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官拜大司马的吕岱在《三国演义》中仅仅出现过一次,但在真正的历史上,却是孙权托以家国社稷的顾命大臣,他一生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
其一,避乱江南,脱颖而出
东汉延熹四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战火燎原。吕岱的家乡广陵也被卷入战火当中,据《三国志-吴书》记载:“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数百里。”吕岱迫不得已,渡江避乱,投效东吴麾下。但因为其出身寒微,所以并没有像周瑜、鲁肃那样得到重用。孙权只是根据他投递的简历,让他当了一个小县长。
这个遭遇跟庞统有点儿类似,但是吕岱并没有学庞统那套,他从没有过借酒浇愁、不理政事的时候,相反,他在县长这个职位上恪尽职守,把分管之事治理得井井有条,很快脱颖而出。
有一次孙权到下面视察,想看看各郡仓库管理以及狱中囚犯的处置情况,发现不少公务员都把单位里的东西当成自家的东西,占公家便宜,有不少地方还有吃空饷的现象。更有甚者,有些管理监狱的警察私自收取囚犯家属贿赂,给囚犯开绿灯,有些囚犯甚至过着风光旖旎、花天酒地的生活。唯有吕岱所统辖的单位,人怀自励,风气肃然,深得孙权赏识。
孙权跟吕岱说:“现在尸居余气、贪污腐败的官员太多了,像你这样勤勉务实的太少,我打算给你开个表彰大会,让大家都像你来学习。你好好准备个发言稿,讲两句吧!”
吕岱回答:“少来点虚的吧!搞这种学习活动,还不如从政策和制度上下功夫。恕我直言,在我们东吴,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中,太多的仁人志士为老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等待他们的却常常是‘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占据权力的太多是碌碌无为的官僚和宗室——这样的社会,怎能不文恬武嬉呢?!微臣我有两条对策,可以改变现状。”
孙权躬身下拜道:“请先生教我。”
吕岱献计说:“一曰以下议上,赏施告奸,发阴私邪宄者,三分其财;二曰以贤制爵,以庸制禄,为宗室而无功者,虽贵必黜。”意思是设立奖赏,动员百姓,纠察官员的不法行为,凡百姓所举报的贪官污吏,经查证确有其罪者,可将其家产的三分之一奖励给举报之人。譬如一名官员贪污黄金五万两,经查证证据确凿,则举报之人可获得黄金一万六千两,其余充归国库。
其次,事功和官职挂钩,薪水和政绩绑定。有功之人哪怕是个扫厕所的,也必须加以提拔;无用之人哪怕是天子近亲,也必须加以罢免。
在吕岱的建议下,东吴渐渐建立健全了全民监督和社会功勋机制,就是这样一种制度,使人人产生“万里觅封侯”的激情,激发了整个东吴的活力。良善之人、栋梁之材都觉得自己有盼头、有前途,奸恶小人、无能之辈都觉得自己快完蛋了,时时刻刻如坐针毡。
其二,讨平贼寇,屡立战功
建安十六年,会稽、东冶等五县贼寇作乱,声势浩大,其贼首吕合、秦狼连连攻城拔寨,威胁东吴的西部地区。孙权连派两名大将,经过数番征战,才勉强将局势稳定。不料吕、秦二人勾结百蛮、卑弥呼等国,兵力益盛,竟然占据了东吴的四个中心城市。吕岱立即率领本部人马赶往东冶,以一千步兵生擒吕合、秦狼,叛乱于是被平定。
建安二十年,吕岱配合吕蒙进攻长沙三郡,但是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的官吏一起躲入了阴山城,聚合匪徒抗拒吕蒙。吕蒙派遣成当、宋定、徐顾等八将轮番攻城,都没有成功。吕岱主动请缨,声称不到十日便可破城,于是率众六千,苦战七夜,便即建功。
公元226年,交趾太守士燮去世,其子士徽勾结曹魏,不奉孙权号令,并勾连九真(今越南北部),图谋交州。孙权派戴良与陈时二将加以讨伐,二人苦战多时,无功而返,险些丧命。
次年,曹丕听从谋士蒋济的建议,欲册封士徽为“开越圣王”,并赠粮草四十万石,助其分裂东吴。孙权忧虑道:“公瑾早夭,子明永逝,我东吴之半壁江山竟要拱手让人了!”
此时,老臣阚泽再次以全家百口的性命举荐陆逊。孙权说:“伯言身系庐江、怀宁之安危,未可轻动。”吕岱再次不避危难,率军征讨,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截断了曹魏送给士徽的粮草,双方激战一月后,士徽迫不得已,率领兄弟六人赤膊跪迎吕岱,吕岱将他们全部斩首并送首级至京畿。随后,吕岱还趁大胜之势进取岭南,使东吴的国土面积增加了三万平方公里,吓得柬埔寨、越南、堂明等国国王向孙权俯首称臣。后世史家认为吕岱战绩彪炳,其功不在周瑜、陆逊以下。
其三,持中守正,天道自衡
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曹丕称帝,东汉灭亡。孙权向百官垂询:“逆贼曹丕僭位以后,魏吴边境不断出现摩擦,我打算把交州刺史步骘调到前线,总领战事,诸位以为如何?”百官言道:“步骘忠於为国,通达治体,正可当此重任。但是,他去之后,必须另外择选一名官员担任交州刺史。”于是,孙权委任老成持重的吕岱为次任交州刺史。吕岱在任期间,政绩突出,焕然可述。
孙权问他:“交州自古不沾圣化,民风彪悍,即使像董宣、龚遂那样的人才也未必治理的好。然而您和步骘却能得到那里百姓的拥戴,这是为什么?”
