水学在广大百姓中有了基础,才使风水学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久行不衰。
风水学中的迷信成分
但是风水学中确有大量的迷信于不科学的成分,其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的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自然环境中的山、水道路和建筑的各种形态简单地与人间吉凶、福祸相联系,因而导引出违背实际的结论。例如环境中的山形,在《博山篇》和《论砂》中明确提出:“……有尖射的,破透顶的,探出头的,身反向的,顺水走的,高压穴的,皆凶相也。”山对人之有利有害,取决于山脉所组成的环境,尽管有的因素也会从山的外貌形态上表现出来,但这些外貌绝说明不了诸多复杂的内容,当然更决定不了对人的吉凶祸福。到如今,这些被风水定为凶相的山,说不定正以它的“凶”相而被开发为吸引参观者的旅游区。
第二,风水学除了对环境进行选择以外,还有对环境进行改造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改造使环境由不利转为有利,能逢凶化吉,这也是风水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种改造之法归纳起来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村头筑塔以保住文运
其一是对自然界的山、水、地势本身进行改造。例如遇到缺水或水势不佳的地区,则用开沟引水,挖湖、塘蓄水,筑堤坝拦水等办法取得宝贵的水;遇到不利的山则用山上植树,挖补山形以达到由凶化吉等等,这些主张和办法无疑都是有益的。第二种办法是采取象征性的办法,如水口建桥、造亭以锁住水源;村头筑塔建阁以保住文运,等等。恰恰是这类在风水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的方法却带有明显的非科学性。
我们在许多农村的村头村口往往可以见到耸立于田间的宝塔,竖立于桥头路边的文昌阁。这些塔的形式与佛教塔相似但它们并非佛塔而是一种文峰塔。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实行很久,成了普通百姓通向仕途的唯一途径。一个村,一个世族,一个家庭之发迹不发迹,就看出了几个秀才、举人、进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村里出读书人,中科举成了村里有无文运的标志。

泰山石敢当
风水学正是看中这一点,提出了在村头建塔造阁的主张,文昌阁供奉的文昌帝君在神仙中是主管文运的,从佛教中借来形象显著而且具有神圣意义的佛塔,换以“文峰”之名也成了文运亨通的象征,所以这类塔也称为风水塔。它们有时和石桥、石亭、寺庙组合在一起,对一个村落,一个地区起着锁水口、留财源,兴文运,出人才的综合作用,它们成了风水中的一种符号,一种具有特点象征作用的符号。
塔与阁当然属大型符号,在村里,在房宅内外还有不少各种小型的符号,一所房舍当风水师测定朝向不吉,则一可将大门改变朝向,我们在农村有时见到住宅大门不直对街巷而有意保持一个斜度,其因皆由于风水。二可以在门前巷口的墙上立一条石,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

此类“石敢当”可以镇鬼魔、压灾祸,成了百姓的图腾石,往往在村口、路边多能见到。另外在住宅里常见有画在大门、正梁或屋顶上的太极图像,图形显示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象征着旋转不已,生生不息。挂在大门上的照妖镜、铁叉、五色布以及各种符号文字,它们都以形象、色彩、内容起着纳福招财、去灾避祸的风水符号作用。
对于风水学中迷信成分,古代各朝皆有人进行评论。风水认为围墙内不宜种树,因“口中有木,困字不详”。东汉有一位士人讽刺说:围墙内有人,岂不成“囚”,人还能在院中活动么?据《闻见后录》记载:宋嘉祐年间,朝廷要修理宫中东华门,太史进言太岁在东不可犯。宋仁宗批奏:东家之西乃西家之东,西家之东乃东家之西,太岁果何在?命令照常施工。
风水与建筑需要研究,更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继承。
有的人的一生碌碌无为,为了生活疲于奔命;有的人敢想敢做,待到老时事业有成;有的人目标高远,终其一生只做有意义的事情。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呢,他独自在沙漠里隐居25年,用沙雕刻出令人大感意外的城堡,他便是菠莱特。

菠莱特年轻的时候是一名军人,和大多数军人一样过着军中规律的生活,退役之后,由于习惯了军中节奏的生活,一时间,他有些无所适从。于是,他背上梦想的行囊,去了远方,到处流浪,没有终点,没有止境。但当他走到了墨西哥的沙漠地带时,一望无际的沙漠给了他灵感,他突然就知道了自己想要做什么。

