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昼夜交织出双重之美,这座千年古镇别有风味[47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昼夜交织出双重之美,这座千年古镇别有风味[47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8-11-20 09:25

如果说《似水年华》让乌镇声名鹊起,《碟中谍3》则将西塘带向了全世界。
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流域的水网地带,河港纵横交错,荡漾星罗棋布,一句“九里湾头放棹行,绿柳红杏带啼莺”道出了这座江南水乡的神韵。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素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到了唐代开元年间,西塘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由于当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为主,外来骚扰较少,故能使西塘较完美地将古镇保留至今。
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据统计,这里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明代以来,有志书记载的九人,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杨茂和张成同为元代雕漆工艺大师,享有“堆朱杨成”之誉;周鼎与陈舜俞、吴镇并称“嘉善三高士”;著名戏剧作家顾锡东先生为浙江剧作界的领军人物,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其中以《五女拜寿》和《汉宫怨》最为著名。

放眼天下古镇,西塘都显得颇具特色,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于世。自宋以来,西塘已建有一百零四座古桥。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或三孔石柱木梁桥,桥梁工艺精湛,至今保护完整,极具观赏价值,一向被誉为“卧龙凌波,彩虹飞架”。

而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雨天淋不到雨,晴天晒不到太阳。

西塘,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卷,望之蔚然而深秀,想用脚步丈量她的风情,在曲径通幽的古老弄堂中穿梭着,浑然不知其深几许,每至尽头,却又豁然开朗,别有天地,可谓惊喜无处不在。

且不论那些层出不穷的精美饰品,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古朴典雅的古迹,单说那碧绿的流水,摇曳的乌篷船,斑驳的白墙,高高悬挂的灯笼,三三两两的行人,就构成了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画卷。

街弄,如同穿针引线一般将新街和老镇连接在一起,维系着两个不同的时代,仿佛穿过它,就能穿过历史的隧道。

当然,西塘也不全然是安于平静的,每当夜幕降临,酒吧一条街开始灯红酒绿,有卖力开唱的歌者,有火辣热舞的美女,有拼命招揽生意的服务员,自然也有驻足观看的行人。
春秋的水依然静静徜徉,唐宋的镇依旧古色古香,明清的建筑临水而筑,现代的人歌舞升平,一半人间烟火,一半世外桃源,却并行不悖,雅俗共赏。

法国著名雕刻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不过,西塘的美是显而易见的,毋庸赘言。

乐此不疲地乘着月色闲逛,走过历经千年风雨的青石板路,夜风拂去白日的喧嚣,伫立望仙桥头,回首烟雨长廊,体悟原汁原味的越角人家风情,聆听古镇千百年来轻轻跳动的脉博,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烟波桨声里,魂梦入江南。不知是皎月点缀了古镇的夜色,还是古镇修饰了月光的温柔?


水龙头是我们居家最常见的物件了,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大小,而今天讲的这个“水龙头”,却是名幅其实的水“龙头”。

我国最大“水龙头”,高16米,重约12吨
大家知道水龙头是什么东西吧,没错,家里出水的那些设备叫做水龙头。作为一个学习语言和文学的学生,小编觉得有必要和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水龙头叫水龙头。其实这个是有很多原因在里面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听说在古代的时候,气候很干旱,然后人们一般都会祈求神仙降雨。而掌管降雨这方面的事情的神灵就是龙。龙听到了人们的请求,就会从嘴巴里喷出水来,然后缓解民间的旱情。所以出水的地方人们就习惯性叫做水龙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灭火的工具叫做水龙头,而后来大家也就用这个名次代替了所有出水的工具。因而水龙头也就成为了出水设备的统称。

我们平时看到的水龙头都是比较小的,就是家里面出现的那种。不过在中国,有一个水龙头特别大,这个水龙头被称为是中国最大的水龙头,这个水龙头大到什么程度呢?它的高达到了十六米,而重量更是不得了,有十二吨重。这么大一个水龙头坐落在贵州省的一个悬崖峭壁之上。怎么会平白无故就这么大的一个水龙头呢?

其实这里是一个著名的景点来着,本来这里是一个瀑布来着的,我们知道贵州这个地方是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被水侵蚀,因而这里有很多地下的河流,而这些河流形成了一个个的瀑布。贵州最著名的瀑布就是黄果树瀑布了,每一年去欣赏这个瀑布的人特别多。而相比之下,这个小瀑布就显得不是很有看点了。所以当地的人们脑洞大开,想起了可以对这个瀑布加以装饰,后来因为这里的一个传说,启发了他们要在这里弄一个水龙头的设想。

这个传说就是古时候,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大水灾,水灾将很多农田还有房屋都摧毁了,并且这里的人们很多还被洪水吞噬了,看着正在水深火热的人们,河里的一条小金鱼觉得自己应该救救大家,所以它鼓起肚子,把所有洪水都吸进自己的肚子里了。后来小金鱼因为肚子有太多水,然后就爆炸变成了一天金光闪闪的飞龙。它在空中腾飞了一会之后,就停在悬崖峭壁上,一直守护着当地百姓的安全。