吕岱说了这样一番话:“愚闻主明道则国治,臣术胜则国乱。老聃曰‘天之道,犹若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君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子山纯粹履道,故能经国家,当军旅,于驰骛之际,立治世之功,保名全行,熠尘绝俗。臣效之而已矣!”
吕岱这番话颇得道家思想的精髓,可堪玩味。他的意思是治国理政想要获得百姓的拥戴就必须“损有余而补不足”, 努力实现社会与自然,社会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动态平衡。
关于“如何实现社会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动态平衡”这一问题,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罗尔斯认为 “机会平等”才能治愈顽疾;阿马蒂亚•森认为“能力平等”(又称“起点平等”)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窍;韩非子则认为,只有“赏罚平等”才能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平衡”。
机会平等、能力平等、赏罚平等这三者的强强联合,其惠泽的广度几乎已经包含了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但如果拈断髭须的加以推敲,还是不够全面。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个现实:有些人生就身强力壮,有些人生就瘦小枯干;有些人生就欢蹦乱跳,有些人生就怀有残缺;有些人精于算计,有政治天赋,初入仕途就能呼风唤雨,有些人天性朴实,拙于言辞,即使费尽心力也只能原地踏步;有些人天资聪颖,头脑灵活,投身商海不到数年就能家资过亿,有些人生性呆板,中规中矩,使出浑身解数未必能保证温饱。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即使努力去推行什么“机会平等、能力平等、赏罚平等”,其结果可能还是不尽人道!
吕岱借用道家的思想,开辟出了另一条实现“平衡”的途径——“齐物平等”。 “齐物平等”的原则具体反映到政治和经济方面,就是反对弱肉强食、不顾底线的竞争方式,反对“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般的两极分化,极力主张政府在分配政治资源和调节市场杠杆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照顾到“矜、寡、孤、独、废、疾、愚、鲁”等等弱势群体,让他们“皆有所养”,有基本程度的福利保障。然后才可以让大家秉持着“揖让而升,下而饮”的原则去自由竞争。
其四,处世得法,长寿有术
赤乌二年,吕岱身兼数职,军政公务极为忙碌,此时的他虽然已经八十有余,但仍能保持“躬亲王事”的作风,亲自处理公文。精力过人的他不知疲倦,骑马总是一跃而上,同僚赞誉他不亚廉颇。
奋威将军张承跟吕岱说:“您现在夙夜在公,一天到晚处理的公务不下四五十件,而且政敌环伺,还要操心如何应付各类利益集团,稍有不慎就会身陷囹圄。可以说,您的劳累程度和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诸葛武侯不相伯仲,然而武侯未至花甲之年就溘然长逝,您却长寿有术,原因何在?”
吕岱说:“岱闻《易》有渐卦,玄有渐门,人之修真达性亦然,非能猝取,其遵之者四:一曰恬淡。持身戊鼎,勿使鬻采,则愆尤自少,应世委性,不弭枝诈,则逸趣自得。二曰虚圆,良贾深藏若虚,贤者盛德若愚,态色与圭角,是皆无益于子身。三曰戒忧。思有畅阻,时或不遂,过则心覆,素质方昏,是以优柔适会,变计常捷。四曰养气,坦志应和,则道融而意顺;研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四者至,其寿昌!”
吕岱的意思是,想要延年益寿,得先做好四件事情:第一,要学会沉稳恬淡,对自己心绪、言行的把握镇定稳重如泰山九鼎,屹然不动,那么过错就会少的多;处理、应对事情就如流水落花那般自然随性,不主动欺诈别人,麻烦就会悄然消失,才能够体味到许多乐趣。
第二,要学会平敛锋芒,圆融处世。会做买卖的人把贵重的东西深深收藏起来,不让你摸清底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看起来大都像不擅权术的傻子。争强好胜、锋芒毕露都是英年早逝的征兆,对修身养性毫无益处。不懂得使用智慧的人,天天想着表露自己的聪明,他的奇谋妙策不到十年八载就被掏空了,之后就江郎才尽;真正通晓大道的人多思少言,常进常新,其智谋即便五六十年也用之不尽。
第三,想要打败敌人,随机应变往往胜过煞费苦心。与宵小之辈过招,常常需要未雨绸缪、预设杀局,跟高手对弈却不能如此,你越是心思缜密、一板一眼,越容易露出形迹,被人探出底牌。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才不至于力尽智穷。
第四,工作要讲方法,有效率。我们不能认为整天忙忙碌碌就是有成绩,工作紧张而又条理清楚,收效显著才称得上有效率。所以一个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劳逸结合。一个人努力工作创造事业固然很重要,但不可过分劳累过度紧张, 否则把弦绷得太紧,就会有突然断裂的危险。人的情绪,必须随时做适当的安排与调剂,既不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过分疏懒,也不可夜以继日、劳碌不休。 |