他想要用沙子建一座属于他自己的城堡。由最初的一无所知,开始慢慢摸索,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城堡初具模型,这是一座规模宏大,墙壁上刻满雕花和浮纹的城堡。望着自己一点一点修建起来的沙雕城堡,菠莱特内心无比自豪。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富有冒险精神的人,菠莱特的“城堡”巧夺天工,被游客们发现也在情理之中,从最初的少部分游客知晓,到后来闻名世界,令所有人惊奇。

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方向,到哪里都是在流浪。菠莱特的行为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用沙子修建的城堡不仅仅只是城堡,它是一件艺术品,更是菠莱特的人生追求。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梦想,并且敢于付诸实践,将梦想变为现实。作为一个“资深”文艺青年,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去看看这个城堡,你们会去吗?



中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村子都很奇特。江西鹰潭龙虎山就有一座小村子,一年四季没有蚊子,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一探究竟,也发展成了旅游景点。

这座村子不大,只有大约200多人,几十户人家,长期以来以打鱼、种田为生,因村民姓许,叫做许家村,据说是许真君的后裔。因为没有蚊子如今改叫了无蚊村,游客多了起来,村里也发展旅游,办起了农家乐。

关于村子为什么没有蚊子,确实引起了不少游客的好奇,传说跟张天师有关。当年张天师和母亲住在这里,母亲被蚊虫叮咬,张天师事母至孝,就施展法术把文字赶到了别处去,村中还留有天师孝母坊。

这里群山逶迤,溪水曲折,翠竹满坡,生态环境极好,山、谷、溪、瀑、古树,一切皆为原生状态,气候宜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水资源达到一类饮用水标准。

关于无蚊村的另外一种解释,则是跟地理环境有关了。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中又多种有香樟等树木,本身就具有驱蚊的效果。

还有该村因面积狭小,无法种植稻田,也就没有了蚊子喜欢的池塘,自然蚊子极少了。与村子一河之隔,对面就是有蚊村,也是非常奇特。

村子面积不大,都是风格古朴的老房子,具有江南地区农村特色,特别适合夏季避暑休闲旅游,村前就是泸溪河,如果乘坐竹筏漂流会从村前经过。

从龙虎山的游客中心乘坐景区大巴可以到无蚊村下车,交通很方便,村中吃饭住宿的选择也很多,这样环境优美的小村子本身也很吸引人,如果不是开发旅游的话,这里就如世外桃源一般。

无蚊村村中人多长寿,所以又有长寿村之称,跟这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以及缺少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有关吧。

七彩云南昆明11月25日讯(简南俊)近日,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的樱花竞相开放,虽渐入寒冬时节,却挡不住满园“春色”,一树樱花繁盛开,自有清气袭面来,成为云南立冬时节一道亮丽的风景。

云南南涧樱花谷的樱花开得特别早,立冬时节傲寒开放,仿佛腊月梅花一般,不畏冬日严寒。漫山樱花开遍大地,大地仿佛披上新衣,让冬日没有了寒意。

当“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悄然袭来,南涧一派“春色”气象。山间樱花高挂枝头,漫山遍野的樱花开放,美景映入眼帘,亮丽宛如山水画卷,令人倾心。

云南南涧是一个颇具诗情画意的地方,在一代武侠宗师金庸的笔下,这里仿佛仙境,引人入胜。“大理段氏六脉神剑”的威名,让武侠迷熟记于心,感喟于情,剧中段誉的一段奇遇,便出自云南大理。

冬日暖阳洒遍山间,巍巍青山映衬白云蓝天,美景令人流连,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增添了浓浓暖意。

浓郁的地域人文气息,加上满树樱花清香扑鼻,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和那富有哲理的话语“青春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冬日不止有寒风冷冽,还有那傲寒樱花未凋谢”。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端,素称“彩云之南”,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多样,即便是在冬日,也能享受冬日暖阳,漫山的樱花陪伴,这个冬日倍生温暖。

秋末冬初,万物凋零,云南南涧樱花“千朵万朵压枝低”,吸引四方游人玩乐嬉戏,绽放彩云之南自然风光魅力。

smen 2018-11-26 14:25
风水正邪  阴阳男女

沙漠之虎 2018-11-26 15:47
风水术,可能还是有点作用吧


查看完整版本: [-- 中国古代风水术,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46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