现在这个景点很受欢迎,每年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不得不佩服这里的人们,居然能够设计出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水龙头。

方山风景区位于温岭西北部,是国家级4A景区,主要景点方岩书院、鹊桥、上下天湖、两宜亭、日月同辉亭。
方山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四围石壁均在百米以上,山顶平直如砥,形如方盒,因而得名。山上有羊角峰、羊角洞和云霄寺。

拾级而上,方山山并不高,爬起来也不会很累。
秋季落叶较多,有时走时都沙沙作响。这一日的天气刚刚好,不冷不热,爬山也不会觉得太热。
方山在温岭与乐清交界处,进入方山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有着千步之宽形似国画的大型峭壁和悬崖上苍劲有力的“镇山”二字;此山奇险,四面皆壁立千仞,惟独东面一岩石离地稍近,借竹梯方可上。

这是大象岩,位于方山平台西南端。方山西端崖壁突出,崩塌作用产生一岩柱,上下与平台相连,中间分离,状如巨象垂首,舒鼻饮水。


山间潮湿,台阶上都布满青苔,如果是夏季丰水期来这里的话,山间溪水潺潺声不绝于耳。
如今只能看见山间若隐若现的溪流,和山崖上不一样的痕迹。


五象峰,位于方山北侧悬崖。100米宽的悬崖被垂向节理切割,产生的群象并立的景观,又称群象岩、五象嶂。嶂壁书“圆梦”二个大字。

文笔峰,位于方山北侧悬崖。五象嶂下一数米高的孤峰,自仙天门望之,状如巨笔,号文笔峰。自天河水库坝望之,被一垂直节理劈为二,如相拥之情侣,又得名情侣峰。
每次在山间,看着这些石头山势,总能开发出自己最大的脑洞,把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然后会发现,原来这些介绍,真的都是挺像的。


镇山嶂,方山西侧悬崖的总体景观,悬崖高50多米,蜿蜒曲折地展开,凹处形成幽谷。远观可见雁荡群山磅礴之气势,也可入幽谷近仰方山绝壁之巍峨。岩壁上有“镇山”两个大字而得名镇山嶂。


再向上走,这里距离山顶也就大概5分钟路程。
鹊桥从下看上去的时候,被一片绿植遮挡,很有“仙境”的感觉。步行上桥,过桥可到仙天门。鹊桥属于不完整的拱桥,弧度并不算太大。

墙壁上有着大大的“梦园”二字。


再向上,山顶是一块平坦之地,有一寺庙,名为云霄寺。
山间有僧人,香火也很旺。寺的对面是一香塔,如果天气好,视野倒是较为开阔。
这里有约四百余亩,是一方空中平原,据传是汉朝汝阳人周义山有道术,在绝顶上缚茅跌坐,田是他所辟,后仙逝,为紫庭真人。


寺边是古树,树上扎满了红丝带,做祈福之用。
这好像是所有的寺庙一个共同点,大家来这里,无不是为求一心安,求一平安。把祝愿挂在山间,随风飘动,或许这便是对心诚最好的寄托。



桂林山水甲天下,相信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这里充满了向往,希望可以去这个人间世外桃源看看;那么你不能只知道桂林美,你还应该知道桂林最佳的游玩时间,如果去错了时间,可能这个山水梦从此就不在了。
那么桂林到底什么时候去最佳呢?答案是9-11月,这个时间的漓江水最美,适合泛舟漓江,而且降雨少、水量适中,且气候宜人。那么其它季节就不适合吗?我们来看看。

有人说,桂林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12月-次年的2月为旱季,也就是枯水期,漓江有可能会封航,但是银装素裹的冬景还是一定要看看的;4-5月的时候进入雨季,水位高涨,而且比较浑浊,看不了漓江倒影,但是可以体验烟雨漓江;6-8月夏季的时候是雨季的中末期,这时候湿气特别大,每天需要换两身衣服,但是可以光着膀子玩漂流;9-11月,降水少、气候宜人、水量适中,适合泛舟漓江;

好了,除了上面的时间要把握之外,一些具体的时间节点也应该注意。比如4月中旬-5月中旬,这个时候龙脊梯田已经灌满了水,但是还未插秧,站在远处最适合看群山倒影和拍照;
9月底-10月中旬,这个时候稻谷已经变成了金黄色,漫山遍野的黄地毯,真的是特别美,犹如仙境。如果这个时间去建议避开国庆节假期,但是要赶在村民收割之前去。



住宿攻略:
桂林和阳朔是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各种基础服务设施都比较完善,可以说酒店旅馆遍及全市,有五星级的,也有价格低廉的小旅馆,费用在50-200元不等,你可以提前在网上预订,或者等到了之后再预定;

建议错开旅游高峰期,住宿价格在这个时间都比较低,而且空房间比较多,可以想什么时候住就什么时候住,想住哪里就住哪里等;

smen 2018-11-20 11:48
信步闲逛 很是惬意


查看完整版本: [-- 昼夜交织出双重之美,这座千年古镇别有风味[47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